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壽命一般是多久?這個問題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為,他們能活多長時間跟體型大小有很大關係。不少人都說,體型比較小的蛇都只能活2到5年時間,但這個說法就不準確了。因為,大多數蛇從出生發育到性成熟,就已經耗去了2到3年時間,如果還來不及繁衍後代就死了,那它們早就滅絕了,哪裡還會出現在地球上。
雖然蛇是變溫動物,對生存環境的常年溫度有一定要求,但它們會充分利用棲息地的環境特徵,這也是為什麼有的蛇會直接在地面生活,但有的蛇會在樹上、水中或洞穴中生活。截至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出土的蛇化石擁有七千多萬年的時間,它原本深埋於中生代白堊紀的底層內。你一定很難想像,蛇在地球上的進化史已長達1.3億年,即便是現在看似無所不能的人類,也就在地球上出現了幾百萬年時間而已。
當然,跟我們人類一樣,蛇類動物也有所謂的平均壽命,科學界普遍認為蛇的平均壽命在20年左右。眾所周知,人的壽命首先取決於基因,然才是後天生活環境對個體的影響。而蛇的壽命同樣也不例外,而覺得蛇的壽命長短的「基因」因素,其實就是這個物種的體型大小。
整體來說,在自然界中,雖然每個蛇種的壽命長短都有所不同,但小型蛇種會沒有大型蛇種活得更久,前者多為10年左右,而後者則可以達到20到30年、甚至更久。與此同時,由於自然棲息地環境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人工飼養的蛇類動物往往會比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相同蛇種活得更久。
或許你很難想像,蛇竟然是一種跟蜥蜴親緣關係特別親密的類群,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蛇很可能就源於蜥蜴,只不過是當時的蜥蜴出現了四肢退化和身體延長之後的一個分支。很多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的物種都已經消失,但蛇類動物至今在地球上已然至少存在3425種,而我國境內分布的蛇類動物大約有241種,並且,這個數字還在隨著時間的遞進而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蛇類動物在地球上的分布也很廣泛,只要不是南極和北極這樣的極端環境,幾乎都多多少少的分布著某些種類的蛇類動物。而就我國而言,蛇的分布範圍雖然幾乎遍布全國,但更多的蛇種都生活在長江以南,呈現出由北到南、數量和種類逐步增多的趨勢。比如,在四川和湖南境內分布的蛇類動物達到了60種以上,而在內蒙古和新疆分布的蛇類動物則往往不超過10種。
當然了,雖然蛇類動物的種數量很龐大,但也有因為環境變化和人類捕殺導致的部分蛇種瀕臨滅絕的問題。比如, 有「蛇中大熊貓」之稱的莽山烙鐵頭,這是一種成年之後普遍身體長度可達到2米的蛇種,它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莽山原矛頭蝮,也是一種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境內的毒蛇,更是國際上的一級優先保護動物,而湖南宜章縣莽山更被成為蛇類動物的王國。
可能對於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來說,如果突然出現一條蛇,並不會讓人感到很詫異。然而,蛇的視力雖然普遍不好,但它們卻可以因為你腳小的一點動靜就準確鎖定位置。儘管蛇類動物一般不會無緣無故攻擊人類,尤其是當它們感覺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有一些蛇是會在咬人的時候釋放出毒液的,所以,當我們遇到這類蛇的時候一定要格外小心。
在我國範圍內,海蛇、舟山眼鏡蛇、尖吻蝮、圓斑蝰 、 金環蛇、眼鏡王蛇、 銀環蛇、 原矛頭蝮、 白唇竹葉青、白眉蝮被稱為中國十大毒蛇。它們無一例外地都是初級狠毒的捕食者,不僅身體可以分泌特殊的毒液,就連性格也十分狡猾。很多人都誤以為,毒蛇本身就有毒,其實,毒蛇的毒液只有在人體的血液中才能發揮作用,如果一個人的口腔中沒有創傷,那麼,直接喝下蛇的毒液也不會產生不適。而人被毒蛇咬了之後出現後續反應,也是因為從毒蛇毒牙流出的毒液滲入了人體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