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希爾伯特,又譯大衛·希爾伯特,D.(David Hilbert,1862~1943),德國著名數學家。
他於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的至高點,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力推動了20世紀數學的發展,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希爾伯特領導的數學學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數學界的一面旗幟,希爾伯特被稱為「數學界的無冕之王」,他是天才中的天才。
人物生平希爾伯特在哥廷根的故居
希爾伯特出生於東普魯士哥尼斯堡(前蘇聯加裡寧格勒)附近的韋勞,中學時代他就是一名勤奮好學的學生,對於科學特別是數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善於靈活和深刻地掌握以至能應用老師講課的內容。他與17歲便拿下數學大獎的著名數學家閔可夫斯基(愛因斯坦的老師)結為好友,同進於哥尼斯堡大學,最終超越了他。
1880年,他不顧父親讓他學法律的意願,進入哥尼斯堡大學攻讀數學,並於1884年獲得博士學位,後留校取得講師資格和升任副教授。
1892年結婚。1893年他被任命為正教授。
1895年轉入哥廷根大學任教授,此後一直在數學之鄉哥廷根生活和工作。
1886年的希爾伯特
他於1930年退休。在此期間,他成為柏林科學院通訊院士,並曾獲得施泰訥獎、羅巴契夫斯基獎和波約伊獎。
1943年希爾伯特在孤獨中逝世。但由於大量數學家的到來,美國成為了當時的世界數學中心。
希爾伯特問題在1900年巴黎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上,希爾伯特發表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他根據過去特別是十九世紀數學研究的成果和發展趨勢,提出了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這23個問題通稱希爾伯特問題,後來成為許多數學家力圖攻克的難關,對現代數學的研究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希爾伯特問題中有些現已得到圓滿解決,有些至今仍未解決。他在講演中所闡發的相信每個數學問題都可以解決的信念,對於數學工作者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分屬四大塊:第1到第6問題是數學基礎問題;第7到第12問題是數論問題;第13到第18問題屬於代數和幾何問題;第19到第23問題屬於數學分析。
人物軼事1. 以希爾伯特命名的數學名詞多如牛毛,有些連希爾伯特本人都不知道。比如有一次,希爾伯特問系裡的同事「請問什麼叫做希爾伯特空間?」
2.1916年,埃米·諾特這位卓有才華的青年婦女來到哥廷根大學。希爾伯特對她的學識倍加欣賞,立即決定讓她留下來當講師,輔助相對論的研究工作。但當時歧視婦女的現象相當嚴重,希爾伯特的建議遭到語言學、歷史學等教授們的強烈反對。希爾伯特拍案而起,大聲疾呼:「先生們,這裡是學校,不是澡堂!」 於是因此激怒了他的對手,希爾伯特對此不為所動,毅然決定讓諾特以自己的名義代課。
3.他的一位學生買了一輛車,後來不幸死於一場車禍。在葬禮上,死者家屬請希爾伯特老師說幾句話,於是他說:「小克勞斯是我的學生當中最優秀的,他生前在數學方面,具有非凡的天分。他對數學問題的涉及非常廣泛,諸如……」 他暫停了一會兒,然後說:「考慮單位區間上一組可微函數,然後取它們的閉包……」
獲獎記錄1930年獲得瑞典科學院的米塔格 - 萊福勒獎,
1942年成為柏林科學院榮譽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