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2020-12-18 中國青年網

12月18日,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進行。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程業明博士發布了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研究成果:經考察調研發現,黑龍江是國內唯一出產鄧普斯基蕨的地區,海倫產出的鄧普斯基蕨數量多、個體大。大量登普斯基蕨莖幹的發現表明,當時松遼盆地北部植物群落中該樹蕨在局部地區可能是優勢類群。同時,該化石的發現,也為中國白堊紀地層與世界其他地區同時代地層的對比提供了證據。據此推斷,海倫地區在晚白堊世為舒緩的濱淺湖環境,河流縱橫,海倫大峽谷正處於河流和湖泊交匯處,屬於湖泊—衝積扇三角洲環境。當時氣候應溫暖溼潤,植被茂盛,蕨類植物和松柏類裸子植物生長,湖岸有龜鱉類、恐龍類等其他脊椎動物生活和繁衍,形成良好的陸相生態系統。大量動植物正常或異常死亡後被火山灰或泥沙迅速埋藏而形成化石。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展示地質歷史變遷、化石埋藏和發掘的極好科普場所。古生物化石矽化程度高,古生物本身結構構造保存完整,且具有典型環境指示特徵,因此,海倫大峽谷古生物化石具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科研價值,進而探討海倫地區當時的古地理、古環境及古氣候。

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副總工程師張立東研究員發布了海倫市大峽谷古生物調查成果:通過調查發現,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主要有植物化石3大類,5科8屬,分別為白堊紀樹蕨類植物、鄧普斯基蕨科鄧普斯基蕨屬、桫欏科黑龍江莖屬、桫欏莖屬、紫萁科革葉紫萁屬、蘇鐵類、松柏類、落羽杉型木、原始落羽杉型木、紅杉型木;動物化石主要可分為4大類,分別為古生代原生動物蜓類化石、無脊椎動物腹足類、爬行動物龜鱉類和恐龍骨骼、第四紀哺乳動物猛獁象和野牛。通過綜合室內整理和區域地層對比,初步認為海倫大峽谷地層應屬於晚白堊世—新近紀地層。需要特殊說明的是,鑑於上部礫石層中的古生物化石多門類、多時代,具有磨圓好、再沉積的特點,推測上部古生物化石應來自周邊古生代至中生代地質體,應稍早於礫石層沉積時代。

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位於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峽谷上接小興安嶺餘脈,下至海倫市東方紅水庫上遊,谷長10餘公裡,是小興安嶺西坡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帶,該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森林更新演替良好,物種多樣性豐富。2018年以來,海倫市先後三次邀請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等國家權威機構的古生物學專家前來考察,發現了罕見的白堊紀生物群化石,極具科研、考古、收藏、文旅和經濟價值。

為了保護好、利用好這一不可再生的資源寶庫,海倫市依託海倫國家森林公園得天獨厚的古生物化石資源稟賦,實施保護性開發利用,全力打造特色地質文化旅遊產業品牌,建設「文化魅力之城」,讓寒地黑土「生金長銀」。

下一步,海倫市委、市政府將制定相關保護制度,完善保護措施,加強化石保護和生態保護,逐步使大峽谷成為基礎設施完備、資源保護良好、生態特色鮮明的古生物研究和化石保護基地,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總臺央視記者 郭曉光 劉宇涵)

來源:央視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黑龍江省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發布時間:2020-12-20 02:50: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王妮娜)12月18日,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舉行
  • 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張磊)12月18日,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華旗飯店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共海倫市委市政府主辦。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
  • 【誰不說俺家鄉好】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黑龍江發現罕見化石!
    12月18日,記者從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上獲悉,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 黑龍江海倫發現罕見古生物群
    我國三名古生物學專家經過認真考察,在對黑龍江省綏化海倫市發現的一系列植物、動物化石的研究中發現了這裡的一個罕見的白堊紀生物群。這個古生物群的生物種類豐富,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的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 這個白堊紀生物群位於海倫市井家店林場境內,距離海倫市區75公裡。
  • 今日科技話題:「科學號」、淡水蟹和魚類新種、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今日科技話題:「科學號」、淡水蟹和魚類新種、白堊紀生物群化石、肥胖、新材料 2020-12-21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自貢4000多平方公裡的地域內,至今已發現了161個恐龍化石點,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少見的。」江山介紹,20日發現的這個恐龍化石點,是第161個。而在大安發現的恐龍化石,佔全市將近四成。延伸閱讀黑龍江發現罕見化石!12月18日,記者從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上獲悉,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 【看龍江】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聯繫人: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焦洋 (QQ:414791097) 【相關連結】 【看龍江】十七連豐!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7541萬噸 【看龍江】黑龍江省6地入圍2020中國森林體驗基地、養生基地 【看龍江】「中國最冷小鎮」呼中最低氣溫突破-40℃ 【看龍江】齊齊哈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登榜「國家隊」 【看龍江】黑龍江
  • ...足跡,大面積,生物群,行跡,化石,黑龍江,鴨嘴龍,陳秉麟,-中國...
    原標題: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蜥腳類恐龍行跡  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
  • 託一位化石愛好者的福,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僅有趾跡的鳥腳類恐龍足跡黑龍江化石資源豐富,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佔絕大多數。新生代脊椎動物化石包括松花江猛獁象、梅氏犀、河套大角鹿等,構成了豐富的哺乳動物生物群。遺憾的是,黑龍江早白堊世的骨骼與足跡記錄都非常稀少。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早在1902年,嘉蔭縣的恐龍化石就被發現了。幾名俄國地質學家在嘉蔭縣龍骨山上挖出一具高達4.5米、長達8米恐龍骨架化石,被稱為神州第一龍「鴨嘴龍」(鴨嘴龍為「科」,「屬」為滿洲龍),這一重大發現在當時曾經轟動全球考古學界。但這具恐龍化石被運到俄國並被專家裡亞賓寧組織組裝,現在保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全俄地質博物館內,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龐大的一類陸生爬行動物,出現於2.2億年前的三疊紀,繁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6550萬年前滅絕。它離我們如此遙遠,如果不藉助化石,我們將永遠不知恐龍為何物。恐龍化石的形成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與地球億萬年的風霜雪雨地動山搖息息相關。近100年來,隨著這些遠古動物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博物學家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各趾平行的獸腳類恐龍足跡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黑龍江化石資源豐富,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佔絕大多數。
  • 《自然》刊登中國科學家發現的罕見七鰓鰻化石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記者喻菲)中國古生物學家最近在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枚距今1億多年前的罕見七鰓鰻化石,其研究成果被刊登在22日出版的英國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說,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的下白堊統的義縣組,屬於熱河生物群。
  • 這是我省首個大規模白堊紀恐龍足跡點,依蘭史前到底發生了啥...
    □郝政焱 本報記者 郝欣  繼24日依蘭隕石坑被發現的消息公布後,25日,科研人員宣布在哈市又發現了一處史前遺蹟——白堊紀恐龍足跡群,具體地點還是在依蘭。  當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宣布,其研究團隊在依蘭縣境內發現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這是我省第一個大規模白堊紀恐龍足跡點。
  • 罕見!宜賓發現遠古生物化石,專家推測屬於侏羅紀或白堊紀時代
    近日,家住四川宜賓翠屏區象鼻街道觀鬥社區的居民劉大姐,在她家屋後發現了一塊有紋路的石頭,紋路形狀似魚。這塊石頭是否真的是化石?播報記者隨即聯繫了202地質隊的專家進行鑑定。 專家預測,該化石可能屬於侏羅紀時代或白堊紀時代,也就是距今約2.5億年——6500萬年前。同時,專家介紹,從體型上來說,這塊化石的大小在宜賓也屬於比較少見的。 據了解,當打開石頭,一共發現了兩塊同樣紋路的石頭,另外一塊被壓在石堆下方,暫時無法看到。
  • 黑龍江桫欏玉――中國玉石市場的一匹黑馬
    和寶友交流,曬寶貝分享心得,查看文章末尾加入珠寶社區吧聞名世界的熱河生物群其北部範圍涵蓋黑龍江地區,長期以來遼西地區大量古生物化石震驚世界,黑龍江地域卻寂靜無聲。2015年前後,中國地質博物館程業明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來到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山縣進行科學考察,他們沿著白堊系地層的古河床、古河道走向,苦苦尋找,終於發現了一些特徵鮮明的白堊紀桫欏科植物莖幹化石,它們直接證實了白堊紀時期的桫欏科植物曾經生活在現今松遼盆地北部地區
  • 山東諸城發現一枚白堊紀含胚胎恐龍蛋化石(圖)
    22枚恐龍蛋化石圍成了一個「恐龍蛋窩」。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該市在發掘出的一窩含22枚恐龍蛋化石中,驚喜地發現一枚白堊紀含胚胎恐龍蛋化石。從恐龍蛋的骨骼和後肢看,其明顯具有獸腳類恐龍的特徵。
  • 16國180餘名專家齊聚「龍鄉」嘉蔭 探討化石保護和文旅開發
    嘉蔭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嘉蔭8月18日電(姜輝)18日,黑龍江嘉蔭白堊紀生物群及K-Pg界線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嘉蔭化石論壇在「中國第一龍鄉」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啟幕。
  • 村裡修路現凹坑,專家確認黑龍江首個早白堊紀大型恐龍足跡點
    2019年12月25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其研究團隊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考察隊攀峭壁、躲毒蛇黑龍江化石資源豐富,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化石,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佔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