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某貼吧看到有位家長發帖:
什麼時候數學乘法題也是估算了,直接算出具體答案不香嗎?小學三年級數學怎麼出這樣的題,數學都不能精確,還能有啥是真的?
或許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認為,數學是嚴謹的,答案是唯一的,是門說一不二的學科。
一直以來人們從未放棄過對精確的追求,甚至以後要求會越來越高。為此人們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斷做出改進。比如說在百米賽跑的時候,為了讓成績更加精確,需要用到秒表。又比如現在工廠的各種工具、儀器,它的精確度也比早些年的同類工具要精密很多,以滿足人們的和產使用要求。
不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準確計算和估算,每一種方式都有它的用處。
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那麼精確,有些時候只需要一個大概的數值就可以了。
如果有人問我們,你從家到學校需要多長時間?大多數人一般會回答諸如:「我從家裡到學校要10分鐘、15分鐘」這樣的說法。因為別人也只需要一個大概的時間,我想應該沒有人回答精確到秒吧?其實我們自己也無法精確到秒,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估算。
估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計算能力。
它不需要十分精確,所以對於估算題來說,答案不唯一。它不但看結果,還看重過程,只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都可以。
或許有人說精確計算不是更好嗎?為什麼還要估算?
估算的意義:在不需要精確值的時候,對一些不是整十整百的數,取整十整百,實現口算,快速得出近似值的目的。
比如說98乘99,大約等於多少?由於是約等於多少,我們可以把98和99分別估成100。這樣就可以口算出約等於1萬。98×99≈10000。
估算可能在應用題中用得更多,有些時候可以大膽的估算。可能有些小朋友會覺得,得數跟我們準確計算有偏差而不敢去估算,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只要在合理範圍就可以,當然相差太大也就失去了估算的意義。正常情況下不超過準確值得10%。
下圖中的第三題就可以把282元估成300元,同時385元估成400元。
282+385≈700(元),600<700所以不夠。
比如下圖中的第4題:北京到上海的飛機票是830元,火車票是231元,乘火車比乘飛機大約便宜多少元?
這裡我們可以把830看成800,把231看成200。這樣一眼就能看出大約便宜600元。
所以列成算式830-231≈600(元),由於是大約所以不能用等號連接,算式一定要用「≈」連接。
估算還能根據某些條件,對還未發生的事情先進行一個大概的預算。因此估算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到工程建造的人工、材料等成本的預算,小到家裡宴請親戚朋友聚餐都用得上。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們家有喜事去飯店預定酒席之前,都會做一個估算,估算要訂多少桌?定的桌數太多,造成嚴重浪費。少了會因為客人坐不下而產生尷尬。
雖然說請客的時候都是請親戚家人全部來,可能有些親戚家來參加的人數比較多,但有些可能一家只派一兩個代表來。
正因為無法準確地知道具體會有多少人來參加,所以要進行大概的估算。這時候的估算數據是假設的近似值,不是十分準確。大家說這個估算有用嗎?當然有用了。
又比如說每年的中考或高考結束後,大家都會進行估分。這是在對了標準答案之後,得出的一個比較接近真實成績的大概分數(有些同學的估分會出現較大的偏差)。但具體的分數還是以公布成績為準,這時的估分是起到一個參考作用。
在小學數學,有哪些題會用到估算呢?如果是計算題中出現了約等於號「≈」的時候,就需要用到估算了。在應用題中有「大約」字眼的就是用的估算。注意在列算式的時候用約等號連接。算式一樣,大家得出的數字不一定相同,正如前面所說的,只要答案在合理範圍內都可以。
其實學習估算也是在為後面學習四捨五入做鋪墊。估算雖然不是準確值,但也有它的重要作用。估算有時是估得比保守(比實際要小),有時會估得比較樂觀(比實際值大),具體取大還是取小,看情況而定。當然估算遠不止上面羅列的這些作用,歡迎大家補充。
大家對於小學三年級數學中,學習估算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