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虛構的故事說起
故事是這樣的,當時我們正在討論安全架構,傳來輕輕的敲門聲,伴隨著小劉有些膽怯的聲音:「主任,這個警官找您」。小劉是我們新來的同事,做事很踏實,就是一說話就臉紅。我抬眼看到一個氣宇軒昂的警官,想都想得到,小劉被他的氣質給嚇到了。
「你就是主任哈,我們需要調閱一份病歷。」警官開門見山的說。
「查閱病歷去病案室呀,他們負責接待各種病歷查詢需求。」我嘴裡說著,心裡就在犯嘀咕,這次又是啥難纏的事情呀?
「我們就是從病案室過來的,他們那裡查不到任何信息,可是事主說當年就在你們醫院住的院。」警官倒還是蠻客氣。
旁邊穿紅衣服的女子發話了,「你是主任哈,這事你不解決不得行哈,當年我們就是在你們醫院住院的,為啥現在你們拿不出病歷!」
「有介紹信麼,我們再仔細找找呢。」我說到。
警官遞過來一封介紹信,我接過一看,大致內容是說,請我們協助調查事主徐某(身份證號)的孩子張某某(身份證號)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事宜,需要我們提供患者的出院記錄和死亡記錄。
十八年前的病歷,還是份死亡病歷,看來今天這事確實有點麻煩,事主已經去病案室查詢過,沒有找到就說明,按照正常的患者姓名、身份證號是查詢不到這份病歷的。
2002年我們已經實施了住院登記系統,患者入院時是需要填寫詳細基本信息的,也許通過其他信息可以查到。於是我開啟了偵探模式。
從介紹信上發現,患者張某某的身份證號上的出身日期就是2002年6月,我問道:「這是新生兒呀?」
「對頭,剛出生就不好,送到你們醫院兒科搶救。」徐女士回答道。
在我們醫院,剛出生的嬰兒很多都來不及取名字,所以常常冠以「某某之子」或者「某某之女」,而且2002年的新生兒也不會馬上分配身份證號的,就算他後來上戶口分配了身份證號,在我們資料庫裡可能也不會有身份證號碼。從邏輯上來說,這介紹信上提供的姓名和身份證號估計在我們資料庫裡都沒有留存。
「select * from pat_master_index where name like 『徐%』 and ... 」,我輸入一段代碼,看看有沒有可能這患兒入院是用媽媽名字來標識的。
果然,資料庫裡有符合我設想的記錄,「徐*大雙、徐*小雙」,繼續探索吧。
「你生的是一對雙呀?」我問道,女子馬上說「就是呀,老大是男娃娃,老二是女娃娃,後來只老大活下來了。」
在聯繫人欄位裡存儲的是張某的名字,我問道「你老公叫啥子名字」。
「張某,他是娃兒老漢,當年就是他送娃兒過來的。」,女子回答的與記錄的人名一致。
「那你原來家住哪點呢?」我還得核實下,畢竟這各種資料都對不上,千萬別搞錯了。
「石油路**號3單元601」。嗯,說的與記錄上的地址也是一致的,應該是他沒錯了。
於是我在介紹信上寫下了患者的住院號,並註明了原因,籤上字。告訴他們現在可以去辦理手續了。
起因:患者家屬因無法複印相關資料,投訴信息科。
查詢依據:當地派出所開具的協查公函,患者姓名,身份證號,家屬姓名(其母),身份證號,協查內容等要素清晰且民警陪同患者家屬來院複印病歷。病案室依據其提供的資料從資料庫中無法查詢到相關資料,遂告知來人,沒有相關資料。因家屬需要出院證明、死亡證明等資料處理相關民事糾紛,資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屬記憶準確,但無法得到所需資料,遂起投訴至主任辦公室。
解決:通過詢問事主,結合常識,判斷介紹信上的資料與資料庫裡存儲的可能不一致,按照習慣做法以患者母親名字為條件,進行模糊匹配,並輔助以聯繫人、家庭住址為驗證,最終確定記錄信息,問題得以解決。
說了這麼多,大家也猜到了,這次講的故事是與患者主索引相關。
一. 相關概念
說到患者主索引,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列基本概念。
MPI:患者主索引(Master Patient Index)是患者在信息系統中的唯一標識,通過此標識可以找出各醫療機構存儲的與該患者相關的各類信息。
EMPI:企業級患者主索引(Enterprise Master Patient Index)EMPI系統就是管理患者主索引的系統,通過設立的標識策略將來自多個系統的患者標識進行關聯,實現同一病人多業務ID的關聯和患者信息的統一或關聯。其本質上是一個數據整合系統,整合後有效解決了多系統中識別患者身份的問題,以及同一患者多個識別號的關聯問題。一般來說,現在常以患者姓名、身份證號、醫保卡號、家庭地址、電話號碼等進行策略匹配。
PIX:患者標識交叉索引(Patient Identifier Cross-reference)用以解決患者多業務ID的關聯、交叉索引。PIX管理的基本目標是維護不同醫院信息系統的患者ID關聯關係,每個需要接入EMPI系統的醫院信息系統先在EMPI系統上註冊,然後EMPI系統會為每個註冊的醫院信息系統分配一個Domain ID(域),用以唯一標識每個醫院信息系統。在醫院信息系統內部增加病人信息時,醫院信息系統則會產生一個Internal ID(或LocalID),與此同時,外部的醫院信息系統在EMPI系統中添加相應的病人(或醫生)信息的主數據。在添加完主數據後,EMPI系統會為其生成一個Global ID,並且建立起Global ID 與 Domain Id、Internal ID 的映射關係,從而實現了 PIX(patient identifier cross-reference,交叉索引) 功能。
PDQ:患者人口學信息查詢(Patient Demographics Query)用以解決患者信息查詢問題。
有了EMPI,就可以以此將各個相關系統的數據進行關聯,能夠很好打破醫療信息化中的孤島效應。
在現代醫療信息化中它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標識和識別患者的基礎。記得當年學習JCI時,還因為患者標識被老師狠狠的罵了一頓。也因此明白了,患者標識一定是要有兩個以上的方法,聯合驗證,而且標識相對固定,不易變更。
同時,在今天這個數據大集中的時代,EMPI還對於實現區域乃至跨區域的醫療信息整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又愛又恨的居民健康卡,就是依靠統一的標識將患者在各家醫院的就醫檔案匯集在一起,實現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在今年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健康碼」也是EMPI的重要應用。
二. EMPI系統功能
EMPI系統圖 圖片來源:愚人老黃
從功能上看,EMPI主要是依靠患者的自然信息、社會信息及身份識別信息判斷出你就是你,所有跟你有關的數據應該與你相聯,成為你的專屬數據。
患者信息採集:收集各醫療機構信息系統重患者基本信息和就診信息。
患者信息管理:對數據進行維護及患者狀態維護,如新增患者、合併患者、患者信息衝突解決等功能,其中涉及到交叉索引算法。整個過程類似代碼管理中的Add,Update,Merge。
患者信息查詢服務:對外提供搜索,查詢等信息服務,輸出符合HL7等標準的數據
三、EMPI的應用
在醫院:在很多醫院的信息系統中HIS、LIS、PACS、手麻、心電這些系統往往都不是一家公司的產品。從業務需求看,很多系統對數據的表述也各有不同。如果不進行規範和統一,在數據交互和業務協同時必然存在解讀的差異。因此在醫院中實行以EMPI為主的患者信息綜合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是其實現信息共享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患者:一個人一生總會進幾次醫院的,如果每次都分配他不同的識別ID,對於信息系統來說,這就是多個就診記錄,不利於患者就醫連續性管理,從患者安全的角度就要求,對於同一個人,他的標識ID是一致的或者是可關聯的。這就要求EMPI系統能夠依據一定的規則將一個人的不同就診信息關聯起來,現在一般醫院都要求實名制就醫,也就能很好的保證EMPI的實施。
對於識別患者,一般我們會用身份證號、姓名、醫保號、電話號碼、家庭住址、聯繫人等信息,根據不同權重因子聯合進行判斷。
在應用過程中,其實我們也會發現,無論是身份證號、醫保卡號、健康卡號都有一定概率的誤碼,就算在這個概率極低,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巨大,也就是說還是會存在就診時,主索引有誤的情況。更何況新生兒、無名患者等等情況他根本沒有識別號或者沒法告知相關信息,因此好的EMPI系統還應該能夠解決這類特殊問題。
EMPI在區域醫療:實現區域患者信息共享,EMPI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依賴EMPI可實現區域內不同機構、不同信息系統之間的身份識別和統一問題,為進一步的實現醫療信息交換和共享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還是很難~~),目前跨區域整合常藉助的標識有健康卡號、醫保卡號、身份證號等。
EMPI應用框架 圖片來源:愚人老黃
平臺由數據資源中心和平臺服務兩部分組成。數據資源中心主要提供居民信息、卡管信息、跨域主索引信息等數據實體的存儲。平臺服務主要包括居民註冊服務、交叉索引服務、居民身份匹配引擎、隱私保護與安全模塊、業務統計等。
患者主索引這個看似很小的環節,卻是串聯起患者數據的關鍵一環,當大家都在熱衷於數據之大時,更需要靜下心來,編織好這條主線,唯有如此,才能讓數據熠熠生輝。
醫療信息化的孤島效應,醫院數據資源中心,EMPI企業級患者主索引,健康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