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大學的猩猩夏特克

2020-11-24 鳳凰河南站

原標題:「為人」四十載

夏特克在亞特蘭大動物園中。圖片來源網絡

夏特克小時候在家中玩耍。圖片來源網絡

夏特克(Chantek)是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也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人類手語的猩猩之一。它有自己的專屬醫生和老師,甚至和人類「同學」一起出現在學校1980年的畢業年鑑裡。

2017年8月7日,它因心臟病在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離世,享年39歲。國外各大新聞網站專門為它撰寫訃文,全球數十萬網友致哀。

在夏特克只有6個月大的時候,它被人類學家琳·邁爾斯帶走撫養,「像人一樣」生活了8年。它穿尿布、用奶瓶、學習手語和金錢的概念等。因為突然襲擊人類,它被送回出生時的研究所。它在只有25平方米的籠子裡生活了11年,直到亞特蘭大動物園為它提供收容所。

為了研究靈長類動物的學習機制,人類在實驗室中培育了一大批猩猩。這個最接近人類的物種因此遠離自然,承載著滿足人類好奇心的使命。

「如果沒有讓我見過陽光,我至少還可以忍受黑暗」。一位網友評論道,他看完夏特克的故事後「淚流滿面」。

那些故事都是無稽之談

34歲那年,琳·邁爾斯成為夏特克的「母親」。她從美國亞特蘭大的一所靈長類研究中心收養了6個月大的夏特克,並用養育人類嬰兒的方式養育它。

夏特克是一隻紅毛猩猩,過去與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同屬猩猩亞科,是人類最直系的親屬之一,現在與人類同屬人科。它們與人類DNA的相似度超過96%,與人類在形態、大腦結構、骨骼結構等方面非常相似,因此常被用於科學研究。

在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界和動物行為學界篤信行為主義,他們認為包括語言在內的所有行為都是通過外界的獎賞、懲罰逐漸習得的。邁爾斯也認為,只要給夏特克足夠的訓練,它就能學會人類的行為方式。

這個比6個月嬰兒大得多的小生命闖入了邁爾斯的生活。她沒有孩子,就教夏特克走路,給它買玩具,睡前還會搖著嬰兒床為它放音樂、講故事。

在專門為夏特克準備的房車裡,廚房、浴室一應俱全。它雖然渾身長滿黑毛,但做起飯來像模像樣。為了保證夏特克的健康,研究員為它安排了專門的、為人類治病的醫生,而非獸醫,夏特克的功課也有教師點對點負責教授。

等它長大點了,邁爾斯把夏特克帶到自己任教的田納西大學查塔努加分校,試圖用人類的社交和互動讓它更像人。在紀錄片的鏡頭裡,夏特克自覺地按時去上課,課間毫不拘謹地和人玩耍,還賴在抱它的同學身上不肯走。

1985年2月一個稀鬆平常的日子,邁爾斯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卻被學校告知夏特克涉嫌襲擊學生。沒有人知道意外是怎麼發生,體格越來越強壯的夏特克可能只是想和同學開個玩笑。為了保證學生和周邊居民的安全,夏特克被送回了它出生的研究所。

想要回自己的「孩子」,邁爾斯開始向公眾和媒體求助,講述自己與夏特克之間的感情,控訴夏特克離開自己後遭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創傷。原本動人的親情故事,一下子變成了動物慘遭人類囚禁、情感需求被無視的悲劇。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媒體報導中充斥著夏特克重度抑鬱、孤僻不合群的消息,傳說它連「母親」邁爾斯也認不出了。這些故事賺足了讀者的眼淚,但事實並非如此。一位曾在亞特蘭大動物園與夏特克朝夕相處兩年的進化人類學博士向媒體表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夏特克前半生都在人類社會生活,在它學習人類語言時,它的同類正在叢林裡奔跑,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夏特克直到20歲時,才第一次擁有自己的世界,還與另一隻名為瑪度(Madu)的紅毛猩猩拉扯大了4隻小紅毛猩猩。

剛到亞特蘭大動物園時,夏特克的身體不太好,動物園便嚴格控制它的飲食,並定期檢查。在那裡,夏特克還繼續與研究者一起進行動物行為學實驗。中國動物學會會員、果殼網新媒體主編陳旻(花蝕)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不同於國內動物園以觀賞為主的功能,國外的動物園往往會承擔科研任務。

一開始,飼養員會給它紙和筆玩,然後拿蜂蜜、堅果等零食交換它的「塗鴉」。夏特克意識到人類想要它的「畫」以後,就把畫撕成一條條的,換取更多獎勵。

「它知道自己在這場談判中處於強勢地位」,研究動物行為學的陳旻說。

所有人科非人物種快速而大量地進入實驗室

會人類手語、聽得懂英語、能騎自行車到社區轉悠、會交停車費……夏特克很快成為「明猩」。它常常登上當地報紙,人們對這隻有點像人的紅毛猩猩充滿好奇。

在猩猩身上做研究不是一件稀罕事。早在19世紀中期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後,人們就意識到人與猩猩之間的相似之處。

上世紀60年代,珍·古道爾深入坦尚尼亞的叢林深處,與野生黑猩猩種群一起生活。她把自己想像成一隻母猩猩,模仿黑猩猩的叫聲和動作,還保持著與它們一樣的生活習性,吃果子、爬樹、在林中穿梭。

她的做法啟發了學界,之後的10年,包括黑猩猩、倭黑猩猩、紅毛猩猩、大猩猩在內的所有人科非人物種快速而大量地進入實驗室。目前,光是美國就有約1200隻黑猩猩在實驗室中被用於生物醫學研究。

因為與人類的生理結構接近,它們往往是藥物和療法臨床試驗前的最後一關,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愛滋病疫苗試驗就是在大猿身上進行的。但這類研究一直爭議很大,許多學者都認為不應該如此殘忍地對待與人類如此親近的物種。

2011年,美國醫學研究所(IOM)在一份報告中宣稱:「目前最常使用的黑猩猩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是不必要的。」英國、德國、瑞典、紐西蘭等國家已經出臺大猿研究禁令,嚴格限制猿類研究。預計到2020年,美國的黑猩猩也將全部退出實驗室。

相比之下,對猩猩進行行為學研究面臨的爭議則小得多。與夏特克同時期接受人類訓練的猩猩還有很多,它們因為亮眼的表現而被稱為「明猩一代」。

1965年出生的沃肖(Washoe)是第一隻學會人類手語的黑猩猩,還把手語教給另外3隻黑猩猩。來自美國的倭黑猩猩坎茲(Kanzi)掌握了兩倍於夏特克的符號字,它甚至會用火柴點火,並在火上架鍋做飯。它的主人入選《時代》雜誌「2011年全球100個最具影響力個人」。

對這類研究的質疑一直到20世紀末才出現。美國最主要的類人猿研究者之一丹妮爾·J·波維內莉認為,人的思維不是單一線性的,單靠重複學習來「掌握」的研究範式並不科學。她還發現很多研究邏輯鏈條並不完整,常有牽強附會的情況。

曾經師從波維內莉的哲學神經科學心理學混合博士尚知雨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因為設計實驗很困難,取代嚴謹實驗設計的往往是人類主觀的想像。「很多研究者觀察到類人猿看似聰明的表現後,就自動排除了天生本能、對激勵進行反應等可能的解釋,認為它們有著人類的認知機制。夏特克的故事就是這麼一個一廂情願的故事。」

在看過有關夏特克的紀錄片後,尚知雨舉出了不少例子。一次,夏特克被夾到手,研究者立刻做出「疼痛」和「抱歉」的手語,期間它看了人一眼,展示了自己被夾疼的手指。即使撤掉人類的行為,夏特克的一系列行為都是正常表現,研究者卻認為它在與人類交流,並掌握了「疼痛」這個詞彙。

邁爾斯還曾訓練夏特克用錢購物,以此證明夏特克理解錢的概念。但「購物」的過程只是先給夏特克食物,然後打斷它,直到拿到錢幣才讓它安心繼續吃。「類人猿根本不會數數,它們只能粗略分辨兩個和三個這樣明顯的視覺差別。但數量到了100個和101個,就只有長期的訓練才可能可以區分。」尚知雨說。

這樣的研究方法已經過時

從各種角度看,夏特克都是很好的研究對象。它活潑、聽話、善於學習,5歲時就掌握了超過150種手語詞彙,還能聽懂簡單的英語表達。

類似研究顛覆了只有人類才會製造和使用工具的認知,人類還驚訝地發現,黑猩猩的世界裡也有社會結構。但這樣的研究方法已經過時了,陳旻曾經採訪珍·古道爾的師妹和直系弟子,「如今他們都會儘可能避免和大猿的親密接觸。」

「原因有三,親密接觸會讓大猿知道人類的脆弱,帶來危險;親密接觸會加大傳染病的跨種傳播可能,例如愛滋病的傳播;親密接觸會影響大猿的行為,這會使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不自然』。」這與波維內莉的研究思想不謀而合,在人工環境中研究大猿的行為對研究認知系統毫無裨益。

如今,研究者不再教授猩猩那些人類才有的行為,公眾便很少再見到新晉的「明猩」,實驗證明猩猩沒有高級語言能力,它們不懂得語法,只能理解單個的字詞。而這背後,整個學界也發生著系統性的變化。

20世紀末,行為主義的浪潮開始退去,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奈瑟爾掀起的認知革命成為學界主流。麥可·葛詹尼加、喬治·米勒等心理學家逐漸完善理論,讓人們意識到行為的背後可能是多個認知系統協同工作的結果,而非簡單的灌輸和模仿,對猩猩的研究也轉為尋找支持這些行為的認知系統。

日本的愛(Ai)可能是唯一挺過了學界研究方法交替的猩猩。過去它也曾學習手語和語言。而今,愛坐在實驗室裡點擊屏幕上的數字,幫助人們理解語言背後的認知系統。它的操作速度遠超人類,這說明猩猩的一些認知系統要比人類強。

目前的動物行為學研究往往是將動物置於模擬自然的環境中,設置自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考驗它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從而考察它們所具有的認知系統。相比過去,這些研究結果的邏輯鏈條更短,更可信,但也意味著很難出現過去那樣驚人的結論和故事。

陳旻很認可這樣的理念,「至少比過去讓動物做莫名其妙、缺乏科學意義的事情要好。」他在雜誌上看到那只會生活做飯的猩猩的照片非常生氣,他認為這種研究就是博眼球。「我們向動物索取、做科學研究是正當的,但如果有替代品,或是研究本身沒有價值,那就不應該向他們索取。」倭猩猩本該是修長苗條的身材,但照片裡的它卻胖得不成樣子。

過去的20年裡,紅毛猩猩賴以生存的森林林地減少了80%,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經將它列為嚴重瀕危物種。在亞特蘭大動物園,夏特克擁有了大片草坪,灌木、大樹、和雖然露天但更「自然」的居所。39歲對一隻猩猩來說已屬相當的高齡,經過了傳奇而跌宕的前半生,夏特克至少曾經做過紅毛猩猩。(王嘉興 楊傑

相關焦點

  •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它認為自己也是人類
    為了研究猩猩和人類到底有多相似,多年前國外一個物種研究學家就做了這麼一個實驗,把一直剛出生的紅毛猩猩當作人來培養。當時一直叫做夏特克的紅毛猩猩,被選中去做了這個實驗。夏特克的成長過程都是參照人類幼兒的方式養育的,除了猩猩不會說話,所以就用手勢溝通。
  • 唏噓 | 「我既是猩猩,又是人類」 能用手語交流、世界上唯一「上過大學」的紅毛猩猩離世
    一隻名叫夏特克的雄性紅毛猩猩本周在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去世了,終年39歲。它的死引發世界媒體廣泛關注,因為它是第一隻可以用手語與人類交流的紅毛猩猩,而且它的命運異常曲折。據報導,夏特剋死前飽受抑鬱症折磨,也接受過心臟疾病治療,但目前死因還在等待進一步確認。
  • 猩猩和人類生活會被「同化」嗎?這隻猩猩上過大學,結果怎麼樣?
    這隻黑猩猩上過大學,本以為能融入人類生活,現實沒那麼容易!融入人類生活的猩猩其中紅毛大猩猩和人類基因最為相似,在1977年的時候以為名為夏特克的大猩猩,慶幸的是它遇到了一個溫柔的研究員,研究員把它當孩子一樣,冥冥之中仿佛已經融入到了人類生活,餵它喝奶粉、穿兒童的尿不溼等等 ,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它和人類的智力相差無比。
  • 夏特克:"我既是猩猩,又是人類" 但這次,我要跟你"說再見"了
    原標題:唏噓 |「我既是猩猩,又是人類」 能用手語交流、世界上唯一「上過大學」的紅毛猩猩離世  當地時間8月7日,很多外國媒體都發布了一則悲傷的訃告。一隻名叫夏特克的雄性紅毛猩猩本周在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去世了,終年39歲。它的死引發世界媒體廣泛關注,因為它是第一隻可以用手語與人類交流的紅毛猩猩,而且它的命運異常曲折。
  •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但卻被囚禁30年
    夏特克鑑於此,田納西大學的人類學家林恩·邁爾斯博士決定收養一隻紅毛猩猩,從小來培養紅毛猩猩,教給它人類的各種行為。夏特克沒有讓人失望,它很快就能把手語融會貫通,掌握了上百個手語。漸漸地,夏特克表現出了自我意識,它會通過照鏡子來打扮自己。夏特克還會思考,具有像人類一樣的直覺。這使得邁爾斯博士認為,夏特克擁有人格,而且人類行為可以通過後天學會。
  • 世界上唯一讀過大學的猩猩,將自己當成人類,卻被囚禁了30年
    導語:世界上唯一讀過大學的猩猩,將自己當成人類,卻被囚禁了30年紅毛猩猩在未進化時與人類的祖先屬於同一宗,後因分化進化而逐漸分出差別。外形上人類與紅毛猩猩沒有太多相似之處,但人類的基因與紅毛猩猩相同率高達94%,這也是為何紅毛猩猩在某些習性上能夠與人類相同的原因。
  • 唯一上過大學的「猩猩人」,被人類奪取自由後,最終死於抑鬱症
    進行試驗的人類學家叫琳恩,從做出決定那日起,她便將自己當成了猩猩夏特克的母親。也是從這天開始,她用餵養人類的方式開始餵養這隻名叫夏特克的猩猩。頗為讓人驚異的是,為了試驗效果更好,琳恩在夏特克六個月的時候就將他帶回了家裡。這意味著,她將用家庭的方式養育他。
  • 一隻試圖成為人類的猩猩,曾上過人類大學,卻被囚禁30年
    導語:一隻試圖成為人類的猩猩,曾上過人類大學,卻被囚禁30年人類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家都知道人類和猩猩其實是相同的祖先除了黑猩猩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猩猩都和人類擁有過共同的祖先。所以這些猩猩身上還是存在著一些「人類氣息」的。
  • 唯一上過大學的猩猩:人類剝奪了人權還是侵犯了動物權?
    (一)唯一一隻上過大學的大猩猩2017年8月7日,亞特蘭大動物園的一則訃告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會手語和人類溝通猩猩人夏特克,已於凌晨死亡(未公布具體死因),終年39歲。這是世界上唯一一隻上過大學的大猩猩,夏特克。他不僅僅會手語和人類溝通,還因為他是唯一上過大學,並且有個人類教授媽媽琳恩,此外,被囚禁前他曾以「人」的身份和人類共同生活了9年。而臨終前,它的唯一心願是,吃一口冰淇淋。
  • 當年那隻上過大學,將自己當人類一樣生活的猩猩,後來如何了?
    如果說現代的動物中誰與人類更為的相似,那就非猩猩莫屬了,作為最像人類的動物,猩猩不管是在DNA還是從行為上來說都與人類有著相似之處。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主角,便是一位曾經上過人類大學的紅毛猩猩「夏特克」。
  • 美國「本科猩猩」:上過大學、能和人交流,到動物園卻得了抑鬱症
    2017年,很多外國媒體都發布了一則訃告,而這則訃告並不是某個大人物去世,而是為了一隻紅毛猩猩。這隻猩猩名叫夏特克(Chantek),享年39歲。而讓人們如此關注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隻上過大學,從小就融入人類社會,可以用手語和人類交流的紅毛猩猩。
  • 大猩猩夏特克上大學之後,對人類產生「愛慕之情」,終被監禁至死
    ——《物種起源》2017年8月17日,一隻叫做夏特克的雄性紅毛猩猩去世了,這隻紅毛猩猩去世的時候已經活了三十九年。消息傳出之後,引發了全球各地媒體的關注。人們之所以關注它,不僅因為它是全球唯一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還因為它一生的命運足夠「崎嶇坎坷」。2011年,好萊塢有一部叫做《猩球崛起》的大片上映。
  •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現實卻給了它一記沉重的耳光
    地球上生活著無數種生物,但是只有猩猩和猿猴是和人類最像的,這不僅僅體現在身體結構上,包括猿猴的智力也是和人類最接近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也表示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那麼猿猴和猩猩的智力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如果將它們和人類生活在一起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 世界上唯一一隻上過大學,會手語的紅毛猩猩結局如何?
    1977年,一隻紅毛猩猩夏特克出生在美國亞特蘭大的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它是幸運的,卻也是不幸的。幸運在於它可以不用擔憂天敵的襲擾,也不需要為食物而奔走。但不幸的卻是,它要為人類進行一項課題項目研究,而這項活動卻為它的一生埋下了悲哀的伏筆。
  • 它是這世界唯一上過大學的猩猩,懂英語,終年39歲,最終卻死於這個病...
    視頻↓↓↓視頻:「上過大學」的紅毛猩猩抑鬱離世一隻猩猩的離去,為什麼引起媒體這麼大的關注?夏特克可不是一隻普通猩猩,它懂英語,會用手語跟人交流,而且大概是世界唯一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醒來的它被關在一間小小的籠子裡,它被當成普通的具有攻擊性的猩猩一樣對待,仿佛被判了終身監禁,從此開始了在籠子裡狹小侷促的生活。面對從田納西大學跑過來看它的媽媽琳恩,它不止一次的用手語跟她說「我想開車」、「我要回家」、「我想出去玩」、「我想吃冰激凌」。可是這些,都成為了夏特克的奢望。
  • 大學教授把猩猩當人養,上大學時愛上一個人類,最終被囚禁至死
    這一類大猩猩與人類的DAN高度相似,所以人類成立了許多專門的機構來研究紅毛猩猩。夏特克就是一個研究對象,等他長到幾個月大的時候,他被送到了一所大學裡面,由琳恩教授專門對他進行深入研究。琳恩教授對這些研究對象也充滿了人文關懷,她將夏特克視為自己的孩子,親力親為地照顧他,時間一久,夏特克也將她視為自己的母親。
  • 美國女人養了只猩猩,寄予厚望送它上大學,它卻做出不可挽回的事
    George Weinstock此前就曾表示過,靈長類動物基因組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讓人類將能夠認識自己到自己的近親。人類和猿猴基因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九,和猩猩的相似度也有百分之九十六。可是如此高的相似,智商卻完全不同,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人們學習知識的能力到底是天生就有的,還是通過後天的訓練得到的呢?
  • 奇聞異事:唯一上過大學的「猩猩人」,被人類奪取自由後,最終死於抑鬱症
    它叫夏特克(Chantek),是一隻雄性紅毛猩猩,1977年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原本,夏特克應該和其他猩猩一樣,在大自然裡度過快樂自由的一生,然而當年的美國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人類行為,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學習而成的」新課題,於是選中剛剛出生的夏特克,將它送到了田納西大學,交由人類學家琳恩教授照顧和研究。相伴到老是此生最浪漫的事情;結婚以後。
  • 那隻上過本科的猩猩,離成為人類只差一步之遙,卻被囚禁30年
    導語:除了人類之外,猿類是地球上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而其中黑猩猩的智商程度,相當於5歲的人類小孩。如果把猩猩從小就和人類放在一起撫養,猩猩也很快就能學會一些人類的行為,甚至會做的比人類更好。林恩博士還給這隻紅毛猩猩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夏特克,隨著夏特克的一天天成長,它越來越聰明,可以聽得到一些人類的語言,還學會了手語,會照鏡子打扮自己,甚至林恩博士認為它有自己的思想。
  • 紅毛猩猩
    紅毛猩猩蜜獾 按說應該繼續寫非洲的動物,前兩天的一個關於紅毛猩猩的報導觸痛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