「多肉」植物相信養花愛好者並不陌生,但是有也有很多外行的朋友並不了解。下面給大家介紹下風靡全城的「多肉」到底是什麼吧。
「多肉」包括多肉植物和仙人掌植物,它們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多肉植物是指葉片的肉質、不具有尖刺的肉質植物,而仙人掌植物則是指莖部的肉質、具有刺座的仙人掌科植物。它們都各具特色,主要是分布和養護上有一定差別。為此,下面將「多肉」中的仙人掌科植物用「仙人掌植物」,其他科的肉質植物以「多肉植物」兩種稱呼分別表述。
多肉植物原產於哪裡?
多肉植物又稱多漿植物,常指的是莖葉的肉質、並且是具有肥厚貯水組織的觀賞植物。多肉植物分布比較廣泛,非洲和美洲都有其分布。其中在非洲的南部是多肉植物最為主要的分布區,以南非和納米比亞的南部最為集中。由於是南非氣候的多樣性,此處景天科、百合科、蘿蔗科、番杏科、馬齒莧科、菊科、大戟科等多肉植物的種類極其豐富。納米比亞有乾旱而且是冷涼的生態環境,生長有番杏科、百合科、菊科、蘿蒙科、夾竹桃科等多肉的植物。
東非的索馬利亞高溫少雨,分布有蘆薈屬、沙漠玫瑰屬、大戟屬、鴨蹈草科和蘿戴科等多肉植物。衣索比亞的高原地帶有著豐富的大戟屬多肉植物。馬達加斯加的西部是熱帶乾濕季氣候,主要分布大戟科、蘿摩科、夾竹桃科和龍樹科等特產多肉植物。
加那利群島和馬德拉群島是非洲多肉植物的另一個重要分布區。這裡氣候涼爽乾燥、少雨多霧,分布有景天科、蘿蘑科、大戟科、龍舌蘭科等科中的特有種。
美洲的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是龍舌蘭科植物的集中分布區。墨西哥還分布有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在美洲也是大戟科多肉植物另一個重要的分布中心。此外,非常風靡流行的莖幹狀多肉植物,如龜甲龍、笑布袋、象腿木等,在南美和中美地區也有廣泛分布。
怎樣欣賞多肉植物?
形態特殊的莖以姿態萬幹的莖部為觀賞點的多肉植物分為莖多肉植物和莖幹狀植物兩種。
莖多肉的植物肉質部分主要是在莖部,常在以大戟科和蘿科的多肉植物為是代表。如大戟科的晃玉,莖圓球形,具8個寬樓,稜邊具褐色小鈍齒,表皮灰綠色,有紅褐色縱橫的條紋。還有莖部布滿瘤突的將軍閣,莖部球形的萬青玉,莖短圓筒形且具縱向排列的長疣突的琉璃晃等。它們的外形似仙人掌植物,是花卉愛好者喜歡收藏的品種。紫龍角,莖4稜,樓緣波狀,有齒狀突起,也非常有特色。
莖幹狀多肉植物的肉質部分主要是在莖基部,它們基部膨大成的形狀會不一的肉質塊狀體或球狀體,主要以著損科和葫蘆科的多肉植物為代表。常見有龜甲龍,球狀莖表皮龜裂呈多邊形瘤塊,酷似龜甲,十分有趣。葫蘆科的睡布袋和笑布袋,莖基膨大,呈畸形的球狀,表皮光滑,讓人感覺很新奇。另外,還有夾竹桃科的惠比須笑,莖幹扁平肉質,酷似馬鈴薯。還有非洲霸王樹、白馬城等都是花友們喜歡的觀莖類多肉植物。
奇特多變的葉
在多肉植物中,葉高度肉質化,且貯水器官是葉的葉多肉植物佔有很大比重,多數是以景天科、番杏科、百合科和龍舌蘭科的多肉植物是為代表。
葉多肉植物葉的奇特多變,庫珀天錦章的葉披針形,紅緣蓮花掌的匙形,亞森丹斯樹的心形,木立蘆薈的劍形,翡翠殿的三角形,翡翠玉的球形,天使的鞍形,筒葉花月的圓筒形,神刀的鐮刀形,玉棒的圓頭形,夕波的三角柱狀,銀葉四海波的菱形,臥牛的舌狀,大型玉露的棍棒狀,扇雀的扇形,小松綠的線形,百歲蘭的帶狀,露美玉的卵球形,特玉蓮似船形……可以說數不勝數,千姿百態。
有些葉多肉植物的葉片厚度在植物界也是不多見的,比如是厚葉草肉質葉有1~2釐米厚,青彎葉厚有1~1.5釐米,青露葉厚有18釐米,露美玉葉厚有2~25釐米,臥牛的葉則是厚達3~5釐米。葉多肉植物的葉色鮮麗多彩,除深淺不一的綠色、青綠色、藍綠色和灰綠色之外,還有葉片紫黑色的黑法師,黑紫色的黑王子,鮮紅色的火祭和紅椒草,葉面綠、黃、紅色間雜的春夢殿錦和清盛錦,肉質葉冬季在陽光下轉橙紅色的茜之塔。還有眾多肉質葉鑲嵌著白色、黃色、紅色的斑錦品種。
形態各異、五彩斑斕的花
多肉植物的種類豐富,涉及的植物科屬很多,原產地分布也很廣,所以多肉植物的花色形態多種多樣。花朵的形狀就有很多,如雛菊狀的四海波、露草,喇叭狀的少將,星狀的大花犀角、筒葉花月,壇狀的仙女之舞,筒狀的不夜城,鍾狀的紫龍角,杯狀的銅綠麒麟,碟狀的非洲霸王樹,盤狀的沙漠玫瑰、白雪姬,燈籠狀的斑葉愛之蔓等。
不同種類的多肉植物開出的花朵數目和大小相差十分懸殊,最大的花是大花犀角,花徑35釐米,而螺旋麒麟的花僅2~3毫米;有的多肉植物如天使,僅開1朵花,而龍舌蘭開花時,抽出的花序高達2~3米,著花多達幾千朵。
多肉植物的花色五彩斑斕,有紅色的沙漠玫瑰,紫紅色的露草、紫星光,淡黃色的雷童,金黃色的天女,黃色的惠比須笑,粉紅色的重扇,黃綠色的孔雀球,大紅的虎刺梅,乳白色的非洲霸王樹,白色的火祭、玉扇,橙黃色的短葉雀舌蘭,橙紅色的索馬利亞蘆薈,深褐紅色的紫龍角,淡紫褐色的吊金錢,綠色的翡翠閣等。這些花兒要麼美豔,要麼清新,有高雅、新奇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