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細胞定向分化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04 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自然—中國(Nature CHINA)網站在其「研究亮點」(Research Highlights)專欄裡,以《細胞分化:一個兩階段的過程》為題,報導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吳家睿研究組發表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2009年第2期的一項關於脂肪細胞定向分化的研究工作。

 

細胞增殖和分化是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兩個基本過程。人們通常認為,增殖狀態的細胞必須先退出周期才能進行分化。然而吳家睿研究組在3T3-L1細胞的研究中發現,以往的這個假設也許並不是事實。

 

3T3-L1脂肪前體細胞作為一種研究脂肪細胞分化的體外模型被廣泛使用。這項研究顯示,在細胞接觸抑制階段,3T3-L1細胞被許可獲得分化潛能,表觀遺傳因素可能參與了這個過程。如果在接觸抑制階段幹擾相應的表觀遺傳變化,隨後的分化效率將大為降低。更重要的是,這些表觀遺傳變化在細胞傳代過程中被保留。與此對應的是,獲得分化潛能的細胞則在細胞周期的不同時間點都可以被誘導分化。

 

這項工作揭示,脂肪細胞的定向分化過程可以分成兩個獨立階段:一是許可階段,細胞被賦予分化潛能。這個階段依賴於細胞周期的特定時相(接觸抑制期)。二是執行階段,獲得分化潛能的細胞在分化誘導因子的刺激下分化成為成熟的脂肪細胞。這個階段獨立於細胞周期,細胞無論處於細胞周期的哪個點,均可以被激活進行分化。

 

專家認為,這些發現給細胞命運決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同時也給治療肥胖的方法提示了一些可能的策略。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

 

《科學時報》 (2009-3-31 A3 進展)

相關焦點

  • 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可分化成脂肪細胞
    原標題: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可分化成脂肪細胞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發現,在發育過程中心外膜祖細胞可轉變成心臟周圍的脂肪細胞,這一過程在成體穩態心臟中並不發生,卻在心梗的模型中被再度激活。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研究》雜誌。
  • 脂肪細胞死亡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肥胖症中,脂肪組織發生動態重塑,包括體積增大(肥厚)和脂肪細胞數量增加(增生),免疫細胞浸潤,以及組織纖維化的發展,同時已有數據證實,肥胖期間脂肪細胞死亡明顯增加。然而,人們對在肥胖期間保護脂肪細胞不受控制的細胞死亡的機制仍知之甚少。
  • 上海生科院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在心臟損傷時分化成脂肪細胞
    9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周斌組的最新研究進展:Epicardium-to-fat transition in injured heart。
  • Diabetes:成熟脂肪細胞與前體細胞對話 共商分化「大計」
    2015年9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瑞士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細胞共培養技術和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了一些可以通過旁分泌或內分泌方式調控脂肪細胞分化的脂肪因子,這對於肥胖及相關代謝綜合症治療具有一定意義
  • 機體應激或能干擾脂肪細胞的分化過程
    2014年7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USM)研究人員使用實驗模型,首次表明當人體處於應激環境下或炎症反應過程中所釋放的代謝產物腺苷,能停止脂肪細胞分化過程(即脂肪幹細胞分化成脂肪細胞)。
  • 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劉萬生
  • 有理有據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可定向分化18餘種細胞類型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施沁等人,檢索了12年-17年120篇國內外的學術報導,通過《人臍帶華通氏膠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現狀與前景》[1] 一文,清晰闡述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分化能力。論文中指出,目前國內外文獻中記載的由人臍帶膠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成的細胞種類已達 18 餘種,其卓越的分化能力在不久的將來會給許多目前難以治癒的疾病帶來希望。
  • 癌細胞可轉化為脂肪細胞?看最新研究怎麼說—抗癌管家
    近年來,不斷有研究表明: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癌細胞具有可塑性,即具有在危險的生存環境中逃避免疫防禦,並對不斷變化的微環境做出反應的能力。 而上皮-間質轉化(EMT)在促進癌細胞的可塑性中起到主要作用,並允許癌細胞通過去分化和信號傳遞適應過程,逃脫化學療法和靶向療法,對化療及靶向療法產生耐藥性。
  • 研究發現脂肪前體細胞分化命運的重要調控機制
    1月1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時玉舫/王瑩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題為Scd1 controls de novo beige fat biogenesis through succinate-dependent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complex II 的研究論文
  •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目前,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及其分化沉積調控等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本文主要從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及其分化沉積調控的關鍵基因、信號通路等方面綜述了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的相關研究進展。1 、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在哺乳動物中,主要有棕色、米色和白色3 種脂肪細胞。
  • miR-17-5p調控低氧誘導因子1α介導脂肪細胞分化及血管生成的分子機制
    背景:miR-17-5p能夠調控脂肪細胞分化,但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低氧誘導因子1α能夠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基因轉錄促進血管生成,且對脂肪細胞生成具有調控作用,然而低氧誘導因子1α調控脂肪細胞分化和血管生成的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最新研究進展
    幹細胞移植成為有效幹預腦出血的新選擇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組織幹細胞,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它們源自中胚層,可誘導成骨細胞,軟骨細胞,成肌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和中胚層細胞(例如基質細胞)分化。
  • Nat Rev Mol Cell Bio:評論文章指出ES和iPS細胞可分化為脂肪細胞
    近日,國際著名評論雜誌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刊登的一項評論文章指出,Cowan和同事如今報告了一種有效且一致的方案,能夠將ES和iPS細胞分化為白色與褐色脂肪細胞。人類胚胎幹(ES)細胞和誘導多能幹(iPS)細胞都具有在研究疾病的模型中產生病人特定體外細胞的能力。
  • PNAS:成體脂肪細胞能夠分化形成多能性幹細胞,或可用於組織損傷修復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4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澳大利亞科學家們首次通過將成體骨骼或者脂肪細胞進行重編程,獲得能夠分化成任何組織的幹細胞,從而修復機體的受損組織器官。
  • 間充質幹細胞的三系分化及鑑定
    近年來國內外關於幹細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這其中最熱門的研究當屬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MSC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種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來源於胚胎發育早期的中胚層未成熟的胚胎結締組織。
  • JCMM: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與成脂分化平衡調控機制研究
    近期,《細胞與分子醫學雜誌》(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健康所戴尅戎院士組關於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與成脂分化平衡調控機制方面的研究進展。
  • 微重力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一大步 太空移民一小步
    本次天舟一號上搭載的實驗之一,清華大學紀家葵團隊負責的「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定向分化人類胚胎幹細胞為生殖細胞」實驗,意義正在於此。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生殖細胞以及分化機制這一個實驗名稱中,就出現了幾種細胞。我們可以看一下,人類胚胎幹細胞、生殖細胞,都是什麼。
  • 海洋細菌酶混雜催化功能的定向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傳統觀點認為,酶催化化學反應是非常精確專一的,但近年越來越多研究表明酶具有多種「兼職」功能,這種酶催化功能的非特異現象被稱為混雜性(Promiscuity)。酶的催化混雜性可為生物提供「兵器庫」,幫助生物適應多變的化學環境。在工業界,開發利用酶的混雜催化功能可幫助人們合成化學分子、修復汙染環境。
  • 孫成宜等進一步闡明脂肪細胞的來源
    近些年來,科研人員一直致力於研究這三種不同脂肪細胞的分化過程,即如何從脂肪前體細胞(Adipocyte progenitor)分化為富含脂滴的脂肪細胞(Adipocyte)。然而這項重組技術在脂肪分化研究中的應用一直存在瓶頸,這是因為當前的各項研究並未發現一種特異性的脂肪前體細胞的標記物。因此,無論是進行基因插入或是基因敲除,非特異性的Cre表達都有可能影響脂肪前體細胞之外的細胞或是組織的功能,進而影響研究結論。
  • 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的一大步 太空移民的一小步
    目前,對幹細胞的應用研究已在抗衰老、器官移植、疾病治療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許多成果。    根據所處的發育階段,幹細胞可以分為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細胞)和成體幹細胞(somatic stem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