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隻紅毛猩猩夏特克出生在美國亞特蘭大的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它是幸運的,卻也是不幸的。幸運在於它可以不用擔憂天敵的襲擾,也不需要為食物而奔走。但不幸的卻是,它要為人類進行一項課題項目研究,而這項活動卻為它的一生埋下了悲哀的伏筆。
由於紅毛猩猩與人類的NDA有著高達97%的相似度,而人們為了研究「人類行為,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學習而成的」的課題項目,便將當時只有幾個月的夏特克,送往了田納西大學。
而作為研究人員,人類學家琳恩與它幾乎朝夕相伴。它也將琳恩當做了自己的媽媽。在它的世界裡,人類就是它的同類。它既是猩猩,又是人類。聰明的它,僅僅用兩個禮拜,便已經學會了使用手語。並能夠用來表達食物、玩具等十多種東西。
而在田納西大學裡,它學習人類,進行社交活動。在每次為它進行的期末考試時,總能夠準確的辨別顏色、使用工具。儘管它並不會人類的語言,但卻總能用手語表述自己的「思想」。
而它的媽媽也進一步的確認,人類的社會化行為是可以學習的。但是當夏特克似乎已經適用了這種人類的社會氛圍之時,就在9歲之時,一件事情的發生打破了這種平衡。
在人類的認知裡,雖然夏特克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化培養,甚至于田納西大學也承認了它的大學生身份。但是根植於人類內心的達爾文主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也讓人類進一步確認我們就是高於夏特克的紅毛猩猩族群的高等級族群。因此我們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利。
9歲這一年,一位女學生哭訴著說,夏特克試圖攻擊她。於是在田納西大學的一切便戛然而止。夏特克被強行送回了動物研究中心,關進了冰冷的牢籠。
它不止一次的給前來探望的媽媽琳恩做著手語,「媽媽,我愛你。」「媽媽,取車,我要回家」「媽媽,我想出去」。「媽媽,痛」但是琳恩卻無能為力。就這樣,夏特克被關押在牢籠11年之久。
1997年,亞特蘭大動物園表示願意收養夏特克。但是此時的夏特克,早已罹患重度抑鬱症。
它雖然不用在身居牢籠,但生長於人類社交圈的它,就因為人類的一個實驗被人為隔離於族群之外,讓它無數次的希冀能夠與人類自由交流,但是它的「攻擊性行為」卻讓這一切成為奢望。在人類犯錯能被原諒的世界,被當做人類的它卻不能夠被原諒。
患上了重度抑鬱症的它,每天不得不服用藥物,但是鬱鬱寡歡之下,終究還是抵不住流年。2017年8月7日,39歲的夏特克離開人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360百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