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這7人畢業於東北同一所高校、同一個院系,還全部當選院士!

2020-12-23 吉林大學招生辦公室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在74年的辦學歷程中,吉林大學為國家培養和輸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其中,由原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1952)、地球化學系(1995)、遙感地質教研室(1978)和測繪工程系(1996)共同組建,成立於1997年的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就走出了7位院士。本期推送,我們一起領略這7位院士的風採——

(按當選院士年份)

何繼善,1960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物探系,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致力於地球物理理論、方法與觀測儀器系統的研究,創立並發展了以"雙頻激電法"、"偽隨機信號電法"、"廣域電磁法"和"擬合流場法"為核心的地電場理論和儀器系統,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成功應用。何繼善的研究成果使我國在頻率域電法領域獨樹一幟,遠居世界領先地位。

滕吉文,1956年畢業於東北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地球物理系,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巖石圈物理學研究。進入21世紀後,基於多年的基礎研究,提出了第二深度空間探查大型與超大型金屬礦產資源(500-2000m)和油、氣能源(5000-10000m)的新理念,強烈地震"孕育"、發生和發展的深部介質屬性、結構和構造的深部環境,深化研究與探索深部物質與能量交換與其運動軌跡等新理論,推動了我國地球物理學與大陸動力學的發展。

徐世浙(已故),1956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地球物理學家,提出保角變換坐標網的方法,解決了任意地形磁場、重力場的曲線延拓和電阻率法二維地形改正問題。長期致力於地球物理的數值計算理論與方法的研究,是國內外最早將有限元法和邊界元法應用於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者之一。

高銳,1977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地球物理勘探系,1981年獲該校碩士學位,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地球物理與深部構造研究。在運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以及其他大陸板塊巖石圈深部結構及其構造變形成因等領域,做出了具有國際影響的系統性、創新性貢獻。他和他的團隊主持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超過7000km,為我國深反射地震理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吳豐昌,1989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勘查地球化學專業,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致力於環境基準與汙染風險防控理論、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在環境基準理論方法、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在環境標準制修訂、管理制度創建、業務應用和流域環境風險防控工程建設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推動了我國環境基準領域的發展進程,為提高環境標準制修訂和汙染控制的科學性、規範性和適用性做出重要貢獻。

成秋明,1982和1985年分別獲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數學地質研究,在複雜地質過程模擬、地學數據智能分析、礦產資源定量預測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造性學術成果。開創的奇異性礦產預測理論與方法體系在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36個重要成礦區帶礦產預測和全球地球化學基準等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於201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2016年當選國際地球科學聯合學會主席。

林君,1982年1月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應用地球物理專業,1988年獲碩士學位,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勘探地球物理與探測裝備專家,長期致力於地球物理探測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儀器裝備的自主研發,創新發展了航空和地空移動平臺電磁探測、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測和分布式地震探測的理論、方法技術與核心裝備,研製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空協同時頻電磁探測系統、ATEM系列瞬變電磁儀和分布式無纜遙測地震探測儀器裝備等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7位學術大師,7位吉大人,他們身體力行地傳承弘揚著"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吉大精神。未來,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吉林大學將繼續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努力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培養更多英才。


關注"吉林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吉林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吉林大學招生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

相關焦點

  • 這8位院士,出自甘肅同一所高校,還是同一個院系
    塗永強,蘭州大學化學系1978級校友,蘭州大學教授,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其林,蘭州大學化學系1978級校友,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嶽建民,蘭大化學系1980級校友,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這5位院士,都曾在東北上大學,還畢業於同一所高校
    其中,先後有3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本期推送,小編就為您介紹這5位從瀋陽藥科大學走出的院士。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5年畢業於瀋陽藥科大學。獲省部級以上獎勵7項。在2007年中國藥學會100周年紀念大會上以&34;名義被人大副委員長韓啟德院士授予&34;。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在今天講的這45位院士中,有參加反細菌戰的昆蟲學家、有我國光譜學研究的開拓者、有致力於攻克癌症的醫學家、更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他們都來自同一所高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按當選年份排序)胡經甫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在今天講的這45位院士中,有參加反細菌戰的昆蟲學家、有我國光譜學研究的開拓者、有致力於攻克癌症的醫學家、更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他們都來自同一所高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按當選年份排序)
  • 我國最年輕的美女院士,年近60氣質不凡,本科畢業高校比清北還牛
    說到院士這個群體,對於不少人來講還是十分陌生的,不過隨著像此前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進入到了我們視野當中,很多人慢慢開始關注到了這個群體,可以看到院士一般都有很強的能力,甚至可以稱為國之棟梁。
  • 史上最全整理:大數據揭秘55位陝西院士
    62歲當選院士的人數最多,有7人,其次是55歲,有6人,60歲當選院士的人數有5人。50歲以下當選院士的有4人,分別是41歲當選的段學復,47歲當選中科院院士的王巍和工程院院士鄭南寧,48歲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王中林。
  • 院士加盟,這所頂尖高校獲強援
    院士加盟,這所頂尖高校獲強援 2020-10-17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高考志願填報熱門高校「東北大學」,實力怎麼樣
    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各個高校,專業的設置、實力、資源的配置等情況,將直接決定著大學生就業的好壞,發展空間及晉升的好壞。毫無疑問,以上對高中學生的報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期,在言小編就從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就業等方面,詳細介紹一所性價比超高的熱門院校「東北大學」,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5位"中國硬核"院士:都在遼寧上大學,還來自同一所985同一個院系!
    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前身是大連理工大學物理系,始建於1949年,著名物理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先生擔任首任系主任。物理系培養出了王之江、姚駿恩、宋家樹、陳佳洱、丁德文等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們秉承著大工的優良校風,孜孜以求,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 2019年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出爐!國內16人當選院士,4人當選副...
    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選院士,4人當選副院士。  本屆APAM會議上當選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的有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Kostya Novoselov,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李言榮、黃小衛、周濟、張聯盟、蹇錫高、姜德生、吳以成、薛群基等。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2019年新晉兩院院士本科畢業院校統計,中科大實力盡顯,C9大豐收
    院士,又稱學部委員,是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又分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院士是對學者、科學家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最高認可,而高校本科校友院士當選情況又是反映高校高端人才培養能力的最直觀指標,因為目前院士就是國家的最高端人才。
  • 9位院士登榜,其中3位還來自同一所高校!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34;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部三位院士謝建新、毛新平、張躍榮獲&39;十三五&34;。1982年本科畢業於中南大學,1991年日本東北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兼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34;國家材料基因工程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東北最值得報考的985高校之一,實力獲得國際認可!
    東北大學有10個專業入選,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全國首批設置人工智慧專業東北大學是全國首批35所設置人工智慧本科專業的高校之一。每年會有超過4300家用人單位來到學校召開1500餘場校園招聘會,其中,世界500強、中國500強、重點科研院所、大型央企等高層次用人單位超1300家,畢業生的平均就業崗位供需比達到了9:1,也就是說每一個畢業生有9個崗位在等待著他來選擇。在東北大學2019年面向用人單位開展的畢業生滿意度調查中,用人單位好評率達到99.7%。
  •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2018年新增院士名單,6位華人學者當選!
    本年度共有6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包括2位外籍院士和4位院士。這6位知名專家除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基因編輯專家張鋒外,均有中國高校的求學經歷,詳細名單如下:外籍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院士: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基因編輯專家張鋒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講席教授、納米技術和能源轉換專家陳剛
  • 中國首個、國際先進,這9位女院士竟都畢業於江蘇同一名校
    南京大學,一所佇立於金陵城中的百年學府。一個多世紀以來,南大菁英輩出,走出了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這些英才之中也不乏傑出女性的身影。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看看那些南大走出的女院士——(按照院士當選年份)尹文英尹文英,昆蟲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生物系。早年從事魚類寄生蟲和魚病防治的研究,1960年後系統地進行原尾蟲的分類、形態、生態、胚後發育、生物地理、比較精子學和亞顯微結構等研究。
  •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9新院士名單公布!50所高校新晉...
    50所高校新晉院士77人,北大清華霸榜  據中國教育網統計,高校新晉院士77人,分布在中國的50所大學。高校新晉院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9人。  從各高校新當選院士的人數來看,北京大學雄居榜首,共7人;清華大學緊隨其後,共6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第三,有4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均有3人,東北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均有2人,北京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復旦大學、海南大學、南昌大學等36所高校各有1人。
  • 江西又多一位院士!江風益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南昌大學江風益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這是南昌大學本土產生的首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標誌著南昌大學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1963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曾獲日本學術振興協會獎學金赴日本大阪大學任客座研究員。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浙江大學:30名本科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
    來源:浙股2019年兩院新增院士名單揭曉,共有7位院士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其中原浙江農業大學2名,原杭州大學1名。來自浙大本部、42歲的孫斌勇,成為全國最年輕的院士。這7名新增院士簡歷如下:葉志鎮,1955年出生,浙江大學1982屆電機本科,1984屆光學儀器碩士,1987屆光儀系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任其龍,1959年出生,浙江大學1982屆高分子化工本科,1987屆化學工程碩士,1998屆化學工程博士。現任浙江大學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院長。
  • 最被低估的10所地礦院校,絕對的實力大於名氣!
    這10所院校在地礦領域都擁有不俗的實力,但由於種種原因,都沒能得到應有的名氣,快來看看這10所院校都是誰?有沒有你的母校?1成都理工大學老一輩地質人口中的成都地院,曾經的五大地院之一,是我國最牛的地礦院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