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4月23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董亞潔 王夢鐲)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一場別開生面的保護青藏高原、探索高原奧秘的科普活動正在舉行,現場吸引了來自中小學校的近千名師生參與。
活動現場,來自西寧市第一中學的師生在講解員的引導下,了解了地球的構造,青藏高原的形成以及保護地球、保護青藏高原等方面的知識。
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位置。老師和同學們通過觀看實物陳列、自然資源場景展示、青藏高原視頻影像以及各種動植物礦物標本,近距離感受青藏高原的起源、演變過程中的變化和奧秘。
北京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峰貴介紹:「青藏高原以前是片大海,大概在六七千萬年前,青藏高原開始形成陸地,之後開始逐漸地隆升,大約距今360萬年前青藏高原開始集聚隆升,隆升的速度特別快,到現在為止,這種隆升的狀況還沒有停止。它的形成對整個全球的氣候,包括生態環境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西寧一中七年級學生馬文婷對記者說:「今天我學習了地球的一些知識,比如說地幔、地殼,很多河流都是從我們青藏高原開始發源的。保護生態環境要從小事做起,我們可以低碳出行、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從各個方面入手。」
現場還邀請了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區麻來縣的牧民巡護員文孝給師生們講述三江源保護區的故事,讓大家更加了解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劉峰貴介紹:「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是非常特殊的,包括冰凍圈,因為它的冰凍圈是在中低緯度,所以這樣的話,整個全球變化上稍微有點變化,都會在全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生態安全屏障。」
幅員遼闊的青藏高原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迄今已經發現了一百多種礦產資源,潛在價值非常巨大。如何做到「開發與保護」並重,這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青海省地質調查局局長李世金表示:「我們對全省礦產資源勘查規劃部署進行了調整,從自然保護地有序退出礦業權。同事,全面推進綠色勘察,實現綠色勘查開發。既要保護好地球家園,保護好我們青藏高原,又要把自然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