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珠串有一種特別的鐘愛和崇拜,對「珠串」的喜愛代代相傳。
到了清朝,更是達到鼎盛時期,從禮佛到朝堂,從廟宇到市井,珠子和人民的生活、文化都息息相關。
而最近幾年,盤玩珠子的風潮也是愈演愈熱。各種材質的珠子也層出不窮,比如小葉紫檀,崖柏,南紅、蜜蠟等等,出現了好料,便有人說:「車珠子啊!」
但是,籽料卻仿佛成了一個例外,除了寶友特別要求定製的,市面上真願意做籽料珠串的,卻意外的少見。這又是何原因呢?
品質要求高
想要車出好的珠子,其實對原料最為挑剔,需要無綹裂,無雜質,無色差,才能達到做珠子的標準。
切開後的玉料
玉麒也知道,很多人都認為籽料珠子都是用邊角料做的,所以肯定便宜。
但是,這是一種誤解。
想要出一串好珠子,實際上對料子的要求也很高。
因為珠子可以全方面看到肉質裡面的所有問題,什麼棉糖黑點裂水線,一打燈就能看見,所以珠子需要完整的料來做,才能做出完美的手串。
如今籽料漲勢不停,收料的成本不斷增加,那麼匠人們切料子自然也是越來越小心,都在追求物盡其用。
至於剩下的邊角料,本身就可能是因為有瑕疵而被捨棄的,品質可以做珠子的能有多少?又怎麼湊得齊一串所需的數量?
真的很費料
大家都知道十籽九裂的說法,做珠子的話,一塊幾公斤的大料可能會出一串手鍊,但是現在好的大料難找,但小料只能出幾顆車珠子,連最基本的手鍊都串不齊。
黃沁加白玉做的一串手串
幾塊小料湊一起出的珠子,自然顏色質地不一。所以,我們想拿和田籽料來車珠子,那就必須拿大料,但拿大料的風險自然也會更高。
外表看上去不錯的料子,切開後卻成了「火龍果」,最後利用僅有的皮子得到的成品便是這樣:
再加上,車珠子的損耗太大,差不多八比一的損耗,更是讓很多人承擔不起。
最後,追求品質的商家還會把把所有珠子集中起來,進行挑選。
大小不一樣的,不要;色度不夠白的,有色差的,不要;圓度不夠的,廢不要;打孔後有裂、歪的,不要......
好珠子,沒有任何投機取巧的可能。
難留皮色
現在大家玩籽料,都追求皮色。
一般只有新疆和田玉籽料才帶有皮。留皮,就仿佛是個「定心丸」,有助於大家對和田玉的原料性質、產狀、產地進行辨識和研究。
但是車珠子,毛孔皮色根本不好留下來,往往能留下來的,有就只有幾顆,讓人直嘆可惜。
玉麒心裡話
車珠子是一個費力但並不討好的活,而車籽料珠子更是如此。
玉麒在這裡舉個例子,假如我們拿了一塊好的料子,一般而言,首先想的肯定是如何出鐲子,其次就是做可選題材更廣泛的牌子,再接下來就是看能不能出隨型的雕件、把件或者小掛件。
最後實在沒辦法,才會考慮出珠子,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這些料子夠做一串珠子,如果剩下的不夠做一串,那麼,我們會選擇做其它的配飾。
如果真想做一串好珠子,那往往就得專門開個大料;只有同料所出,才不會有明顯的色差和質量上的差異。
但車好的籽料珠子,賣價低了,不夠原材料的成本;賣價高了,又很難賣;所以車籽料珠子,也就成了一件讓人歡喜又讓人頭疼的事情。
籽料走勢越上漲的今天,希望喜歡籽料珠子的寶友們,且買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