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裝備電子元器件國產化替代質量控制探討

2020-11-26 OFweek維科網

隨著航空航天裝備不斷向高集成度、多功能、低功耗方向發展,迫切需要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電子元器件。近年來,隨著新品等項目的牽引和國內各元器件研製單位的技術攻關,國產電子元器件的性能水平取得了長足發展,部分國產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已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功率器件、光電器件等元器件仍有部分依賴進口。

我國是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應用大國。以集成電路為例,2011年我國的需求量約佔全球需求量的50.3%到2013年已增加到約54%。使用進口電子元器件不僅會在信息安全、質量控制等方面存在隱患,同時因器件禁運、停產導致的生產保障困難等問題也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航空航天裝備的發展。

元器件國產化的必要性和意義

電子元器件是航空航天裝備的基本單元,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保證航空航天裝備可靠性的基礎。由於功能、性能、質量、研製進度等因素,航空航天裝備選用了部分進口電子元器件。當前進口電子元器件在航空航天裝備中的使用存在以下問題。

1.保障困難

隨著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電子元器件更新換代周期縮短。以集成電路為例,按照摩爾定律,每18個月其尺寸縮小一半,而集成度提升一倍。由於元器件的升級換代,以及國外廠商合併重組等原因導致的元器件停產,給很多已服役和仍在生產的航空航天裝備的維護和生產帶來了很大困難。

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形成聯盟,長期對我國實行嚴格的出口限制政策。以美國為例,制定了嚴格的政策和相關措施限制高新技術及產品出口。美國商務部制定了商品管制清單(Commerce Control List, CCL),嚴禁將清單內的電子元器件出口到相關國家和地區。部分電子元器件的禁運也給我國高性能航空航天裝備的研製和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

2.安全隱患

由於西方國家的技術先進性和國家間利益衝突,進口電子元器件可能會在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被人為植入後門,如IP核可能被嵌入後門、掩膜製版及高端封裝也可植入後門。這些後門可竊取我國裝備的數據甚至摧毀設備,並可能進一步通過網絡傳播病毒和木馬,嚴重影響我國的信息安全。2008年,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一臺發電機控制系統受到攻擊後造成物理損壞。2010年,德國發現首個專門針對工業控制系統晶片的破壞性病毒。可見,在國防和信息安全建設中如果不能實現電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則會始終處於受制於人、被動挨打的局面。

3.質量風險

由於各種客觀因素,航空航天裝備使用了部分工業級元器件,這些工業級元器件大多通過代理商購買,無法獲取相關的質量證明文件,個別已停產元器件甚至是翻新件。同時,部分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內也無相應的測試手段。因此,部分進口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參數、可靠性水平等往往只能隨設備進行測試,無法預先開展檢測和篩選工作,導致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參數異常、早期失效等情況。進口電子元器件存在的質量風險已嚴重影響了航空航天裝備的研製、生產和質量保證。

在進口元器件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元器件的國產化控制顯得尤為重要。2006和2011年,我國分別頒布了相關要求和管理辦法,對進口元器件的使用提出了規格比和數量比的量化指標要求,貫徹了總裝關於加強武器裝備使用進口電子元器件管理,從嚴控制、量化考核的指示精神。

元器件國產化替代中的問題

隨著國際鬥爭的複雜化,航空航天裝備關鍵電子元器件形勢日益嚴峻。航空航天裝備使用進口電子元器件保障困難,在安全隱患、質量風險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大力推進進口電子元器件的國產化替代,已經成為一項構築國家信息安全、保衛國家獨立外交能力的緊迫而艱巨的任務。近年來,我國已在元器件國產化替代方面加大投入並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由於各單位在元器件國產化替代方面執行力度不一,元器件國產化替代仍存在一些問題。

1.缺乏指導性文件

由於頂層管理文件不完善,目前國內尚無指導性文件規範國產新研電子元器件的研製、生產、鑑定和應用驗證等工作,無法對元器件國產化替代工作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監督。同時,部分裝備研製單位雖然自行制定了單位內部的元器件國產化替代制度,但由於設計、工藝、加工等因素,國產化替代驗證只能結合實際的模塊、整機統籌開展,難以全面驗證元器件的性能。

2.參數體系不完整, 測試覆蓋不全

我國電子元器件生產起步晚,早期主要以仿製進口電子元器件為主。受各種客觀條件和進口電子元器件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限制,仿製元器件無法保證設計、材料、工藝與進口元器件完全一致,且由於參數體系不完整、性能指標測試覆蓋不全,測試合格的元器件仍然可能存在未被激發的缺陷。如某國產可編程邏輯器件 (CAL) 只能在某些特定的電路中做開關,而無法進行時序管理。

3.工藝設計缺陷

為滿足小型化需求,航空航天裝備選擇了部分進口表貼電子元器件。由於管殼工藝差異等原因,對應的國產化替代元器件可能存在封裝無法完全兼容的問題。同時,考慮到研製進度和技術風險,整機單位多選用原位替代的國產化方案,且應用驗證試驗多為性能、工藝和環境適應性驗證,難以暴露因管腳或工藝不匹配導致的問題。如某國產A/D轉換器,管腳間距與進口產品存在微小差異,封裝不完全兼容,在長期使用後會出現脫焊。

4.缺少批量交付應用經歷

軍品的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且很多電子元器件是針對特定裝備定製,導致國產新研電子元器件用量較少,元器件研製單位缺少批量交付應用經歷。在元器件設計中存在的缺陷無法充分暴露,容易出現技術狀態不穩定的問題,可能會存在不同單位或不同設備使用時,技術狀態不穩定甚至失效的現象。

同時,除宇航元器件外,國內電子元器件缺少完善的產品批次內一致性、批次間一致性等產品生產一致性相關的評價方法。元器件研製單位缺少精細化評價元器件質量水平的方法,部分元器件在首次驗證和首批應用時滿足使用要求,而後續批量交付時,個別批次無法達到使用要求。

元器件國產化替代質量控制建議

1.制定頂層規章制度

制定基於過程管理的元器件國產化替代質量控制細則,規範元器件的全壽命周期管理,使元器件研製、生產、鑑定、應用驗證、處置及反饋過程透明、可視,確保元器件國產化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有效保證國產化元器件的批次一致性、驗證充分性和使用可靠性。

2.加強用研雙方技術溝通

為避免國產新研元器件研而不用所導致上機率低的問題,整機單位和元器件研製單位應加強交流,對元器件的技術需求、工藝、環境適應性等要求進行充分溝通。整機單位可結合以往類似元器件的使用經驗,協助元器件研製單位改進提升。元器件研製單位應開展與進口元器件的全參數對比分析和驗證,包括性能指標、外圍電路匹配、環境適應性等,確保國產化元器件的性能水平能夠與進口元器件全面相同,充分滿足整機單位的使用需求。如電源模塊,除了滿足功率要求外,還應開展拉偏情況下的帶載能力、紋波等的驗證。

同時,整機單位應優化設計,通過系統的解決方案彌補國產化產品的不足,使系統的整體能力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同時可加強微系統集成技術研究,彌補因國產化帶來的重量、功耗增加等問題。如結合航空航天裝備特點,根據系統處理架構、處理算法等開發專用處理晶片,減少對FPGA , PowerPC , DSP等高端晶片的依賴。

3.加強設計和試驗驗證

對於封裝與進口元器件有差異的元器件,元器件研製單位應結合整機單位的使用需求,提高設計能力,充分利用熱仿真、力學仿真等仿真設計手段,儘可能確保優化封裝後的國產化元器件能夠滿足整機的可靠性要求。如某國產元器件在設計研製階段,開展了熱仿真、應力仿真,優化結構設計,增加加固措施,經溫度循環驗證,成功解決了多次溫度循環後元器件的脫焊問題。

4.開展可靠性強化試驗和補充驗證

為避免部分缺陷無法在應用驗證中充分暴露的問題,可針對重要元器件,如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功率器件等開展可靠性強化試驗,確定元器件的使用邊界,針對暴露的問題展開分析,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對於已有其他整機單位使用過的國產化元器件,整機單位可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開展補充驗證,重點針對匹配性問題或指標無法體現的特性進行驗證,確保國產化元器件能夠滿足整機單位的需求。如涉及到工藝或環境適應性的改進,元器件研製單位可推廣到其他整機單位.有利於提升裝備質量。

5.加強元器件研製單位的質量控制

整機單位應向元器件研製單位及時傳遞頂層質量要求,並對元器件研製單位的設計和製造過程進行審查和監控,明確關鍵參數的質量一致性要求。元器件研製單位應加強元器件、原材料的選用控制,制定相應的質量控制細則,控制元器件的設計、生產和檢驗過程,尤其要加強對特殊過程、關鍵工藝技術的控制,以確保元器件批次內、批次間的質量一致性。

6.建設國產元器件的信息化系統

為了更有效地推廣國產元器件的應用,在國家層面建設國產元器件的信息化系統。國產元器件信息化系統可定期對元器件相關信息,如研製背景、性能指標、研製情況、鑑定情況、驗證情況、整機使用情況等進行更新和維護,提高國產化替代元器件的選用效率,讓更多的整機單位了解國產元器件的信息。整機單位也可將驗證和使用過程的問題共享到信息系統中,為國產化替代驗證提供有力的支撐,其他同行也可避免再走彎路,提高國產元器件的設計和使用質量。

作者:朱小英 夏克強 沈鴻

相關焦點

  • 國產超聲切削裝備成功應用於我國航空航天領域
    航空航天領域先進複合材料的應用及其加工水平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弱剛度複合材料蜂窩芯作為一種先進的輕量化結構材料,大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大型構件中。複合材料蜂窩芯具有不連續、弱剛度、各項異性的材料和結構特徵,採用傳統的高速銑削方法加工時,加工效率低、質量差,無法滿足航空航天領域大型蜂窩芯構件的高質高效的加工需求。高精度高效率加工技術和設備的缺乏已成為制約我國先進複合材料蜂窩芯構件應用的技術瓶頸之一。  在國家863計劃先進位造領域支持下,我國弱剛度複合材料高質高效加工技術取得突破,國產超聲切削裝備成功應用於我國航空航天領域。
  • 電子元器件質量等級的分類
    根據用途,元器件的質量等級可分為:用於元器件生產控制、選擇和採購的質量等級和用於電子設備可靠性預計的質量等級兩類,兩者有所區別,又相互聯繫。
  • 我國航空航天高端製造的利器:送粉式雷射金屬3D列印裝備
    而金屬3D技術作為一項全新的製造技術,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優勢突出,服務效益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縮短新型航空航天裝備的研發周期;②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節約昂貴的戰略材料,降低製造成本;③優化零件結構,減輕重量,減少應力集中,增加使用壽命;④零件的修復成形;⑤與傳統製造技術相配合,互通互補。
  • 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原標題: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電子特氣由於其獨特的產品特性、較大的市場空間以及較快的國產替代進度,預計會成為電子材料國產化替代大潮下最早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的細分領域
  • 巨·研究| 5G/汽車電子多需求共振 被動元器件迎機遇
    每月中旬、每個交易日4點,這裡有行業、公司的跟蹤分析,百家之長匯聚一堂、再疊加以巨豐獨特觀點,為您把控行業、個股投資機會……  導讀:  2019年,從國產替代趨勢預期和行業景氣度來看,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兩大領域兩大領域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電子板塊2019年下半年起大幅表現。
  • 又一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10月25日,中國金屬學會在內蒙古包頭市組織召開了由包頭市威豐稀土電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國產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這一新材料的國產化替代。
  • 航天科技九院:「航天電子」的創業故事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電子產品在航天產品中所佔的比重不斷加大。21世紀初,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五院、九院、十院等的相關科研力量,匯聚到「航天電子」旗幟下,經歷了兩次變革重組,形成了今天的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被航天人稱為「新九院」。2009年成立的「新九院」,在此後近十年的時間裡成為了中國航天電子更廣闊、更有利於發揮系統集成優勢的科技創新平臺。
  • 5G帶動電子元器件爆發,國產替代化道路任重道遠
    2020年11月16日,第96屆中國電子展-國際元器件信息技術應用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本屆電子展以「創新突破、協同發展」為主題,由電子元器件館、特種電子元器件館、5G和AIoT生態技術館組成。
  • 國產高檔數控工具機裝備航天科工
    中國證券網訊 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獲悉,由「國產新貴」武裝起來的數位化柔性生產線和智能製造車間,將成為未來數位化生產的中堅力量。隨著它們的應用推廣,將加速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升級換代,有力支撐「中國製造2025」戰略舉措落地。
  • 超4000億美元電子產業鏈遭衝擊,國產替代的機會在哪裡?
    嘉賓核心觀點:1、預計未來兩年全球GDP累積損失將達9萬億美元,國內率先全面復工奠定領先基礎,製造業短期內不會出現「去中國化」。2、東南亞地區每年電子元器件進出口超4000億美元,部分地區封城將導致電子供應鏈收緊,國內相關供應商有望提升全球市場份額。
  • 電子元器件的工藝選型
    國內外失效分析資料表明,有近一半的元器件失效並非由於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不高,而是由使用者對元器件的選擇不當或使用有誤造成的。因此,為了保證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必須對電子元器件的選擇和應用加以嚴格控制。正確、有效地選擇和使用電子元器件是提高電子產品可靠性的一項重要工作。
  • 小小被動元器件也有大學問
    同時,我們也看到MLCC等被動元器件正在出現國產替代的趨勢。qMaednc另一方面,目前汽車、工業、醫療等高端應用對電容電阻電感的精度要求卻越來越高。同時,如何做好電容電阻電感在系統中的EMI效應及幹擾分析,以及新時代鋁電解電容在精密設計時如何應對對環境的高要求等等,都成為工程師十分關注的話題。
  • 國內外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等級一覽表​
    中國最活躍的射頻微波天線雷達微信技術群電子獵頭:幫助電子工程師實現人生價值! 電子元器件:價格比您現有供應商最少降低5%為了保證元器件的質量,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標準。S-1級:完全按照MIL-STD-975(NASA標準的電子電氣和機電源器件目錄)或MIL-STD-1547(航天飛行器和運載火箭用元器件、材料和工藝技術要求)進行採購,並有採購機關的規範批准。
  • 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如何界定?(附:等級表)
    為了保證元器件的質量,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標準。從80年代開始,我國標準化部門參照了美國軍用標準(MIL)體系建立了GJB體系,元器件的標準有規範、標準、指導性文件等三種形式。
  • 疫情下品牌增長放緩,第十五屆「鼎電杯」電子300強公布
    三、整機替代向元器件替代演進。改革開放之初,電子行業中到處充斥著進口品牌,索尼電視、三菱空調、三洋錄音機、IBM電腦等等。逐步地,國產品牌開始替代這些進口品牌,聯想電腦、海爾空調慢慢成為了主流。但是由於我們的很多關鍵零部件無法自己生產,如海信空調最關鍵的壓縮機只能進口,聯想更是通過一把改錐把別人的元器件組裝起來進行銷售……所以我們在這一時期做得更多的是整機替代,或者叫外殼替代。隨著整機國產品牌的增多,更便宜的元器件國產化也隨之而來。
  • IGBT: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
    IGBT是國際上公認的電力電子技術第三次革命具代表性的產品。作為工業控制及自動化領域的核心元器件,被稱為能量轉換的CPU,屬於我國「02專項」重點扶持項目。能夠根據工業裝置中的信號指令來調節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頻率、相位等,以實現精準調控的目的,廣泛應用於電機節能、軌道交通、智能電網、航空航天、家用電器、汽車電子、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中國是最大的功率半導體消費國,2018年市場需求規模達到138億美元(iHS數據),增速為9.5%,佔全球需求比例高達35%。
  • 航空發動機:飛機心臟,國之重器_新財富網
    隨著國產發動機的發展,有望實現國產替代。根據中國商飛官網顯示,C919和 CR929訂單分別為 1015 架和 200 架,預計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公司有望實現國產替代。風險提示:軍機換代更新不及預期,民用航空市場發展不達預期。
  • 北方華創:第三代半導體重要設備供應商,國產替代領軍企業
    半導體設備、電子元器件雙線並行前文已經說過,半導體國產替代勢在必行,近年來,中興通訊(000063)、華為海思、中芯國際(688981)等一系列事件,凸顯半導體設備重要戰略地位,下遊客戶國產設備採購意願強烈,積極配合產品驗證導入。
  • 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替代機遇初現
    公開資料顯示,國巨為全球被動元件頭部企業之一,其蘇州廠主要負責研究、開發、生產片式元器件,除了片式電阻器外,產品線還包括片式積體陶瓷電容器、電感器等。龍頭加班加點,也從側面反映了被動元件產能告急趨勢已現。 供需兩端合力中,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化機遇已初露端倪,全球電動化浪潮再成催化劑。
  • 國產替代中的低估值企業,自主可控浪潮帶來機會
    同時發布的小米新旗艦級智慧型手機小米10至尊紀念版,最大的技術亮點在於其高達120W的快充充電器以及搭載的石墨烯鋰電池,尤其是後者,實現了完全國產化替代。 從小米發布會情況看,這是國內首款真正實現商業化量產的匹配石墨烯鋰電池的高功率充電器。這只是國內科技進步的一個縮影,也是未來國產替代浪潮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