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an
誰有錢,誰更有發言權。不管是對誰來說,都要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手裡有錢,也就更有發言權,更有決策權。對於人們來說,都十分注重賺錢存錢,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以免急需用錢而拿不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錢罐,對於年輕人來說,消費能力提高的時候,也很是注重存款,把錢都房子支付寶的餘額寶或是微信的零錢通裡,隨時都可以賺取利息,而且在消費的時候也可以直接用,很是方便。但對於很多中老年人來說,雖然說他們在逐漸的接受行動支付和網絡金融平臺,但他們心中最為認可的依然是銀行。手裡有錢的時候就會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既安全還能賺取利息。
但老年人存錢也有一定的問題存在,那就是如果老人不幸去世,而他們存在銀行的錢還沒有取出,該怎麼辦?我想大家應該都會說,銀行卡裡的錢自然是由子女繼承,這一點確實沒有什麼錯。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子女在家中老人死後無法從銀行取出他們的錢。
首先,就是不知道家中老人在銀行有存款,我們都知道銀行作為金融機構,是會吸引儲戶存款的,而老年人對於銀行存款也很是看重。但老年人死亡後,如果沒有提前立好遺囑,做好公證的話,那銀行也是不知道儲戶死亡的,那老人的存款就會一直存在銀行裡。而家庭中也沒有知道老人在銀行有存款的話,那錢就會一直存在銀行裡了。
還有就是,儘管知道家中老人在銀行有存款,也可能會無法取出。去年,河南報導的一個案件中,家中子女在整理老人的遺物時,發現已經去世的親人在銀行是有存款的,中國建設銀行存款10萬,中國銀行存款9百。為了取出家人的存款,家中子女也是拿著老人的死亡證明、公證書以及銀行卡等資料去辦理的。但沒想到的是中國建設銀行的10萬取出來了,但中國銀行的這筆錢卻被拒絕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產生疑問了,為什麼老人已經去世,還不能銷戶,將其中的錢取出呢?
對此,銀行櫃檯給出的原因是公證書上沒有寫明銀行帳戶的歸屬,所以拒絕提款。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事實上,多年來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尤其是當銀行要求已故老人的親屬出示公證書時,也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公證書?
其實,自己的資產都由自己來掌握,在這裡建議老人在生前做好公證,也就是生前去相關部門做好自己的財產分配,以免在死亡後家庭中的財產分配不均。而且,老年人生前做好公證,也就不是遺囑了,是屬于贈與,不僅僅可以贈與給家人,同時可以留給幫助過自己的「外人」。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公證,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進行財產分配,也減少很多的家庭糾紛。
而出臺這一規定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防止他人利用虛假材料進行虛假申報,或是老人家中子女引起糾紛。畢竟老人銀行裡的錢將由他的家人繼承,但誰將繼承還有待分曉。當然,如果是老人在銀行卡上存款,也沒有必要麻煩,只要知道老人的密碼就可以直接去銀行取。
如果既不知道老人的存款密碼,老人在生前也沒有做好遺囑公證的話,那就只能是採取繼承的方法了。死者的繼承人需要去公證處辦理身份公證,並按照繼承法的規定辦理死者遺產繼承,當然,這裡還有一定需要各位注意,那就是老人的所有繼承人將財產都已經分配好,全部同意。如果沒有做好財產分配的話,那就算是去銀行取款,也是取不出的。
其實,不管怎麼說,老人都希望自己子女能合理繼承財產,不要因為什麼而產生各種麻煩。所以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生前做好遺產公證,否則卡裡面的錢可以一分都動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