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未名集團多地「畫餅」 部分百億級項目陷停工狀態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每經記者:滑昂 李少婷

100億元、120億元、200億元……在全國多個三四線城市,近年來出現了一家大手筆投資的「金主」——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這家名頭響亮的企業帶來的也多是時下熱門的大健康、生物科技類項目。

取名自聞名的北大未名湖,官網稱乃「北京大學三大產業集團之一」,但未名集團實控人是間接持有公司54.6%股權的董事長潘愛華,「北大教授」則是他頻繁被提及的另一個重要頭銜。在未名集團多個項目上,北大校旗還與未名集團的旗幟一起被懸掛在顯著位置。北京大學方面作為參股方,通過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未名集團40%股權,並期待著資產的增值保值。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去年至今,未名集團及數家子公司多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其中甚至包括對小貸公司支付不能履行的情形。而公司在河北、安徽等地動輒宣傳總投資上百億的項目規劃宏大,近年已出現工程長期停滯、停工的情況。此外,潘愛華本人也被法院列入限制消費人員名單。這些跡象都表明,未名集團當前的資金狀況似乎十分緊張。

北京海澱區上地西路39號未名集團總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滑昂 攝

區縣裡的百億「金主」

北京大學,莘莘學子的嚮往,未名湖前四季遊客交織。

未名集團,就起家於這所國內頂尖學府內。據其官網介紹,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北京大學三大產業集團之一,主要從事生物經濟體系的建立和生物經濟產業的發展,重點投資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服務、生物智造六大領域。

近兩年,未名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未名醫藥(002581,SZ)則更為「知名」。那是因為2018年,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生物),與其持股26.91%的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的另一股東科興控股(持有北京科興73.09%股權),圍繞北京科興的控制權之爭爆發並引發多方關注,至今兩方未能和解。

截至今年6月30日,未名醫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27.88億元,其中未名集團持有未名醫藥26.86%股權。但事實上,通過借殼萬昌科技上市的未名醫藥,在整個未名集團的版圖中,所佔規模比例並不算高。

據北京大學官網,未名集團最早是以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為依託建立。未名集團官網則顯示,公司前身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於1992年建立,公司三位創始人中就包括潘愛華。

2004年,未名集團完成改制工作。近年,公司將自身定位為「世界生物經濟策源地」。官網上的一張未名集團基地分布圖顯示,其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等共計15個省級行政區建立基地,規模宏大。旗下項目,則包括北京北大生物城、合肥半湯生物經濟實驗區、保定通天河生物經濟示範區、長沙未名前沿科技園等。從這些項目名稱可看出,未名集團在全國多地布局的大多是各類產業園區。這些產業園,遵循的是未名集團「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引領發展」的發展思路,其中多個項目號稱建成後產值將達千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公開信息進行不完全統計,2010年後,未名集團及子公司在全國多地的項目累計計劃投資額近1000億元。而這些項目,大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新設立的開發區,或者成為某個縣城裡的「一號工程」。

數據來源:公開報導 製圖:滑昂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各地媒體對當地政府與未名集團籤約的報導還發現,未名集團在各地開發的各類「生物經濟示範區」、「健康產業園」等園區,部分含有「酒店及會議中心」、「健康養老」、「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這些設施,更偏於傳統意義上的房地產開發。而生物科技項目中涉及的一些如CAR-T細胞治療等前沿布局,因國家相關政策尚未放開,目前全國範圍內都很難產業化和商業化。

多地「畫餅」後項目建設卻緩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前述宣稱投資上百億的部分項目,在籤約後,有的甚至連一鍬土都沒挖便沒了下文。

長春未名生物經濟示範區就是其中之一。《長春日報》曾報導,2016年12月,長春新區管委會與未名集團籤約,由未名集團投資約200億元建設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裡的長春未名生物經濟示範區。按當時的報導,項目原本在2017年春季開始動工。

後來,針對該項目便沒了更多官方披露信息。近期,記者前往未名集團在長春的辦公場地時,被物業告知該公司已在今年4月退租。

「現在項目已經推進不下去了。」長春高新區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其介紹,當地與未名集團籤的僅僅是一份框架協議,而未名集團希望長春高新區能夠對照安徽巢湖的標準,給予公司一些政策優惠,雙方最終沒能達成一致。

未名集團在山東濟南的項目籤約後推進似乎也不順利。據《齊魯晚報》報導,濟南市章丘區曾在2018年5月與未名集團籤約,將共建北大未名(山東)生物科技城。「項目現在暫緩,北大未名正在尋找合作方。」章丘區投資促進局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其沒有透露項目暫緩的具體原因。

未名集團官網信息稱,公司計劃在2020年前全部建成的千億級產業園共三個,分別為合肥半湯未名生物醫藥產業園、保定通天河未名生物經濟產業園、北戴河未名生命健康產業園;並將在2030年分別達到年千億產值目標。

通天河未名生物經濟產業園已經停工的廠房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滑昂 攝

這三大產業園實際建設情況又如何?8月間,記者進行了探訪。

2013年,未名集團與合肥巢湖經開區(後改名為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8月,佔地1532.12畝的安徽未名項目一期開工,並在2016年4月建成。今年8月,記者在當地採訪發現,該項目已經竣工40個月的廠房卻基本停留在當初落成的狀態,而二期工程在2017年4月奠基後便沒了下文。

2015年8月,未名集團與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籤約,雙方隨後共同出資3億元成立了秦皇島未名健康城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內的國際健康城。根據此前約定,雙方將在2至3年內完成1平方公裡的開發、4至5年內完成5平方公裡的開發。該項目還計劃2020年產值達到100億元。

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未名北戴河國際健康城國際健康中心已經建成,該園區的大門處寫有「聯合國亞太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國家級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和「北戴河國際健康城國際健康中心」三個名稱,且掛有未名集團公司標識。項目一名員工稱,園區已經對外營業。但記者發現,包含有生殖醫學中心、細胞製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的北戴河未名國際健康城卻鮮有顧客。

未名生物官網2015年9月一篇名為《未名集團與北戴河新區合作開發北戴河國際健康城》的文章顯示,國際健康城總規劃面積55平方公裡,「擬合作開發健康城核心區域範圍約20平方公裡」。但該表述被北戴河新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否定,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戴河國際健康城)以後要有什麼項目入駐,再單批」。他同時表示,未名集團只是進入比較早,但並沒有獲準單獨開發核心區地塊。

三大項目中,相比前兩者,保定通天河未名生物經濟產業園的情況最糟。2014年,未名集團與保定市籤約,在保定唐縣建設古北嶽生物經濟示範區項目(後改稱保定通天河生物經濟示範區),項目計劃投資120億元並在5年內打造一個集醫藥生產、生態旅遊、健康養老等多功能。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地見到,除項目辦公區建成外,園區僅僅啟動了規劃圖中C1區的醫藥產業基地建設,但停工已有一年半。

北大期盼資產保值增值

旗下項目建設進展不如預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調查過程中,未名集團保定、巢湖兩地項目受訪的工作人員都表示,資金出現緊張導致項目進展不順利。

同時,外界也可從未名醫藥的公告中發現未名集團出現了資金問題。去年9月,未名集團所持上市公司48萬股股票被強制平倉。而據未名醫藥今年8月24日公告,未名集團所持佔上市公司總股本26.73%的股票已全部被法院凍結及輪候凍結。

這些跡象都表明,未名集團的近況已與此前幾年在各地投資時的狀況迥異。

或因為未名集團與北大的關係,在引進未名集團項目時,部分地方政府往往給予重點關注。

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網「省內要聞」版塊,一篇介紹北戴河未名國際健康城項目籤約的報導,標題直接使用了「北戴河新區牽手北大」的措辭。今年7月,江蘇省徐州市領導密集拜訪北京企業,當地媒體的報導中,未名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醫藥(600056,SH)等央企和央企控股企業一同並列。

未名集團在擴張過程中,「北大」顯然是其金字招牌。公司官網的介紹、多地項目上飄揚著的北大校旗、潘愛華北大教授的身份等,這些都讓其與北京大學進行了綁定。

但相較而言,未名集團的註冊資本為5437.14萬元,與同被列為「北大校企」的北大資源集團及北大方正集團的數億註冊資本相比不在一個量級。從股東結構來看,潘愛華通過持股91%的海南天道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持有未名集團總計54.6%股權,而北京大學通過旗下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未名集團40%的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開資料顯示,未名集團董監高成員中,董事長潘愛華及董事趙芙蓉兩人,以及監事會主席羅德順擁有北京大學背景。

北京大學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官網則介紹,「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對北京大學經營性資產行使出資人的權利,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但若未名集團的狀況不佳,北京大學的資產保障和「北大」品牌是否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外界關注所在。

目前,未名集團的資金狀況似乎並不佳。啟信寶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未名集團共有346條風險信息,僅2019年,未名集團被各地法院列為被執行人24次。同時,公司還3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這其中甚至包括未名集團欠小貸公司4950萬元全部不能償還。

巢湖未名生物醫藥產業園一期至今未正式投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此外,安徽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河北通天河未名公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湖南北大未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未名集團下屬企業,也因不能償還債務,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潘愛華也因此成為被限制消費人員。

去年10月,因未能按時償還華興銀行深圳分行借款,未名集團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上地西路39號的4幢房產被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一審裁定準許拍賣、變賣。

「北京大學因此受到影響,或是避免不了的。」四川舟楫律師事務所律師姚飛告訴記者,「未名集團是有限責任公司,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參股40%,如果出資已經到位,就應該承擔有限責任」。此外,姚飛認為,北京大學有權利追究投資人的責任,「因為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屬於國有平臺,要保證國有資產不能流失」。

未名集團資金緊張跡象明顯,此時北京大學有何應對措施?北京大學宣傳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屬於獨立法人,在管理上與北京大學並不是一回事」。其工作人員建議記者直接採訪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方面僅對記者的採訪訴求進行登記,並未就記者發至其主管部門北大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的採訪函進行回復。

實際上,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曾下發文件對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提出指導,要求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投資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公司,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和國有資本參股公司及所屬各級企業納入改革範圍。這些單位或將被清理關閉、脫鉤剝離,也可能被保留管理和集中監管。

就未名集團資金狀況、多地項目進度延期等問題,9月至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聯繫未名集團方面,並發送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能獲得相應回復。

相關焦點

  • 北大未名集團又陷風波!已四次成「老賴」,部分百億項目停工
    來源:德林社文 | 楊萬裡北京大學,莘莘學子朝聖之地。當散步在未名湖畔,遊客感受到的是學術氣息,而金融圈人士感受到是一股商業、科技之風。北大學府內,曾孕育出多家企業,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 北大未名集團保定百億項目停工 曾為唐縣一號工程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北大未名集團保定百億項目停工本報記者 晏國文 閻俏如 保定報導「到2020年,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這是北大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的三大預言之一。不過,面對即將到來的2020年,號稱「世界生物經濟策源地」的北大未名集團卻陷入困境:多個百億級投資項目停工爛尾,數十家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潘愛華本人也多次被多地法院限制高消費。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北大未名集團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的通天河生物產業園。
  • 項目停滯、股份凍結、欠薪,北大未名集團隱現崩盤跡象
    出品 | 新財報研究員 |財報君圖片來源:未名集團官網北大未名集團近期醜聞不斷:全國多地上百億項目停滯、欠薪、董事長潘愛華多次被限制高消費、集團及數家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北大未名董事長潘愛華曾作出預言:2020年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
  • 國資入局北大破產校企背後:實控人是如何搞垮北大未名集團的 ...
    而據未名醫藥公告,未名集團以26.73%的持股比例控制未名醫藥,目前這部分股票已全部被法院凍結及輪候凍結。北京大學四大產業之一的未名集團,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不切實際地盲目擴張,而後資金鍊斷裂,導致了未名集團破產。」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馮立果對《企業觀察報》說。
  • 北大未名集團醜事纏身:百億項目停滯,董事長被爆學術造假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劉碎平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全國多地上百億項目停滯、董事長潘愛華多次被限制高消費、集團及數家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最近,這家與北京大學深度捆綁的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未名集團)被爆出資金緊張、債務纏身。
  • 國資入局北大破產校企背後:實控人是如何搞垮北大未名的
    未名集團以北大生命科學院為依託建立,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2004年完成改制後,未名集團將自身定位為「世界生物經濟策源地」,並宣布計劃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三個千億級產業:合肥半湯未名生物醫藥產業園、保定通天河未名生物經濟產業園、北戴河未名生命健康產業園;並將在2030年分別達到年千億產值的目標。
  • 北大未名集團年底再暴雷:吃警示函、佔用上市公司資金5億
    因信披違規,12月30日,未名醫藥公告稱,控股股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 ,及包括董事長潘愛華 、總經理丁學國等一眾高管收到了證監會出具的警示函。佔用上市公司資金5億用四款新藥+200萬株人參償還同一天,未名醫藥的另一份公告裡,詳細披露了未名集團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詳情。經未名醫藥自查並與未名集團核實,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未名集團佔用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廈門未名及其子公司天津未名自有資金餘額共計5.07億元。
  • 聶瑞平會見北大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一行
    21日,市委書記聶瑞平在保定市會見北大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一行,雙方就通天河生物產業園區推進事宜進行了深入交談。    聶瑞平首先對潘愛華一行來保表示歡迎。他說,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保定具備先天優勢,應當有所作為。當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廣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激情煥發。
  • 未名集團巢湖項目未了局:籤約六年至今無產值 未名醫藥「救場」
    每經記者: 彭斐 安徽巢湖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張海妮相比於早期允諾的200億元投資,未名集團在巢湖的投資,如今已按下暫停鍵六年前,初到巢湖的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或北大未名),為當地生物經濟發展畫下的藍圖,一度讓這個湖邊小城欣喜若狂。
  • 北京基因組所與合肥市、北大未名集團共建未名-BIG聯合基因研究院
    10月23日上午,由合肥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的「未名-BIG聯合基因研究院」項目在安徽省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正式籤約。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文濤,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愛華、北京基因組所所長薛勇彪等出席並見證了籤約儀式。
  • 募投基金退出難 未名醫藥大股東重組後或與北大脫鉤
    除此之外,大股東未名集團還曾聯合多家金融公司在體外投資了多個醫藥項目,擬通過被上市公司收購等方式退出,但自2019年以來,這些項目多數未能順利退出,涉及到的機構主要有國泰元鑫、淨璽投資等。據《紅周刊》記者了解,目前未名集團正在積極進行資產重組,預計在今年10月完成,其後或與北大脫鉤。
  • ...集團有限公司等持有的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100%股權項目評估報告
    淄博萬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發行股份購買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持有的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100%股權項目評估報告 報告編號 滬東洲資評報字【2015】第0338256號 委託方 淄博萬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北大未名集團與國家開發銀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本報訊 7月23日上午,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市分行正式籤署雙方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籤約代表為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愛華博士和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賈曉軍女士。
  • 未名集團資金緊張背後:老闆是北大教授,有近百公司,曾被指涉黑
    圖@視覺中國作者丨市界 沈淼編輯丨朗明10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未名集團)在河北、安徽等地有多個投資上百億的項目,宣傳規劃宏大,但是其中工程出現長期停滯的情況。報導稱,未名集團當前的資金狀況出現緊張。
  • 未名醫藥受深交所譴責 法院準北大未名生物拍賣所持未名醫藥股票
    近日,未名醫藥可謂風波連連,先是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公開譴責處分的決定》的公告,接著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申請拍賣其所持有的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5720.4萬股。
  • 未名醫藥控股股東1.76億股被輪候凍結 停產重創業績
    12月4日,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醫藥」)公告稱,控股股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所持1.76億股股份被法院全部輪候凍結。公告稱,未名生物尚無法獲悉其股份被輪候凍結原因,被輪候凍結事項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但存在實控權變動風險。據悉,未名集團所持1.76億股佔比26.73%。
  • 未名醫藥:控股股東未名集團200萬股被輪候凍結
    每經AI快訊,未名醫藥(SZ 002581,收盤價:30.85元)7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控股股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股份200萬股被輪候凍結,輪候凍結期限為36個月。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未名集團持有公司股份約1.74億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6.38%,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法院凍結及輪候凍結約1.74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0%,佔公司總股本的26.38%。2019年年報顯示,未名醫藥的主營業務為製藥業務分部、化工業務分部,佔營收比例分別為:99.99%、0.01%。
  • 山東未名生物醫藥及董事長、總經理等4位高管收證監會警示函
    與此同時,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愛華、總經理丁學國、財務總監賴聞博、董事會秘書王立君也因未能忠實、勤勉地履行職責,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 以「未名學者計劃」為名,北大開啟「拔尖計劃2.0」
    北大已申報7個學科作為「未名學者基地」,分別是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基礎醫學和中國語言文學。這意味著,北大將人文社會科學(即中國語言文學)和醫學(即基礎醫學)首次納入拔尖人才培養項目中,拔尖計劃將走出北大校本部,拓展至北大醫學部; 每個基地都將設置一名首席教授和由首席顧問教授、校內指導教授和校(國)外指導教授組成的三人專家指導組。
  • 未名醫藥子公司投建生物科技研究院 加大生物藥研發
    未名醫藥稱,北大生物與北大生物科技研究院資源和優勢互補,可以促進業務多元化發展,延伸企業價值鏈,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應對能力。就在同一日,未名醫藥發布公告,擬對北大生物增加註冊資本1億元,增資完成後,北大生物註冊資本變為4億元。此舉旨在加快北大生物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項目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