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國的居民來說,存錢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尤其是那些老人,對存錢這件事情更是情有獨鍾。然而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都不太好,行動也不太方便。如果出現意外去世的情況,那麼名下的存款始終都是要有人繼承的,兒女傷心是一方面,但是錢也要拿回來,畢竟這是老人留下的東西。然而,想要拿到老人留下的存款,可不是去銀行取錢這麼簡單,還需要做到以下這兩點!
生前做過公證
什麼是公證?就是老人在生前去相關機構告知自己的財產分配,主要是為了避免去世之後造成兒女們的財產糾紛。有人就說了,這不就是繼承嗎?其實我認為這不算是繼承,而是屬于贈與的關係,要知道,在公證書裡面,老人可以指定某一部分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女,甚至可以是外人。也就是說,老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財產。而繼承則是我們下面要說的第二種方式。
繼承
如果老人生前沒有做過公證,那就要採取繼承的方式來獲得老人留下的財產。那麼接著上面的話題,繼承和「做公證」有什麼區別?其實最大的區別就是「繼承」沒有選擇性。我們以獨生子女為例,如果子女要繼承父親存在銀行的錢,那麼就要連同所有的負債、房產等所有資產一起繼承。
其中還要分個人負債和企業負債,如果是個人負債的話,無論有沒有做過公證,也要連同負債一起繼承,如果是企業負債,那麼誰接手了企業,那就由誰來承擔負債。這就牽扯到多兒多女的情況了。因為公司的負債,牽扯到的是法人和股東,誰成為了法人或者是股東,那就有責任去承擔這部分負債。
一般來說只有這兩種方式可以拿到老人的存款,不過有人提出了第三種方式,那就是老人在去世的時候,醫院都會給予死亡證明書,在沒有錄入網絡之前,就拿著銀行卡去取錢,而且不去櫃檯取錢,至於這個辦法是否能夠行得通,小編也就不知道了。不過我個人覺得,財產的事情都是小事,我們其實更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長壽、健康。
從某種方面來說,子女們在老人去世之後,必然能夠拿到老人的財產。只不過分配方面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一點如果有公證書的話,其實也就很好解決了。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子女們都不願意繼承財產。例如父親的負債大於所有的資產,這種情況之下,子女們估計都是不願意繼承的。
總的來說,我認為老人在生前就做公證是最好的辦法,不過現在也不需要特意去公證,如果老人生前就留下了財產分配的證據,即便是沒有做過公證,也是有效的,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