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中國過量使用氮肥加劇溫室效應

2020-12-06 財新

  【財新網】(記者 崔箏)在中國,過度依賴氮肥的農業耕作增加了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N2O)的排放量,加劇全球變暖。11月1日發表在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的《環境研究快報》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如果在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等地區將氮肥施用量減半,將不會明顯影響作物產量和這些地區的自然碳匯,並且可以極大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的氮肥使用量佔全球使用量的32%,居世界第一。氮肥使用對於氣候變化有兩方面的影響,當施用適量時,氮肥促進作物產量,從而增加土壤碳匯(二氧化碳儲存量),但另一方面,氮肥釋放出的一氧化二氮氣體,是繼二氧化碳和甲烷之後第三大氣候變化的貢獻者。氮元素通過氮肥的施用進入土壤,受微生物作用,其最終產物之一就是一氧化二氮,具有吸收紅外輻射的能力,是最強有力的溫室氣體。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氣溫升高 水體甲烷將增加加劇溫室效應
    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氣溫升高1℃,那麼這類甲烷氣體的釋放量將增加大約20%。這種額外的甲烷氣體將進一步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淺淺的湖泊,池塘和河流被認為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其產生的主要溫室氣體便是甲烷。
  • 南京農業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施肥不當會加劇溫室效應
    空調、汽車的使用會導致大氣溫室效應。記者今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一項研究中獲悉,施肥不當也會加劇溫室效應。   這個關於「長期施肥對水稻土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研究成果,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由南京農大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潘根興教授及其研究生完成的,相關論文最近發表在SCI源期刊《農業、生態系與環境》上,《自然中國》網站為此作了專門介紹。   據了解,水有水庫,碳有碳庫。土壤就是一個大的碳庫,儲存的大量有機碳是土壤質量和功能的核心,有利於作物的生長。
  • 日媒:全球海洋酸化急劇發展 恐會加劇溫室效應
    &nbsp&nbsp&nbsp&nbsp據日本NHK電視臺12月4日報導,日本氣象廳公開了過去17年間的全球海面檢測數據並指出,海洋酸化正在全球範圍內急速發展,這將會給地球生態系統和溫室效應帶來巨大影響
  • 全球溫室效應加劇,罪魁禍首隻是二氧化碳?科學家:別冤枉它了
    在現代社會中,綠色生活是全世界都在倡導的生活方式,原因很簡單,地球溫室效應加劇,兩極冰川正在加速融化,給人類的生存帶來的極大的壓力,因此人類想要長久發展,只能從自身做起,儘可能地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的腳步。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地球溫室效應加劇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誰讓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呢?誰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逐漸增加呢?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溫室效應加劇導致極端氣候頻繁 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氣溫也與中國類似,法國、義大利、英國,日本和美國等地,都普遍出現高溫乾旱天氣,英國甚至熱死人事件屢見報端,以此相反,德國、捷克、阿拉伯半島、印度、巴基斯坦卻是暴雨洪澇災害,部分地區汪洋一片。   北京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根據近幾年的氣候資料分析稱:溫室效應加劇使然。我們燒的煤和油越來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在不斷增多,造成溫度不斷升高。
  • 一項研究稱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更能加劇溫室效應
    中國網4月22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20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比起三大化石燃料,用玉米秸稈為原料產出的生物燃料更能加劇溫室效應。近期,《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一則研究總結道,在過去幾年裡,比起傳統燃料石油,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產出的生物燃料多排放了7%的溫室氣體。毫無疑問這是極其難以置信的。研究人員進一步說明,他們不會承認生物燃料為新的可再生能源,儘管能源法早在2007年就如此定義了。
  • 生產液晶顯示器加劇溫室效應 每年4000噸汙染氣體
    生產液晶顯示器加劇溫室效應 每年4000噸汙染氣體 2008年07月07日 09:51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一名美國大氣化學家報告說,生產平板電視機或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過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會嚴重汙染大氣,危害甚至超過世界最大火電站產生的溫室效應。
  • 溫室效應日益加劇,全球變暖,冰川中的古老病毒正在甦醒
    澳大利亞山火,持續了4個多月,面積相當於2個上海,無數動物喪生在山火之中,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二氧化碳,更加劇了溫室效應。美國流感,已有2000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上萬。非洲蝗蟲,非洲遭遇了70年來最大的蝗災,目前蝗蟲還在遷移中。
  • 【環保科普】溫室效應是什麼?
    溫室效應是指投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吸收,使大氣變暖。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各種氟氯烴、臭氧和水蒸氣等。
  • 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知識
    那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這三種氣體會給溫室效應帶來多大影響呢?而工業的不斷發展、化石燃料的消耗,又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溫室效應愈演愈烈。氧化亞氮的重要來源是農田,人類施加的過量氮肥,促進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微生物能夠將各種氮素轉化為氧化亞氮。05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溫室效應還是太陽活動加劇 地球變暖誰是真兇?
    海口晚報網3月10日訊:  很多科學家認為,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帶來的溫室效應是全球迅速變暖的主要原因,前不久公布的聯合國研究報告也是這麼說的。不過,英國電視四臺卻發出了不同聲音。該臺即將播放的紀錄片稱,「人造」的全球性變暖是「現代社會的最大騙局」,太陽才是「真兇」。
  • 科普動畫 | 溫室效應是什麼?
    科普動畫 | 溫室效應是什麼?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溫室效應是指投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在2006年公布的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中顯示,如果我們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50%的可能會上升4攝氏度多。
  • 溫室效應加劇,對我們的影響有哪些?一部分人將生活在高溫環境下
    前段時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研究:由於地球溫室效應的加劇,世界各地的氣溫將會達到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根據報告研究,按照目前地球氣溫升高的趨勢,到了2070年的時候,地球上需要生活在極端高溫天氣的人口將會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西媒:全球海洋溫度升高推動溫室效應加劇
    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導西媒稱,美國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認全球海洋溫度的升高會推動溫室效應的加劇,並會提高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這項研究4月29日發表在美《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據埃菲社4月29日報導,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升溫,世界上許多地區的海洋底部發生的二氧化碳再生可能會加速。「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全球變暖將導致許多地區的碳回收更快,這也就意味著抵達深海和貯存在那裡的碳會變少。」這份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專家羅伯特·安德森說。
  • 溫室效應竟然是騙局?罪魁禍首難道不是它?看看專家怎麼說
    看看專家怎麼說文/學妹說科技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相信大家都聽過「溫室效應」這個詞,也有非常多的人被告知:溫室效應是人類對環境保護的忽視造成的,號召人們低碳生活,保護樹木等等···漸漸的也有人站出來說所謂「溫室效應」是個騙局,這個鍋不該人類科技的發展來背···輿論引導著人們產生爭議,但人們真的科學了解該效應的形成嗎
  • 溫室效應的定義
  • 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將加重氣候災害疊加效應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19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說,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加劇,許多地區未來面對的氣候災害威脅將不僅僅限於某一種,很可能是多種災害同時發生且影響加重。 研究人員表示,此前大量研究往往關注單一種類氣候災害帶來的風險,但僅關注一小部分的災害類型可能會導致忽略這些災害與其他災害產生的合併效應,從而導致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評估不全面。
  • 地理乾貨丨常見的地理效應之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 在2006年公布的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中顯示,如果我們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50%的可能會上升4攝氏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