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流浪地球》讓國人再次看到了國產科幻電影的希望,這部電影無論是在故事情節還是特效製作上,都算是精良之作。但有些觀眾看完電影依然對其中一些情節表示懷疑,例如吳京飾演的角色竟然能夠在宇宙中施展功夫,從太空站的一邊直接跳到另一邊,還有就是最後人類通過點燃木星獲得巨大的反向推力,從而幫助地球擺脫木星引力吸引,這真的科學嗎?實際上該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流浪地球》,既然是科幻電影,存在一些不科學的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就是說,木星是無法被點燃的,很多朋友對此會產生疑問,木星中含有大量的氫氣,為什麼無法被點燃呢?一般的燃燒反應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火源,二是氧化劑,缺一不可。以地球上最常見的燃燒反應為例,都必須在火源和催化劑的幫助下才能夠點燃,而催化劑一般是氧氣。根據科學家們長期的研究發現,木星的大氣中有接近九成的氣體是氫氣,剩下的是氦氣、甲烷、乙烷等氣體的混合。也就是說木星上不缺乏燃料,同時也不缺乏火源。
行星科學家指出,木星的內部也存在活動跡象,使得熱量向外面散發,導致其表面的水蒸氣大量蒸發形成雷電雲。雷電雲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開始釋放閃電,這是其中一種火源。此外,還有一種火源需要外來天體的幫助。當有彗星經過木星被其強大的引力吸引之後,彗星會在進入木星大氣層的時候產生劇烈的摩擦,這是另一種火源。也就是說,木星上具備燃料和火源這兩大條件,但唯獨缺乏的就是氧化劑。
在地球上,常見的氧化劑有氧氣、高錳酸鉀等等,但是科學家們至今仍未在木星上發現任何氧化劑的存在,這也導致了木星無法被點燃。除此之外,還有人將太陽和木星聯繫起來,認為只要木星的內部開啟了核聚變反應,就有可能演化成第二個太陽。然而天文學家表示,這是不可能的,首先木星的質量和太陽的質量相比起來要小得多,這註定木星無法啟動核聚變反應。再者,就算木星內部能夠開啟核聚變反應,它的燃料也不充足,因此無法向太陽那樣熊熊燃燒是幾十億年。
雖然木星不能被點燃,但它依然很好地發揮著地球天然屏障的作用。眾所周知,木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是排在火星後面的,而且它是所有行星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這決定了它能夠通過引力來吸引那些原本有可能襲擊地球和月球的小行星、彗星。曾經有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目睹了一顆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撞擊木星的整個過程,場面十分壯觀。想像一下如果這樣的彗星撞在了地球上,很可能會導致大片區域生命的傷亡,因此我們需要感謝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