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斐鴻 趙羽佳
「樓道裡新安裝了一盞燈,真是太好了,下班再也不用摸黑了。」近日,居住在州城機場路社區州電信大學生公寓二單元的居民回家時,發現樓道裡多了一盞感應燈,每當有人經過時就亮起來。居民紛紛在微信群裡稱讚。
這是機場路社區下沉黨員、州電信大學生公寓黨小組組長梅翔的善舉。州電信大學生公寓建成時間很早,屬於老舊小區。小區沒有電梯,照明設備也不完備。晚歸的居民總是摸黑爬樓,盼望有點微光。
「以前習慣了這樣的條件,但現在親眼看見孕婦摸黑上樓,還是想做點什麼。」自今年6月在機場路社區主動認領小區黨小組組長的職務後,梅翔對小區的事就格外關注。11月5日,加班回家的梅翔在州電信大學生公寓樓道裡碰見了剛下班回家、住在五樓的居民覃碧玉。看著已懷孕9個月的覃碧玉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扶著樓梯扶手,小心翼翼地爬樓,梅翔心裡有些擔憂。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梅翔又在摸黑上樓的過程中碰到了其他鄰居,有遛彎歸來的老人,有玩耍歸來的小孩,還有像覃碧玉一樣的孕婦。這讓梅翔更加憂心,也堅定了改善樓道照明條件的想法。心動不如行動,梅翔立即在網上購買了兩隻智能感應小夜燈。貨物一到,梅翔就將感應燈安裝在樓道中。
「這是感應燈,有人經過時會亮起來,20秒後自動熄滅。我會定期給它們充電。大家以後安心上樓,不用擔心回來晚了看不見!」梅翔在州電信大學生公寓黨員微信群中承諾,同時號召黨員們積極搜集居民意見及建議,為改善小區環境建言獻策。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工作在哪裡就把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到哪裡,住在哪裡就要把旗幟插在哪裡。機場路社區45名黨小組長活躍在42個不同類型的小區裡,類似的故事由604名「兩長四員」和876名下沉報到黨員在160個樓棟裡不停地演繹著。
截至目前,機場路社區下沉黨員已主動認領並完成了22個居民「微心願」,進一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