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規劃風道有效緩解強熱島效應 但最重要風道卻被密集高樓擋住

2020-12-02 人民湖北

成果

強熱島區域逐漸減小 風道和綠地功不可沒

聲音

風道設計不需高大上 順應自然規律就夠了

圖為:王家墩CBD樓距較寬,且有公園,便於後官湖、府河方向的風進入

圖為:湯遜湖是武漢東南的主要風道,但密集的高樓對來風形成了阻擋

圖為:東湖綠道涼風習習,夏日裡仍有不少遊人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 實習生馬子文 王彬玉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連日高溫,讓武漢人又一次體會到了「火爐」的威力。驕陽似火的街頭,市民們較往年更多了一分對風的盼望。

2009年出臺的《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利用武漢市六片放射型生態楔形綠地,形成六條風道,為城區送來涼風。這六條風道分別是:東湖風道、湯遜湖風道、武湖風道、府河風道、後官湖風道、青菱湖風道。

今年8月起新實施的《湖北省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則明確提出,城市規劃和建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和相關標準、技術規範,合理設置、調整通風廊道,保障空間環境空氣流通、自淨能力,避免或減輕熱島效應等不利氣候條件影響。

武漢的城市風道,現在還「通風」嗎?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探訪

1

東湖綠道

烈日下也能感受絲絲涼風

7月31日,武漢迎來連續第18個超過35攝氏度的高溫日,創造了新的連續高溫天數紀錄。而在東湖綠道,綠蔭掩映下的湖邊則顯得涼快了不少,同時路燈上「嗡嗡」轉動的風力發電風扇,也在告訴人們,風來了。

去年底,東湖綠道二期建成,百公裡綠道環抱大東湖,形成一片城中「綠心」。這裡也是武漢規劃的六條風道之一的東湖風道的核心區域。東湖風景區管委會負責人透露,今年4月以來,東湖綠道沿線及周邊景區綠化面積增加3萬平方米,時令花卉多了6萬餘盆,植樹500餘棵。夏日裡樹蔭掩映,倍添涼意。

環境改善了,遊客也多起來了,即使是在下午兩三點,也能碰到「刷步數」的跑步愛好者。家住附近東湖名邸小區的李先生告訴記者,晚上東湖綠道的人更多,「跑步的,騎車的,玩無人機的,還有到處閒逛拍照的,可熱鬧了。」為了方便夜跑族,東湖綠道還在磨山北門附近鋪設了一段螢光步道,步道上用螢光材料精心布置了流星、波紋、圈紋等圖案,漫步在這條道上,就像走在螢火蟲的海洋裡。

類似場景還出現在位於後官湖風道的後官湖綠道,每到晚上,這裡都會吸引來自蔡甸甚至是中心城區的市民前來消暑納涼。長達110公裡的環湖綠道,如同一條腰帶圍在湖邊。從2015年以來,這裡的後官湖半程馬拉松賽已舉行了3次,去年的參賽者達到了8000人。

2

王家墩CBD

「苗條」建築讓周邊街道透風

武漢市規劃的六條風道,大多位於從遠郊進入中心城區的位置。那麼中心城區有能暢快吹風的地方嗎?7月27日,記者來到位於王家墩的武漢CBD,從地鐵站出來,就感受到了明顯的變化:從淮海路到嫩江路、商務東路、雲霞路,一直走到武漢中央商務區管委會辦公大樓,一路上都能感受到風在吹過。

家住附近泛海國際蘭海園的市民劉先生說,感覺在CBD周邊,確實比其他地方要涼快一些,「經常有風」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附近公園綠地比較多,從小區出來過馬路就是王家墩公園,「樹蔭多,沒那麼曬人。」

市民直觀的感受,其實是源於CBD在規劃之初就考慮了城市風道的「小心機」。記者注意到,CBD區域的建築設計,與中心城區的一些區塊有著微妙的不同,所有的高層建築都顯得較為「苗條」。比如泛海SOHO城,它的一樓並不像許多建築一樣是連片的商鋪,而是有較多的架空部分,形成了幾個巨大的廊道。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所主任規劃師望開磊介紹,減少建築物面寬、擴大樓間距、底層增加架空層等方式,都是有利於通風的設計。CBD區域共規劃有4個主題公園、4個小遊園,它們成為CBD的「綠色基因」,是這個區域「呼風驅汙」能力的基礎,更是未來CBD環保生態不斷升級的基礎。其中,王家墩公園保留了原王家墩機場周邊的大片原生態水杉林,正在建設中的夢澤湖公園是武漢市內開挖的最大人工湖,風從溫度較低的水面吹過,通過廊道可以起到局部降溫的作用。

3

湯遜湖畔

密集高樓擋住武漢東南風口

風是大家都盼望的,但當城市的高樓越來越高、越來越密的時候,它還能順利地到來嗎?在湯遜湖風道的江夏慄廟島上,密集地豎立著數十棟30層左右的高樓;而在湖對岸的江夏大道廟山段,多個小區的高層建築已經包圍了湖岸,高度也都超過了30層。從無人機航拍的鏡頭視角看過去,林立的高層建築就像一道道牆,挺立在湖邊。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餘莊,是國內較早提出「城市風道」的學者。早在2005年,武漢市打算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時,他就接到參與修編的邀請。餘莊說,因為武漢夏季盛行東南風,從梁子湖、湯遜湖到東湖的這一條廊道,是武漢最重要的城市風道。如果開發力度過大、沿湖建築過密,就有可能擋住風道,影響遠郊的風進入中心城區。

餘莊說,城市風道是一個系統工程,受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大。而地產開發一般都是分地塊規劃,單獨地看每個地塊的規劃,對環境的影響並不明顯;但是當把這些地塊連接起來,就可能對整個城市風道的通暢帶來很大影響。相對於溼地、綠地、河湖等自然資源來說,風看不見而且難以量化,這也給學術界的研究帶來了一定困難。但總的來說,湯遜湖和梁子湖周邊應該是重點關注的區域,不能讓高層建築完全「圍死」湖岸。

(責編:關喜豔、周恬)

觀點

氣候專家

武漢強熱島面積減小風道和綠地功不可沒

建設通風廊道送風,成為打破城市「鐵桶」、緩解「熱島效應」的重要途徑。記者從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了解到,武漢中心城區的強熱島效應已得到了控制,強熱島區域在緩慢減小,城市風道和綠地建設帶來的效果不可忽視。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首席氣候變化專家梁益同說,武漢市的「熱島」幾乎都集中在城區。隨著年代的推移,城區面積不斷擴大,武漢市的熱島面積也不斷增長,但強熱島面積從2005年後開始緩慢減少。

1987年,強級熱島主要分布在江漢、江岸、武昌、漢陽四區的沿江地帶,中南路到武昌火車站一帶,以及青山區武鋼廠房一帶;1994年,沿江地帶的熱島效應進一步變強,並且向岸邊縱深發展,同時礄口的古田路一帶也出現強熱島;2005年,強熱島已基本覆蓋江漢、江岸、武昌、礄口和青山,並且青山和武昌的熱島基本連為一體,洪山區的光谷廣場周邊、東西湖區的吳家山一帶也開始出現強熱島。

自此之後,武漢的強熱島面積開始縮小。除武漢火車站周邊及東西湖區政府一帶略有增長之外,中心城區強熱島有緩解趨勢,江漢區大部、江岸區遠江一側、青山區武鋼廠區靠長江一側、武昌區沙湖南側及武昌火車站一帶等地,均退出強熱島等級。2015年,強熱島緩解更加明顯,長江兩岸除白沙洲大道一帶外基本無強熱島,部分甚至退出熱島等級。

在變化的背後,是城市化進程中建設重點的改變。梁益同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武漢城區面積不斷擴大,湖泊被填造成水域面積減少;一些林地、草地被改成工商業用地,致使城區植被覆蓋率逐步降低。由於水體、綠地等易降溫的土地面積不斷減少,而道路、工商業用地等易增溫的土地面積不斷擴大,這必然導致城市熱島效應不斷加劇。

而2006年以後,武漢市園林綠化的力度不斷加大,城區綠化率從2005年的7.6%提高到2015年的14.7%,這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和強熱島的形成。

規劃專家

建設城市風道的關鍵是要順應自然的規律

面對酷熱,國內外許多城市都在嘗試「招風」。德國斯圖加特、日本東京、法國巴黎是全球最早進行風道研究的城市,特別是巴黎,設立了全市街道的風環境及空氣品質模型及監測系統。

在我國,香港在2003年就開始制定城市風環境評估標準;2006年,深圳制定了《深圳城市自然通風評估技術導則與管理辦法》;上海市也在規劃建設浦東新區時,特意留出了「風走廊」世紀大道,這條道路規劃時的寬度是驚人的250米,最後的建成寬度也有100米。這些城市的探索,也給武漢提供了參考的範例。

而在餘莊教授看來,武漢建設城市風道有自己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起步在全國也算較早。長江、漢水穿城而過,還有多個大湖,它們是最理想的天然通風廊道;同時人工溼地、綠地、公園、綠化廣場等,也有利於風的流動。而用道路作為通風廊道,在餘莊看來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一方面,過寬的道路不利於城市空間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大面積的硬化路面也會加劇熱島效應的形成。「城市風道的建設,其實並不需要太高大上的設計,要做的是順應自然的規律。」餘莊說。

行動

風道將寫進未來武漢城市規劃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所主任規劃師望開磊介紹,武漢市對城市風道的研究已有12年。

2006年,武漢就規劃了六大生態廊道。2012年,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又與武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開展了城市風道的專項規劃研究,提出了建設長江風道、大東湖風道、湯遜湖風道、沙湖風道、後官湖風道等5條一級風道,以及珞喻路、中北路等24條二級風道,城市風道的骨架初步形成。

2015年,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引進了法國一家研究機構的風環境模擬軟體,對高層建築、廣場、建築群等進行微觀層面的城市仿真,評估通風效果和微環境。

在研究的同時,武漢市對城市風道的建設也一直在推進。

2013年5月,武漢市公布了《基本生態控制線規劃》,確定了1814平方公裡的基本生態控制線保護範圍,鎖定城市增長邊界,邁出了風道建設的重要一步。

2014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承諾:推進府河、武湖、東湖、湯遜湖、青菱湖、後官湖六條生態綠楔建設,嚴格鎖定三環線生態帶。

望開磊說,與綠化帶或河湖規劃相比,風道難以劃定準確的區域線,但是通過已有的市政規劃,仍然可以有效地保護城市風道的暢通。目前,武漢市的遠景城市規劃正在制定,他們已經提交了風環境專項規劃,未來15到20年的武漢城市規劃中,也將寫進關於城市風道的內容。

事實上,關於風道的有些理念已在實施中。望開磊介紹,正在建設的二七濱江商務區,規劃時就考慮了通風的因素,如主幹道儘量垂直於天然風道長江,以及通過中央公園留出風道等。而風環境模擬軟體,將來也可以應用到更多的地塊規劃項目中去,讓建築的布局更合理、更通風。

「城市的發展不能攤大餅,需要留出透氣的地方,用回歸自然的方式改善人居環境,這正是城市風道的意義所在。」望開磊說。

相關焦點

  • 緩解中心城區熱島效應 武漢將啟用風道規劃
    之所以開展城市風道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將郊外的風引入中心城區,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另一個是利用城市風道將霧霾吹走,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據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已從法國引進了一款名為「ariacity」的風環境測試軟體,今後在給城市做規劃時,這個系統可以模擬出規劃中的建築物、道路、社區周邊的風環境。
  • 杭州正研究"城市風道" 欲從錢塘江引風進城吹走灰霾
    哎,別笑,其實這想法還不錯——杭州市規劃局、市環保局等部門最近就在做一項研究,希望在杭州建一個「城市風道」,把郊外的風引進主城區,把空氣的霾等汙染物「吹」走。  杭州市規劃局說,建設好城市通風廊道,夏天還可以緩解「熱島效應」,杭州「三面環山一面城」,如果有股風「穿城而過」,就能給悶在「蒸籠」裡的城市有效降降溫。
  • 垂直風道究竟有多大作用
    一說起垂直風道,相信很多玩家並不陌生。垂直風道的出現對於機箱領域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垂直風道對於提升散熱效果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垂直風道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為什麼垂直風道會受到很多玩家的熱捧呢?相信眾多的消費者也是很想把這些問題弄清楚。
  • 真的不是垂直風道 銀欣烏鴉4機箱首測
    機箱底部複雜結構設計    第一眼看到烏鴉4底部,相信給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好複雜,眾多的螺絲與固定孔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能肯定的是機箱內部會是更加合理的空間規劃。但是要說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再也見不到那熟悉的多枚下置風扇,而從這點也能看出烏鴉4是徹底擺脫了垂直風道的結構。      接下來再說說這款機箱在細節上的設計與改變。
  • 風道系統的阻力平衡自動計算——樹上鳥教育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調節風閥來分配風量,但這樣一來就又使非最不利環路的風壓多餘。所以在設計計算時考慮各環路的阻力平衡具有現實意義。然而,不少設計人員在進行風道水力計算及阻力平衡過程中僅僅憑經驗估算或查圖手算,這樣費時費力還打不到理想效果。筆者所設計的計算軟體以EXCEL為工作平臺,用VBA語言為開發工具,從而確保了程序的執行效率。
  • 如何設計風道式電加熱器的功率?
    風道式電加熱器設計風道式電加熱器的功率,我們需要知道兩個參數:常壓風機的風量(立方米每小時)溫差接下來就可以用公式計算:實際需要的功率=常壓風機的風量*溫差/3600
  • 紅魔5G散熱新升級 南北通透風道+15000轉/分離心風扇
    來源:快科技2018努比亞創始人、總裁倪飛帶來了紅魔5G手機的最新爆料,新機散熱進一步升級:南北通透的全新風道設計+15000轉/分的高效能離心風扇+高性能導熱凝膠!此外,全新設計升級的南北通透的風道(風道散熱器整體表面積提高56%),使得通風量足足提升了43%,換熱量提升30%,搭配高導熱係數的航空級鋁合金,導熱係數提升了100%。倪飛還強調,強散熱這門絕活兒並不輕鬆,為了加強風冷散熱效果,紅魔5G採用高性能導熱凝膠接觸南北通透的風道。
  • 機箱風道之謎① 散熱器風扇朝向有講究(全文)_ANTEC 銅虎C40_機箱...
    不過,單純的測試CPU風扇朝向問題未免顯得太「空虛」,畢竟現在購買的機箱一般都會配備一枚機箱風扇,組成風道。所以我們就機箱風道與CPU朝向問題一併呈現給大家。    之所以「大動幹戈」的進行這種看似「腦洞」的實驗,是因為太多「所謂」的正確安裝方法充斥著裝機新手們的眼球,或許是因為太麻煩的緣故,而沒有一組大數據進行分析展現給玩家們,導致有時候很多新手會被搞的「一團霧水」。
  • AAT負離子養鮮的原理 冰箱的風道裡竟藏有寶石
    AAT負離子養鮮:TCL P6是一款風冷無霜冰箱,它在風道中嵌入了碧璽寶石(電氣石),能持續自發產生大量負離子,形成天然負離子養鮮倉。從而強力瓦解冰箱內部異味和細菌,沉降灰塵,保證食材長久新鮮,持久新鮮水潤,讓用戶每天都可以享受新鮮美味。電氣石具有壓電性、熱釋電性、遠紅外輻射和釋放負離子性等獨特性能。
  • 武漢第一高樓在哪裡?為什麼後來被限制高度和不讓建了?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湧現。而位於華中地區的武漢,也不例外。為了彰顯城市經濟實力,也開始大力發展基建工程。武漢的第一高樓,也不斷的被刷新。從早先的漢口水塔開始,再到武漢民生銀行大廈,最後到正在建設施工當中的武漢綠地中心,也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棟樓。
  • 武漢最新十大高樓一覽,沒有400米都不好意思自稱武漢地標
    武漢每天不一樣,從武漢摩天高樓刷新的速度就能看出來。依稀記得去年做武漢摩天高樓盤點的時候,200米+的高樓還能趕上前十名的尾巴,但在2017年,武漢400+的高樓不斷報建開工,至此,武漢400+及600+項目(僅限土地已經由開發商成功摘牌的項目,不含未拆遷和規劃中的400+),共計10座,加上規劃中的400+一起共計17座。
  • 風道暢通性能更強!分享筆記本除塵清灰的思路
    無論你使用筆記本多麼在意,其內部風扇和散熱鰭片的縫隙內都會不斷吸引灰塵和毛屑,當它們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到風道的暢通,無法及時排出CPU/GPU的熱量,最終導致過熱降頻進而引起系統卡頓、自動重啟和不斷死機等問題。當你感覺筆記本變得越來越熱之際,往往就意味著它需要進行一番除塵清灰的保養維護了。
  • 合肥規劃建設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讓城市吹起「穿堂風」
    合肥規劃建設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讓城市吹起「穿堂風」 2020-03-28 1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第一高樓易主,青島西海岸規劃建設中國第一高樓!700米!
    青島,是國家發展戰略格局中重要的中心城市。青島西海岸橋頭堡國際商務區,肩負著中國新時代發展的歷史使命,青島西海岸發展的歷史使命,是落實「南深圳、北青島」的扛鼎之作! 橋頭堡國際商務區旨在打造新發展理念的踐行區,一帶一路的新平臺,自貿試驗區新門戶。
  • 看不了密集圖片 如何緩解「密集恐懼症」?
    (原標題:密集圖片讓人頭皮發麻如何緩解「密集恐懼症」?)  現實生活中,貌似大部分人都患有「密集恐懼症」,雖然這個症狀並沒有實質性的身體不適,但當看到一些畫面密集的圖片就會迅速頭皮發麻,感覺很噁心,讓人心裡不舒服
  • 武漢第一高樓建造12年啟用 高325米68層(圖)
    米,共68層的武漢第一高樓民生銀行大廈今日正式投入使用,這座建造12年的高樓有哪些「尖板眼」?溫總工說,第一高樓營業以後,這裡距離地面230米的觀光塔,將成為三鎮觀光的最好場所。有望複製上海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成為武漢「景觀第一樓」的新旅遊景點。19部電梯載客高速電梯50秒登頂大樓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為了滿足人們上下樓,大樓內設置了19部電梯。其中,有兩部高速電梯可從地下室,在50秒鐘內,直達樓頂的觀光塔。
  • 如何通過規劃城市森林緩解(亞洲)「溼熱」地區的熱島效應?
    研究背景城市熱島效應是最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之一,特別是在全球性的城市化與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之下。城市熱島效應在低緯度城市,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一個日益突出的城市環境問題。城市熱島效應將導致能源和水資源使用上升,導致空氣汙染,損害城市居民健康等負面效應。例如,在印度,每年因為城市高溫熱浪導致數千人死亡。
  • 建造12年總高度325米共68層 武漢第一高樓今啟用
    圖/本報記者譚新傑)總高度為325米,共68層的武漢第一高樓民生銀行大廈今日正式投入使用,這座建造12年的高樓有哪些「尖板眼」?  溫總工說,第一高樓營業以後,這裡距離地面230米的觀光塔,將成為三鎮觀光的最好場所。有望複製上海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成為武漢「景觀第一樓」的新旅遊景點。 19部電梯載客高速電梯50秒登頂  大樓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為了滿足人們上下樓,大樓內設置了19部電梯。其中,有兩部高速電梯可從地下室,在50秒鐘內,直達樓頂的觀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