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弦理論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並非證明物質不存在但是弦理論認為物質只要是小到一定程度了就會沒有了就是不存在了,當然這個觀點本文是不認可的。弦論中的弦尺度非常小,存在著幾種尺度較大的薄膜狀物體,被簡稱為「膜」。直觀的說,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可能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按照弦理論的描述我們所講的宇宙的空間是一種十一維的空間,如下圖所示:


弦理論是一門理論物理學上的學說。在理論裡的物理模型認為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線」,大至星際銀河,小至電子,質子,夸克一類的基本粒子都是由這佔有二維時空的「能量線」所組成。而超弦論者們認為所謂的弦理論可以解決和黑洞相關的問題。
在弦理論中,基本對象不是佔據空間單獨一點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維的弦。這些弦可以有端點,或者他們可以自己連接成一個閉合圈環。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論中支持一定的振蕩模式,或者共振頻率,其波長準確地配合。弦理論(以及它的升級版超弦理論)認為所有的亞原子粒子都並非是小點,而是類似於橡皮筋的弦。與粒子類型的唯一區別在於弦振動的頻率差異。
很多的科學家想當然的認為弦理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其實這種觀點也太過於樂觀了!先弄明白什麼是力?力是由什麼條件引發其產生的?力的本質是什麼?先把這個問題搞明白再來看看當下物理學界所謂的四大基本力還是那麼回事嗎!
那麼所謂的弦理論它究竟錯在了哪裡?
第一,在弦理論裡講過亞原子類似一根橡皮筋似的弦,那麼這種弦之間會產生相互的共振,那麼這時問題來了,這些個亞原子為什麼會產生震動?是什麼讓它震動的?我想作為一個亞原子它好好的在那裡呆著不會沒有理由的抽風的在那裡不停震動吧?
第二,關於物質的論述是錯誤的,了解弦理論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弦理論中認為物質小到某一種程度就不存在了,我們所知道的物質只是假象,世界的本質只是一種震動的弦,弦產生不同的震動就會形成不同的表象,而這些表象就是最原始的物質結構然後這些物質再構建起更大更多的物質規模(元素的產生),進而形成了我們所看到和認知的世界。本文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物質的本來面目根本不可能是會小到最後不存在的,因為物質本來就是建立在存在的基礎之上的,而我們所有的一切包括所謂的能量都是建立在存在基礎之上的。所以弦理論的所謂的物質小到最後就不存在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那麼還有所謂的世界本質只是一種震動的弦這個觀點本文也不認同,雖然構成世界的物質哪怕是物質的最小個體雖然是運動的但是這種運動是由變化所帶來的的一種運動這可不是什麼震動。
以上兩點就是本文認為弦理論的錯誤之一,不過在這裡本文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雖然超弦理論由很多致命的缺陷,但是這也是人類認知宇宙的道路上一塊堅實的鋪路石,這樣我們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才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闊。
以上只代表本文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