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施肥不當會加劇溫室效應

2020-11-25 科學技術部

  空調、汽車的使用會導致大氣溫室效應。記者今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一項研究中獲悉,施肥不當也會加劇溫室效應。 

  這個關於「長期施肥對水稻土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研究成果,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由南京農大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潘根興教授及其研究生完成的,相關論文最近發表在SCI源期刊《農業、生態系與環境》上,《自然中國》網站為此作了專門介紹。 

  據了解,水有水庫,碳有碳庫。土壤就是一個大的碳庫,儲存的大量有機碳是土壤質量和功能的核心,有利於作物的生長。但由於化肥的大量施用,加速了農田土壤中有機碳的礦化,進而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尤其是千百年來因種植水稻而形成的水稻土,每年排放的甲烷佔全球甲烷排放總量的10%—15%。 

  潘根興課題組以江蘇蘇州環太湖地區的一種典型的水稻土為研究對象,通過培養試驗,發現長期施用不同的肥料會影響水稻土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研究表明,單一施用化肥或者化肥配施豬糞的地塊,水稻產量及土壤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不施肥地塊的兩倍。更重要的是,單一施用化肥的地塊,土壤排放的甲烷量是化肥配施豬糞地塊的3倍,是不施肥地塊的27倍。 

  「單一施用化肥會減少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降低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從而增加了土壤甲烷的排放,而化肥配施豬糞地塊中的有機肥會減少這種效應。」潘根興說。 

  有數據表明,我國每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36.50×108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分別佔73%和20%,同時在甲烷排放源中水稻種植佔19.73%。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一項研究稱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更能加劇溫室效應
    中國網4月22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20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比起三大化石燃料,用玉米秸稈為原料產出的生物燃料更能加劇溫室效應。近期,《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一則研究總結道,在過去幾年裡,比起傳統燃料石油,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產出的生物燃料多排放了7%的溫室氣體。毫無疑問這是極其難以置信的。研究人員進一步說明,他們不會承認生物燃料為新的可再生能源,儘管能源法早在2007年就如此定義了。
  • 研究顯示氣溫升高 水體甲烷將增加加劇溫室效應
    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氣溫升高1℃,那麼這類甲烷氣體的釋放量將增加大約20%。這種額外的甲烷氣體將進一步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淺淺的湖泊,池塘和河流被認為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其產生的主要溫室氣體便是甲烷。
  • 全球二氧化碳施肥效應40年來呈下降趨勢
    本報訊(記者秦志偉、溫才妃)12月11日,《科學》在線發表了南京大學研究團隊聯合國外科學家在全球變化和陸地碳循環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研究發現,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二氧化碳(CO2)施肥效應近40年來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而養分和土壤水分供應狀況的變化可能是CO2施肥效應下降的原因之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造成大氣中CO2的濃度持續上升。CO2濃度的不斷增加,在通過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的同時,也提高了植被的光合作用速率(即CO2施肥效應),增加了陸地生態系統吸收大氣CO2的能力(即碳匯能力),從而減緩全球變暖的速率。
  • 中國科學家證明二氧化碳會激發次生溫室效應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升高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在科學界看來一直處於「亦正亦邪」的角色。
  • 西媒:全球海洋溫度升高推動溫室效應加劇
    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導西媒稱,美國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認全球海洋溫度的升高會推動溫室效應的加劇,並會提高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這項研究4月29日發表在美《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據埃菲社4月29日報導,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升溫,世界上許多地區的海洋底部發生的二氧化碳再生可能會加速。「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全球變暖將導致許多地區的碳回收更快,這也就意味著抵達深海和貯存在那裡的碳會變少。」這份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專家羅伯特·安德森說。
  • 研究指中國過量使用氮肥加劇溫室效應
    【財新網】(記者 崔箏)在中國,過度依賴氮肥的農業耕作增加了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N2O)的排放量,加劇全球變暖。11月1日發表在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的《環境研究快報》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如果在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等地區將氮肥施用量減半,將不會明顯影響作物產量和這些地區的自然碳匯,並且可以極大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的氮肥使用量佔全球使用量的32%,居世界第一。
  • 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將加重氣候災害疊加效應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19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說,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加劇,許多地區未來面對的氣候災害威脅將不僅僅限於某一種,很可能是多種災害同時發生且影響加重。 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和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深入分析了此前發表的數千份研究論文,以評估熱浪、乾旱、山火、洪水等多種氣候災害對人類健康、食物供應、基礎設施等產生的影響。相關報告已刊登在新一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溫室效應加劇,對我們的影響有哪些?一部分人將生活在高溫環境下
    前段時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研究:由於地球溫室效應的加劇,世界各地的氣溫將會達到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根據報告研究,按照目前地球氣溫升高的趨勢,到了2070年的時候,地球上需要生活在極端高溫天氣的人口將會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溫室氣體正在對南極降溫!因為特殊環境會引發「負溫室效應」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由於這種反常的氣溫分布,會讓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水蒸氣持續地將熱量散發到太空之中,進而對這裡起到降溫作用。科學家們稱這種效應為「負溫室效應」,這項研究被發表於7月11日的《自然合作期刊·氣候與大氣科學(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 研究揭示長期施肥抑制根際微生物固氮的作用機制
    近年來,土壤固氮功能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氮菌群落及其影響因素,然而,對長期施肥抑制根際微生物固氮的作用機制鮮有研究。最近,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褚海燕課題組基於安徽蒙城35年長期定位施肥實驗平臺(設置不施肥、單施NPK肥、NPK+秸稈、NPK+豬糞、NPK+牛糞等五種不同處理),利用高通量測序與ARA固氮活性測定技術,研究了長期不同施肥管理對小麥根際固氮活性及其相關功能微生物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長期的不同施肥管理均大幅度降低了根際與非根際土壤的固氮活性(50%)。
  • 南京大學再發全球頂級期刊Science,聚焦全球變暖!
    論文第一作者為南京大學王松寒副研究員,張永光教授為通訊作者,居為民教授和陳鏡明院士為主要共同作者,南京大學為唯一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訊單位。CO2濃度的不斷增加,在通過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的同時,也提高了植被的光合作用速率(即CO2施肥效應),增加陸地生態系統吸收大氣CO2的能力(即碳匯能力),從而減緩全球變暖的速率。研究表明,大氣CO2施肥效應是造成近幾十年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匯顯著增加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全球變綠的主要驅動因子之一。
  • 水力發電竟然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兇手 你不是在逗我?
    水力發電通常被認為是清潔能源的典範,不過美國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大規模發展水電反而在加劇了溫室氣體排放和溫室效應。  儘管修建水電站和蓄水水庫常導致一定範圍次人口遷移和土地淹沒,不過這常被認為是「為大家舍小家」的奉獻之舉。最近美國的一項研究可能讓人們對修水庫的印象雪上加霜。
  • 全球溫室效應加劇,罪魁禍首隻是二氧化碳?科學家:別冤枉它了
    在現代社會中,綠色生活是全世界都在倡導的生活方式,原因很簡單,地球溫室效應加劇,兩極冰川正在加速融化,給人類的生存帶來的極大的壓力,因此人類想要長久發展,只能從自身做起,儘可能地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的腳步。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地球溫室效應加劇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誰讓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呢?誰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逐漸增加呢?
  • 吃肉太多竟會汙染環境! 溫室效應的根源竟是它
    飲食排碳不容小覷溫室氣體主要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等會導致地球變暖的氣體。通常情況下,任何生物的活動都會產生溫室氣體,這本是一個正常現象,並且絕大多數溫室氣體會被地球自然「代謝」掉,但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過多,地球無法消化,溫室效應就會導致氣溫上升、全球變暖。
  • 南大一項研究登上《科學》
    有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在全球範圍內植被的二氧化碳的「施肥效應」有下降趨勢。12月11日,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和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張永光教授、居為民教授和陳鏡明院士團隊的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生產液晶顯示器加劇溫室效應 每年4000噸汙染氣體
    生產液晶顯示器加劇溫室效應 每年4000噸汙染氣體 2008年07月07日 09:51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一名美國大氣化學家報告說,生產平板電視機或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過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會嚴重汙染大氣,危害甚至超過世界最大火電站產生的溫室效應。
  • 生物學家總結了520項研究,報告了土壤施肥的最佳方法
    來自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RUDN)的一個生物學家小組總結了520項關於糞便對土壤影響的研究結果,並建立了肥沃土壤中所有生物化學過程。研究小組還比較了有無礦物添加劑的糞便的效果,展示了不同動物的糞便對土壤肥力的影響,並計算出土壤施肥的最佳糞便量。
  • 溫室效應加劇導致極端氣候頻繁 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極端氣候可能會愈發頻繁。   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氣溫也與中國類似,法國、義大利、英國,日本和美國等地,都普遍出現高溫乾旱天氣,英國甚至熱死人事件屢見報端,以此相反,德國、捷克、阿拉伯半島、印度、巴基斯坦卻是暴雨洪澇災害,部分地區汪洋一片。   北京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根據近幾年的氣候資料分析稱:溫室效應加劇使然。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本報訊 「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
  • 楊安澤:牛放屁會加劇溫室效應,可以通過加稅讓美國人少吃牛肉
    據美國媒體9月20日報導,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楊安澤又有驚人言論,他宣稱牛放屁確實會產生大量加劇溫室效應的氣體,因此,要通過加稅來提高牛肉的價格,從而避免美國人少吃牛肉。▲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楊安澤楊安澤說,「牛的腸道蠕動時會放屁(產生甲烷),且運輸過程十分消耗能源,牛場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這是導致加劇溫室效應的一大因素。因此,美國應該嘗試通過增加『排放稅』,來提高牛肉價格,讓美國人少吃牛肉,這樣就可以有助於改善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