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術,放療,化療仍然是腫瘤最主要的三種治療方法,手術大家都比較了解,但是放療和化療大家知道的就比較少,尤其是腫瘤哪種情況是可以採取放療或化療的,二者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優點,弊端等等,那麼下邊我們就來說說放療和化療有哪些區別?
1、含義不同
放療全稱是放射治療,通俗點說就是烤電,是用各種不同能量的射線照射癌症,以抑制和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放療可單獨使用,也可與手術,化療等配合。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以提高癌症的治癒率。在手術前先作一段放療使癌症體積縮小些,便可使原來不能手術的患者爭取到手術的機會,對晚期癌症則可通過姑息性放療達到緩解壓迫、止痛等效果。
癌症化療是應用化學藥物(包括內分泌藥物)治療惡性癌症。抗癌藥物進入體內後很快分布到全身,既可殺滅局部的癌症也可殺滅遠處轉移的癌症,因此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
化療的效果取決於癌症的類型和病況:有的可治癒,更多的是抑制癌症生長和擴散。
化療是某些癌症唯一可選擇的治療方法,更多情況下化療是與手術切除和放療相配合。
2、適用人群不同
放療一般針對局部實體腫瘤的根治性治療,如鼻咽癌,食管癌,皮膚癌,腦瘤等等效果比較明顯,同時對術後分期相對中晚期的病人也可以通過放療配合化療改善患者愈後,延長生存期。
化療主要採取全身用藥,可針對不同時期,不同病例,不同類型的腫瘤,大多數都可以達到抑制的效果。
3、治療方案不同
放射治療是在醫院的放療科進行的。
首先由醫生帶患者去定位室,在模擬機下定位,定位後在皮膚上或在固定膜上用標記線畫出放療部位,再由放療科的工作人員將患者領入放療室,擺好體位後,放療機對準放射部位,一般只需照射1--2分鐘。
放射治療時間的長短,是根據總放射劑量和不同部位、不同腫瘤放射生物效應的不同,由醫生決定的。一般需要6--8周的時間,每天照射一次,每周照射5次,休息2天。這樣有利於正常細胞、組織的恢復,保護您健康的組織。
在放療過程中,儘量不要中斷治療,以免延長治療時間,降低放療效果。為了使放療所致的腫瘤細胞壞死釋放的毒素儘快排出體外,應多飲水。每日飲水量為3000毫升左右,以增加尿量,減少全身反應。
當腫瘤專科醫生給腫瘤患者實施化療時,會針對不同的腫瘤類型,選擇合適的化療方案進行治療。
化療方案通常是一種或幾種化療藥物的聯合應用。
為什麼將幾種藥物聯合應用呢?因為化療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殺傷腫瘤細胞,同時還要減少化療藥物對人體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因此腫瘤科醫生會考慮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藥物的毒性,對腫瘤增殖期的影響,還有病人個體的耐受力,從科學的化療方案中選出最優的方案進行治療。
4、副作用不同
放療屬於局部治療,所以副作用一般主要也是局部反應,如皮膚灼傷,嶄膜不適等等,基本不會有全身大範圍不適,但是放療副作用中有些是不可修復的,尤其是鼻咽癌和腦瘤在放療中對神經損傷特別大,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化療屬於全身治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而且化療次數越多反應越大,如噁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貧血等等,尤其是對臟器損傷更大,但是化療一般結束後半年內基本都能恢復正常。
5、飲食調理不同
化療前病人每天要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一般成人一天睡眠時間不少於8小時,同時飲食注意菜餚的色香味調配,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多吃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少吃油煎食物,注意飲食調配。
放療病人的飲食調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可使放療更順利進行。
首先,病人飲食搭配要遵循「三高一低」的原則。所謂三高即指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如瘦肉、海產品、新鮮水果、蔬菜等;一低指的是低脂肪;其次,病人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忌油膩忌辛辣,儘量做得味美醇正,使病人易於接受。
不管是放療還是化療,在出現副反應後都要進行食物調整,如白細胞下降後應注意吃一些動物肝臟、菠菜、豆製品等。如果病人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予少量多餐,在總攝入量不減少的前提下,分多次進食。
無論是放療還是化療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以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我們還是要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採取最合理,對病人傷害最小的治療方案,減輕病人痛苦的同時,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