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這5位院士,都曾在東北上大學,還畢業於同一所高校

2020-08-30 瀋陽藥科大學招生就業

馬背上的藥箱馱著昨天,陽光下的藥苑培育未來。回首近九十年的奮鬥之路,瀋陽藥科大學在革命的道路上艱難成長,於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奮勇向前,有力的推動了祖國藥學事業的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高素質的藥學專業人才。其中,先後有3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本期推送,小編就為您介紹這5位從瀋陽藥科大學走出的院士。

(院士以當選年份排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后元

周后元(1932.12.22-2013.10.29),藥物化學專家,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6年畢業於瀋陽藥科大學。從事藥物合成研究工作近50年,先後負責糖精、維生素A、維生素B6等重大產品的合成研究和工業化工作。1961-1964年負責研究維生素A工業合成研究,在工業上得到結晶性維生素A;1979-1984年負責維生素B6惡唑法合成新工藝研究,其合成法已成為我國維生素B6生產的通用方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維生素A於1964年獲國家新產品二等獎,維生素B6於1985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其後在多種原料藥工業化研究中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結果。2004年完成的麻黃鹼和偽麻黃鹼工業化合成研究工作,實現規模化生產,為國家減輕西部地區土地沙化提供技術措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新生

姚新生,藥學教育家與中藥及天然藥物化學家,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5年畢業於瀋陽藥科大學。從事中藥與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及科研工作達六十二年。已培養了84名博士(1名教育部全國百名優秀博士)、56名碩士、12名博士後;正培養博士生18人、碩士生37人、博士後4人。迄今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500餘篇文章,1986年以來已有462篇被SCI收錄,他引總頻次:4601次,h-index: 34;主編出版了《天然藥物化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以及《超導核磁共振波譜解析》等三部全國醫藥院校統編教材及研究生教材;申請了79項專利,已獲授權16項,成功研製開發新藥4個。獲省部級以上獎勵7項。在2007年中國藥學會100周年紀念大會上以&34;名義被人大副委員長韓啟德院士授予&34;。

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

裴鋼,細胞生物學家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1年畢業於瀋陽藥科大學,1984年獲瀋陽藥科大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細胞信號轉導及其調控機理的研究。利用G蛋白偶聯受體變異驗證了受體激活平衡態的假說。發現阿片受體(G蛋白偶聯)C末端在激動劑作用下發生的磷酸化而導致阿片受體脫敏。揭示阿片受體信號脫敏和負反饋調節在阿片成癮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證明興奮性胺基酸受體與阿片受體信號轉導途徑間存在crosstalk。發現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經過G蛋白途徑激活p38MAPK而抑制平滑肌細胞的生長。發現中藥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能與HIV共受體(趨化因子受體)結合、增強受體的激活從而發揮抗HIV作用。揭示五次跨膜的趨化因子受體具有正常七次跨膜G蛋白偶聯受體的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

楊寶峰,藥理學家,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80年畢業於瀋陽藥科大學。 楊寶峰院士帶領團隊通過對50餘種作用於心腦血管系統疾病藥物的研究,發現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藥物作用離子通道的特點和規律,並提出離子通道靶點學說,編入《離子通道藥理學》和本科生教材《藥理學》。發現離子通道、非編碼RNA及M3-R等相互作用對心臟結構重構、電重構致心臟功能紊亂的機制。揭示作用於心血管系統疾病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以及丹參、大黃等中藥有效成分的心臟保護機制,闡明三氧化二砷等藥物對心臟毒性作用的機制並提出防治措施。研發降脂、防術後粘連等藥物並投入臨床使用。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及黑龍江省最高科技獎,為首屆&34;。

中國科學院院士——馬蘭

馬蘭,腦科學專家,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瀋陽藥科大學。主要致力於神經信號轉導和藥物成癮機制的研究,所領導的研究組發現β-arrestin的核信使功能及其調控藥物靶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學機制,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在藥物獎賞及動機增強中的作用,闡述神經受體信號轉導及其介導記憶鞏固和再鞏固的新通路。在Cell、Nature Neuroscience、PNAS等SCI刊物發表論文一百餘篇,研究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6項。199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3年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現為&34;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

5位院士為國家科研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既是對瀋陽藥科大學教育教學質量的肯定,更給予廣大沈藥人精神鼓舞。新時期,瀋陽藥科大學將繼續堅持藥學教育主線、突出藥學學科優勢、發揚&34;的校訓及&34;精神,開創學校發展建設的新局面,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金秋九月,期待與莘莘學子在藥苑相逢。

歡迎關注&34;頭條號!

素材來源:&34;官網、&34;官網、&34;官網、官微

相關焦點

  • 這7人畢業於東北同一所高校、同一個院系,還全部當選院士!
    其中,由原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1952)、地球化學系(1995)、遙感地質教研室(1978)和測繪工程系(1996)共同組建,成立於1997年的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就走出了7位院士。本期推送,我們一起領略這7位院士的風採——(按當選院士年份)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大學之大,首在育人。而每每提起院士這個稱號,二火兔心中都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不知大家是否也一樣?在今天講的這45位院士中,有參加反細菌戰的昆蟲學家、有我國光譜學研究的開拓者、有致力於攻克癌症的醫學家、更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他們都來自同一所高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按當選年份排序)胡經甫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在今天講的這45位院士中,有參加反細菌戰的昆蟲學家、有我國光譜學研究的開拓者、有致力於攻克癌症的醫學家、更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他們都來自同一所高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按當選年份排序)
  • 23位「兩彈一星」都畢業於哪所學校,其中5所高校如今不復存在!
    「兩彈一星」是指核彈、飛彈、人造衛星,1999年我國對23位在研製「兩彈一星」上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進行了表彰。「兩彈一星」這23位大牛也奠定了我國建國以來的科技水平,可以說這23個大家為我國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共和國和中國民族能夠立於世界之林做出了關鍵的貢獻!
  • 高考志願填報熱門高校「東北大學」,實力怎麼樣
    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各個高校,專業的設置、實力、資源的配置等情況,將直接決定著大學生就業的好壞,發展空間及晉升的好壞。毫無疑問,以上對高中學生的報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期,在言小編就從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就業等方面,詳細介紹一所性價比超高的熱門院校「東北大學」,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9位院士登榜,其中3位還來自同一所高校!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34;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部三位院士謝建新、毛新平、張躍榮獲&39;十三五&34;。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研究決定,授予王運敏、毛新平、劉正東、李衛、張躍、邵安林、嶽清瑞、唐立新、謝建新(按姓氏筆畫排序)等9位院士 &39;十三五&34;。
  • 如何看待在趙繼校長卸任後,馮夏庭院士出任東北大學校長?
    引言在我國高等教育版圖上,東北三省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東北三省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名校雲集,綜合辦學實力強勁。在這其中,既有貴為C9院校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也有綜合類巨無霸吉林大學,同樣還有大連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這樣的實力派985院校。
  • 先後走出270多位院士!又一項榜單發布,江蘇這所高校實力超群!
    近日,中國科學網以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農業科學、醫學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梳理分析了1949年(本科畢業年)至今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形成了"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南京大學以總分
  • 這所曾拒絕鍾南山院士的英國大學,究竟有多「nb」?
    但是再一仔細看,「愛丁堡傑出校友獎」,這麼說來,原來他竟然曾是愛丁堡大學的一名留學生。後來蒙圈兒翻閱了不少關於鍾南山的採訪和紀錄片,發現當年鍾院士的愛大求學道路也是充滿著挑戰,十分艱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所大學可以和愛丁堡大學相提並論。」
  • 這8位院士,出自甘肅同一所高校,還是同一個院系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程溥、韋鏡權、劉有成、朱子清、黃文魁、陳耀祖等近百名專家學者,陸續來到了蘭州大學,為化學學科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8全球各大高校與科研機構自然指數排名中,蘭大化學位列世界第47位,亞太地區第23位,全國高校第17位。
  • 中國首個、國際先進,這9位女院士竟都畢業於江蘇同一名校
    南京大學,一所佇立於金陵城中的百年學府。一個多世紀以來,南大菁英輩出,走出了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這些英才之中也不乏傑出女性的身影。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看看那些南大走出的女院士——(按照院士當選年份)尹文英尹文英,昆蟲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生物系。早年從事魚類寄生蟲和魚病防治的研究,1960年後系統地進行原尾蟲的分類、形態、生態、胚後發育、生物地理、比較精子學和亞顯微結構等研究。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數學之王蘇步青,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曾任復旦大學校長
    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始建於1907年,是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依據《帝國大學令》,在其本土中心城市之一的仙臺市建立的第三所帝國大學。此校在1947年後,改制為東北大學,此校也是日本第一所接收女生和外國學生的大學。 目前,東北大學仍位於日本宮城縣仙臺市。
  • 南方科技大學三位大咖校長:曾是中科大、北大、清華校長!
    但是,深圳市的教育資源相對落後,尤其是高等教育,其他三個一線城市都有多個「985工程」、「211工程」大學,然而,深圳市沒有一所「985工程」、「211工程」大學,甚至沒有一所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院校。南方科技大學是深圳創辦的一所起點很高的特色高校,以探究中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模式為己任。
  • 兩所簡稱相同的985大學,名字常被誤解,院士產出量卻很硬核
    東南大學和東北大學在校名上的「美麗誤會」,與兩所工科名校長期低調辦學有很大關係,但這絲毫並不影響其在高校圈實力以今年的兩院院士評選為例,兩所「東大」均收穫了2名院士。外行一定會覺得2名院士並不多,但此成績已經排名高校圈第7位,與之並列還有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名校。進一步對比發現,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只新增了1名院士,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則是顆粒無收。所以,「東大」新增2名院士的成績稱得上硬核。
  • 東北地區「最難考」的5所大學,4所985高校,最後一所經常被搞混
    那麼談起中國東北地區的高校,在東北地區有「最難考」的5所大學,其中包括4所985高校,最後一所經常被搞混,不少的考生直接把它當成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東北大學在東北地區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比不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吉林大學,這所985高校在全國高校排名也是位於20名開外,可見東北大學的綜合實力還是偏弱的,但作為國內重點建設的一所985、211工程建設高校,東北大學對於考生而言,考取難度也是相當高。
  • 這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竟都師出同門,來自這所百年名校!
    蘭州大學在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堅守祖國大地,創造了諸多為人稱讚、享譽國內外的佳話。其中,蘭大&34;、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吉均在數十年的教學過程中,就曾培養出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們是秦大河、姚檀棟、陳發虎。
  • 培養百位將領、19位院士,這所大學力壓清華北大成「華為的母校」
    很多人都知道,985工程大學認可度是遠遠高於211工程大學的,也是公認的頂級學校,但有一個例外,作為現在商業巨頭的企業華為公司,就非常青睞一個211工程大學,這所學校還有「華為人的母校」的美譽,看似平平無奇的學校,在這看來還真是令人十分意外。
  • 先後走出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江蘇這所高校實力雄厚
    三江師範學堂是清末實施新教育後規模最大、設計最新的一所師範學堂,也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師範學校之一,南京大學即肇始於此。 在共和國的發展歷程中,有270多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和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在南京大學汲取知識的營養
  • 我國最年輕的美女院士,年近60氣質不凡,本科畢業高校比清北還牛
    說到院士這個群體,對於不少人來講還是十分陌生的,不過隨著像此前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進入到了我們視野當中,很多人慢慢開始關注到了這個群體,可以看到院士一般都有很強的能力,甚至可以稱為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