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德林社
文 | 楊萬裡
北京大學,莘莘學子朝聖之地。
當散步在未名湖畔,遊客感受到的是學術氣息,而金融圈人士感受到是一股商業、科技之風。
北大學府內,曾孕育出多家企業,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資料來源於天眼查
未名集團號稱北京大學三大產業集團之一,實控人是「北大教授」潘愛華。它是一家重點投資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和生物服務的企業。另外,未名集團在A股也有布局,控股上市公司未名醫藥(002581)。
近日,這家科技企業被爆出部分百億級項目陷入停工狀態,此前,四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所持未名醫藥股份也被司法凍結。
未名集團發生了什麼事?旗下未名醫藥又會遭受什麼影響?且往下看!
一、部分百億項目停工,被質疑涉足地產
自2010開始,未名集團及子公司在國內多地累計投資近1000億元。
如今,部分百億級項目要麼陷入停工,要麼投資成效不明顯,成了「畫餅」般的存在。
2013年,未名集團與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籤約,擬建設合肥半湯未名生物醫藥產業園。到了今年8月,已竣工40個月的廠房卻處於停滯狀態。
2014年,未名集團與保定市籤約,擬建設保定通天河未名生物經濟產業園。不過,該項目規劃圖中C1區的醫藥產業基地建設已停工一年半。
2015年8月,未名集團與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籤約,擬建設北戴河未名生命健康產業園。不過,這個包含有生殖醫學中心、細胞製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的產業園卻沒能吸引大量顧客。
2016年12月,未名集團投資約200億元建設長春未名生物經濟示範區。由於在政策優惠上有分歧,項目未繼續執行。
2018年5月,未名集團與濟南市章丘區籤約,擬建設共建北大未名(山東)生物科技城。不過,該項目又被按下暫停鍵。具體原因尚未公布。
另據每經新聞報導,未名集團投資的部分項目包括了「酒店及會議中心」「健康養老」「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每經新聞指出,這些「生物經濟示範區」「健康產業園」等投資項目更偏向傳統房地產開發。
那麼,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未名集團為啥頻頻涉足房地產項目開發呢?
事實上,除了未名集團,很多A股上的科技上市公司也熱衷於投資房地產。
去年,科大訊飛長期侵佔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土地事件被央視曝光,是否隱藏著「土地生意」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不完全數據顯示,A股606家科技公司涉足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司已從2013年的134家增加至2018年的275家。投資總額從115.02億飆升至280.11億。
可以看出,在暴利誘惑下,房地產成為不少上市公司的優質投資標的。
值得深思的是,當代表國內的高端產業的科技企業對房地產興趣濃厚,難道不應該擔憂嗎?
有人提出質疑,未名集團耗資數百億,到底是布局科技產業還是地產產業?
二、未名集團4次成「老賴」,旗下上市公司被牽連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0月17日,未名集團共有265條司法風險,其中法律訴訟達170條。
資料來源於天眼查
從去年7月至今,未名集團被各地法院列為被執行人25次,且4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
當控股股東未名集團陷入風波,旗下上市公司未名醫藥也被牽連,直觀的表現是股價承壓。
數據顯示,目前未名集團已經累計質押所持未名醫藥1.77億股,佔持股比例高達99.8%。當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超90%,一定程度能反映其面臨著資金困境。
再來看未名醫藥的相關公告:2018年9月,未名醫藥公告稱,因股價持續下跌,控股股東未名集團所持48萬股股票被強制平倉。如果未名集團有充足資金補倉,或許不會出現強平現象。
資料來源於上市公司公告
2019年8月24日,未名醫藥公告稱,未名集團所持公司全部股份被法院凍結及輪候凍結。不過,公告中未披露具體原因。
在未名集團釋放的利空消息衝擊下,未名醫藥在市場上表現不佳。
年初以來,其股價持續低迷。自4月份創下11.84元高點後,股價便一路下跌,最低跌至5.5元。
截至10月17日收盤,未名醫藥的市值為49.4億元,市盈率為96.3倍。
結語
作為和北大掛鈎的企業,未名集團披戴著光環。
但經營企業和搞教育不一樣,商業領域沒有陪伴,只有向前狂奔的競爭對手。跟不上,就會失去「超車」機會。
面對陷入風波的未名集團,也許老百姓會說,騎驢看帳本,走著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