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33度,正常嗎?

2020-11-29 人民資訊

這兩天,北京通報的兩例疫情,讓人既跌眼鏡又揪心。

一是,湖北刑滿釋放並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黃某某,竟然突破重重關卡,2月22日從武漢順利進京,並在當日連同其3名親屬被隔離。

二是,在京某事業單位保潔員,被河北返京同事感染,2月18日出現咳嗽症狀後一直帶病工作,其密切接觸者高達178人,目前包括該保潔員在內已確診11人,北京疾控描述為「輸入性單位聚集性疫情」。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在戰「疫」的關鍵時刻,雖然事發北京,卻也為全國敲響警鐘:「一點馬虎不得、大意不得、鬆勁不得。」

及時打好「補丁」,「防線」才能扎得更牢、織得更密。

2月26日,北京市紀委市監委成立調查組,重點圍繞黃某某如何進京、如何進社區開展調查,核查疫情防控工作全過程是否存在漏洞;

2月27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再次強調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並對保潔、保安等人員做好防疫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迅速調查追責,馬上查缺補漏。可以預見,以這兩個案例為鑑,一些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個人和機制問題,都會很快被解決。

客觀的講,舉國動員,戰「疫」至今已一月有餘,防控工作的盲點和死角已越來越少,但不可否認,仍一定程度存在;各級各類「防線」,也仍有薄弱環節。

拋開這兩件正處於輿論漩渦的案例不說,就測量體溫這一目前隨處可見的防控措施而言,就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33度,正常。」「34度,沒問題。」不論是返工復工,還是出入小區、樓宇,類似的測量數據,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不分地域南北,不分男女老少。

「在外面測,體溫就是會低一些。」「紅外測溫槍,測體表就是不太穩定。」防控初期,很多人還心存疑慮,日子久了次數多了,便習以為常,很多負責防控工作的領導亦是如此,「沒辦法,現在就這個條件。」

測量體溫,可以說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對很多地方而言,也是唯一的一道防線:「不超37度3才能進。」既然如此重要,怎能還講「條件」?

其它不談。「正常體溫測出來33度,那發燒的測出來是多少?」這,還真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放棄盲目樂觀,堵塞防疫漏洞,既要亡羊補牢,也要重視主動尋找薄弱環節。

歡迎來稿,郵箱:haonanmail@163.com

相關焦點

  • 體溫36度正常嗎 體溫偏低怎麼辦
    身體正常體溫在36—37度左右。但是有的朋友發現,自己的體溫一直在36度甚至更低一點,便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本文詳細的講解了人體體溫的奧秘。體溫36度正常嗎?男女老幼的體溫有什麼差別?要想讓體溫維持正常該怎麼做?相信你看完會有所了解。
  • 成年人正常體溫是多少度?體溫37度算發燒嗎?看醫生怎麼說
    在多數人看來,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下面醫生給大家詳細說清楚,可能很多人一直以來所認為的並不是很正確的。成年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37度是大家一直以來認為的正常體溫,一般來說,這是正確的。不過醫生也提醒大家,人的體溫不是固定一個數值不變的,每個人的體溫不完全一樣,測量不同的部位得到的體溫也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測量腋溫是常見的方式,腋溫在36-37.2之間是正常的範圍。
  •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正常體溫範圍
    一個健康的人的體溫是趨於比較穩定的,一旦超過或者低於那個穩定的值,那麼體溫就不正常,可能與身體某些健康因素有關,那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正常體溫範圍是什麼呢?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恆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稱表層溫度。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其中直腸體溫最接近深部體溫。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因此,我們測量腋窩溫度,「都是36度多」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當然,在一些老年人測得35℃多的溫度也正常。為什麼維德利希測量腋窩能測出直腸的體溫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他那個時候的體溫計根本不準。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特殊時期,測量體溫成為了家常便飯,只要是去公共場合,幾乎都要先測量體溫,在測量體溫時,聽到體溫是36度多會很放心,但凡聽到是37度,就會比較緊張了,需要再測量一次才安心。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不是以前都說37度是正常體溫嗎,怎麼現在一到37度就懷疑是發燒了?
  • 較真丨人體正常體溫37度已成歷史是真的嗎?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3一個人的體溫是一個挺複雜的數值,並非一直不變。雖然每一個人的正常體溫可能都會不同,但如果體溫超過你自己的平日正常體溫範圍,那就是發熱,必要時就需要就醫。 查證者:勿怪幸 | 醫學博士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低於36℃」,這個體溫正常嗎?
    測完體溫後,要求大家填寫表格。這時,我隨口問了一句保安:「我的體溫是多少?」保安回答說:「32℃。」我一下子暈了,這個體溫正常嗎?保安說:「正常」。我問他:「你知道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嗎?」保安直接回答:「不知道」。於是,我與他理論起來……工作人員過來幫腔說:「今天外面下雨,天氣冷,32℃正常的。」
  • 嬰兒體溫36度正常嗎 幼兒急疹後體溫低怎麼回事
    嬰兒體溫36度正常嗎看到寶寶患上幼兒急疹,家長們可謂是急壞了。好不容易寶寶的病好了,可是轉眼又發生低溫的情況,這真是讓家長們非常困擾。究竟,幼兒急疹後體溫低怎麼回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體溫低於37度正常嗎?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
    人的體溫低於37度正常嗎?而且,史丹福大學這個研究團隊,還於1月7日在生命科學期刊《eLIFE》上發表了有關人類體溫的最新研究成果。 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指出,在過去一個多世紀,正常狀態下的人類體溫越來越低,人類的正常體溫已經不再是37度了。
  • 體溫到底在多少度為正常?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新冠病毒爆發後,可能很多人每天最關心的事情,除了口罩,就是自己的體溫和免疫力了,只要體溫稍微有點升高,就開始自我懷疑了。即便現在有的人已經開始復工了,在進單位前還是要測量一下體溫的。那麼,體溫與免疫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體溫保持在哪個範圍,說明免疫力還比較不錯?體溫的正常範圍到底是多少呢?
  • 體溫偏低36度是什麼情況,低於38度正常嗎,該怎麼做
    人體會在免疫力低下的時候被一些病毒攻擊,比如會出現感冒發燒的症狀,這個時候我們的體溫可能會升高,可能是38度或者是39度左右,其實這就屬於比較高的體溫了。但是,有的時候人的體溫卻低於37度,在36度左右,這是不是正常體溫,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在偏低的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呢。體溫36度,不能說完全正常,溫度是正常體溫,但是低於38度者需考慮是不是患有低燒。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每天測量體溫是我們的日常操作,現在也有不少人復工了,進單位前或回家時或都需要測體溫。很多細心的人就發現了測量額頭、手腕和耳後,得到的溫度有所差別,那麼人的正常溫度到底是多少?測量哪裡更為準確呢?超過多少度才算是發燒?
  • 人體溫36-37度,貓狗的正常體溫你知道嗎?估計90%的人都會答錯!
    沒有行動的理想都是妄想學過生物學的人都知道我們人體正常的體溫介於36度至37度之間,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影響,我想絕大部分人都非常關注自己體溫的變化,看看有沒有超過37度,從醫學角度來說體溫超過37.3度就算作是低燒了,如果現階段體溫升高,估計你連小區都進不了,哪裡也去不了了。
  • 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發燒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體溫情況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對嬰兒,父母也會為他們測量體溫。那麼,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多少度算發燒呢?嬰兒發燒應該怎麼辦?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一般來說,我們測量體溫常用三個部分,是口腔,腋窩和肛門。正常的體溫在肛門處是36.5℃~37.5℃之間,口腔是6.2℃~37.3℃之間,腋窩是35.9℃~37.2℃之間。
  • 37度體溫是發燒嗎?主任直言:人類正常體溫一直在改變
    新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正常體溫已經下降了。我們大多數人只有在擔心發燒時才會體溫,比如因為感染或感冒。但體溫可以被許多其他因素所指示和影響;生活方式、年齡和環境溫度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如何散熱。體溫也是代謝健康的標誌。具體來說,這項新研究的作者解釋說,體溫反映了新的衰老的代謝率,其中一些與長壽和體型有關。
  • 獵奇:37度已不是正常體溫?專家證實每過十年,人的體溫降0.03度
    每當人們感覺自己被感冒困擾的時候,想要知道自己發沒發燒,首先第一項工作,就是要用溫度計測量一下自己的體溫。在人的認知中,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度,如果超過37.5度,就說明這個人已經處於低燒狀態了。37攝氏度是一個人體溫正常的標準狀態,但是這個被人們一致認同的體溫標準從何處得來的呢?這個溫度到底還適不適用現代人的體溫標準呢?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其實經過科學家的證明,37度這已經漸漸不適合用來描述現代人的正常體溫標準了。基本上每過十年左右,人的平均正常體溫都要下降0.03度。
  • 體溫測量多次難超36.5度,為什麼我們「變涼」了?
    使用額溫槍測出的體溫真的準確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不同年齡、性別,體溫是否又有不同?來看記者的調查。不知道為什麼,近期幾次測量,他的體溫都比較低,最近一次測量為35.3度。 「35.3度,在我看來都不算低了,前段時間,我還被測出過33.3度。」秦先生告訴記者,測出33.3度後的那幾分鐘,自己內心充滿疑惑,先是懷疑測溫儀壞了,但又一想,測溫儀時刻在用,要是壞了,保安肯定會發現並及時更換。
  • 現代人正常體溫為什麼達不到37度?
    於是如你所見,無論是小區保安,還是村口大爺,又或是超市的守門員,都人手一把體溫槍:一路走、一路測。有網友調侃說:活了這麼多年,對體溫狀況的了解程度第一次超過了存款狀況。在很多機構,執行的標準是:體溫高於37.3度時,會認定為非正常發熱,需要立即送到醫院拍肺部CT以及檢測核酸,而37度到37.3度則要密切關注,絕大多數人的體溫都在37度以下,而且在如此特殊時期,人們都認為身體溫度較低者比較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