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交易的最高境界,一定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2020-12-08 騰訊網

交易的最高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中的第4章。

這是偉大的孔子自述其人生思想境界進階過程。

而做交易,就是做人。在我看來,做交易的境界提升跟孔子所言的過程極其相似,做交易的最高境界,也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1、而立

首先,之前我們討論過:只有當一個交易員認識到了「走勢是不確定的」時,投機大門才算真正的打開。

因為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之前沉寂的那個以「預測」為核心的領域完全是錯的。

自己是完全被欲望牽引,在一個紛繁複雜,充滿謬誤的幻境中完全迷失了自己。真實的交易並不是尋求所謂的無敵的聖杯,真實的交易,是處理未來的不確定性。

他忽然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方向,他知道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他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和未來該走什麼樣的路,他達到了而立的境界。

他開始拋棄之前所依賴的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他開始完全的依靠自己。

2、不惑

而立之後的交易者,他在不確定的領域中不停的去嘗試尋找出自己的模式。

在各種各樣的經歷中,他開始洞察到了越來越多的真相,他開始接觸到了不確定性的核心,他開始發現,那些表面的繁華背後隱藏著無盡的寒意。所謂的誇張收益,所謂的投機天才,所謂的驚人戰績,很多都是不確定性氣運加身的結果而已。

他於倖存者偏差,不可證偽,隨機混沌橫生的領域中,清晰的意識到了風險和收益的關係:盈虧同源,風險與收益從來不會分離。

他開始不惑。

別人吹噓到天上的方法他開始嗤之以鼻,任何不著邊際的方法都無法讓他沉迷。他開始明白,什麼叫做眾人皆醉我獨醒,他開始於孤獨中繼續前行。

3、知天命

人,生來渴望自由。在交易中,我們擁有最大化的自由,然而,自由其實是交易中最大的陷阱。

很多交易者在經歷了自己自由交易帶來的悲慘結局之後,深刻的意識到:想要在不確定的領域中想要真正的長期持續存活下去,需要依靠的是規則。既然不可預知未來的走勢,那麼就以規則高效應對即可。

以規則生成的確定邏輯,去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他知道,所謂的交易中最完美的處理方式,最完美的處理標準,就是交易規則。入場規則,出場規則,資金管理規則。

於是,他開始知取捨,不臆測,盡人事,聽天命。在我看來,達到了這一步的人,都可以稱為交易高手。

他們在深刻的認知支撐下,做出了大量的取捨,他們開始認清真相,放棄了自己對行情走勢的個人臆測,以走勢為王。他們開始構建自己的交易規則,構建自己的交易系統,摒棄噪音,開始一致性的執行。

然後,以最大的耐心等待行情的到來。

他們明白,自己所能做到的是有限的,真正想要實現盈利,靠的是行情給你機會。東風來了,才能崛起。

他們達到了交易的聽天命境界。

有些事情你能做到,而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可以達成的。他們放棄了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堅持運行自己正確的交易邏輯,通盤無妙手,規則行天下。

4、耳順

在堅持運行了自己的交易系統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得到了不確定走勢帶來的各種反饋,他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規則的力量,他們對交易邏輯才是盈利根本的理解越來越深刻。這個時期,他們會明白:邏輯正確即有正向預期,而正確的邏輯,又有無數種實現方式。

回撤10%還是回撤30%出場?均線出場,算法出場,高低點出場,這些都無所謂,只要他們能夠堅持的輸出具有正向收益預期的交易邏輯,都可以實現盈利。

他們對於不確定性的理解,他們對於盈虧同源的理解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一套方法,一眼可窺透其根本,他們開始不在拘禁於細節。他們開始中庸,他們開始包容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方法。

他們達到了耳順的境界。

5、從心所欲不逾矩

所謂的規則,在建立的初級,其根本作用是限制自由,明確邏輯優勢。在交易的初級,交易者和規則的關係是依靠。

他依靠規則帶來的「確定性」。

在前期,最大的挑戰是執行,因為他們依然要面對周邊環境和氣運加身者所帶來的無盡誘惑。然而,在無數次的執行自己的交易規則的過程中,在經歷了無數次牛熊轉換,震蕩趨勢的過程中,一個交易者對其規則的理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地步,他的行為基本深刻的融合了自己的理念。

他不在需要規則的刻意幫助,因為規則的真正好處他已經完全掌握,他的交易行為,他的一舉一動,全都是規則的影子。也就是說,他由之前的依靠規則,達到了完全掌控規則的境界。

這個階段,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此,一念起,即為交易。

交易的智慧,醍醐灌頂:「阻力最小」的秘密

在這個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均遵循著「阻力最小」原則,儘管我們很多時候並未留意。

光與水的智慧光是節約時間的典範,它永遠以最短路逕行進。在真空中,光以30萬千米/小時的速率沿直線傳播;反射時,光所走過的路線,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折射時,入射角與折射角的比例,與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保持著特定關係。光的行為,取決於介質的根本結構,光在介質中始終以「阻力最小」的方式傳播,任何一條其他路徑都是「彎路」。

再來觀察水。水的智慧,遠非世間常人所能及。河道寬,則水流緩慢;河道窄,則水流湍急;水的行進路線也取決於河道結構,或直或彎。若水流遇到一塊巨石攔路,它不會去「努力翻越」,而是明智地繞道而行。

努力乃痛苦之源麼先問個問題,你喜歡交易嗎?你為交易努力過嗎?現代教育崇尚努力和競爭。宣傳名人早年充當「拼命三郎」的報導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是這樣嗎?讓孩子每天比別人多練兩個小時鋼琴,將來他就能成為莫扎特?比別人多畫兩個小時的畫,就能成為達文西?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沒錯。但不要小看那1%,它決定了剩下99%的汗水的性質。擁有這1%,努力便是成功之源;缺少這1%,努力只能成為痛苦之源。

努力,即試圖用強大的意志克服「最小阻力」的約束,與環境和自身心境對抗。從這個意義來看,天才或許從來都沒有「努力」或「勤奮」過,在常人眼裡是在做拼命三郎,但事實上他們不過是順應自己心靈的召喚而已。半夜12點,小莫扎特在練琴;凌晨1點,在父母棍棒驅使下的一個小男孩同樣在練琴。外表相似的行為背後,是全然不同的結構。前者在享受整個音樂行雲流水的過程,後者或許僅僅出於不願挨打的目的。「順心」根本無需努力,只有「違心」才需要努力。愛因斯坦曾說:「我從來沒有工作過一天」。如果您發現自己每天工作都不開心,都在努力克服許許多多的障礙,一切只為等待發薪日,那麼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您不是做這件事的天才。

畫家每畫一筆,想著這一筆能給自己帶來多少財富,他不會是一個好畫家;不熱愛足球,只希望藉助踢球讓自己擁有豪宅的球員,不會是一個天才球員;立志要得諾貝爾獎的人,一定得不了諾貝爾獎;不能享受投資和交易的過程,只求在交易中快速獲利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好的交易員。

更看重「享受過程」,還是更看重「享受結果」,或許正是少數成功者與多數失敗者之間的根本差異。克服內心的掙扎,試圖用「努力」來麻痺神經,從交易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逆勢。那些讓您徹夜難眠的交易單,十有八九會以虧損收場,因為很明顯,您已經不是在享受過程了,而是在被整個過程煎熬,不斷地寄希望於這個過程早點結束,好讓自己最後得到「煎熬的回報」。不幸的是,人的心靈往往是最準確的羅盤,逆勢而為不僅讓整個過程痛苦不堪,而且結果也往往不盡人意。

改變結構,方能改變結果以努力作為手段的行為是治標;唯有改變結構方能治本。這猶如治水,堵不如疏。要想改變河流的走向和強度,必須在河道上做文章。不想讓水太急,可以把河道修寬一些;一味封堵可能決堤;而積極疏通反能引水灌溉農田。

對個人而言,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那麼這時最需要的是自省,而不是「繼續努力」。換一份工作,換一個環境,從結構進行調整,要比運用意志力重要得多。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搞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做什麼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讓姚明去打桌球,巴菲特去做中文系教授,恐怕他們再怎樣努力也難以獲得現在的成功。一旦尋找到這份上帝安排的職業,就找到了心中的「勢」,從而順勢而為,為過程而快樂,而非為了得到一個結果委曲求全。

對交易者而言,必須認識自身結構——性格與心理;認識市場結構——趨勢理論與波浪理論,做到知己知彼。市場是自然的函數。穩定獲利的途徑,也註定是一條阻力最小的通途;而非讓人心力交瘁的戰場。

成交量

分析成交量的變化,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幫助呢?

分析個股對市場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說明越有吸引力,價格波動幅度可能會越大。

分析個股的壓力和支持價格區域: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說明趨勢將在這裡產生停頓或反轉;

觀察個股的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域的方向:當價格走出成交密集的區域,說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暫時的統一,如果向上走,那麼價格傾向於上升;向下走,則傾向於下跌;

觀察個股成交量在不同價格區域的相對值的大小,判斷趨勢的持續性。

股票成交量基本概念

成交量是指一個時間單位內對某股票交易成交的數量。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且價格上漲的股票,趨勢向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一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階段,市場交投不活躍。成交量是判斷股票走勢的重要依據,對分析主力行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成交量運用四大要點

縮量跌後,成交量放大,有反彈的可能。

縮量漲後,成交量放大,有回調的需求。

縮量下跌,證明洗盤吸籌可能性較大。

縮量漲停,證明籌碼珍貴。

量價關係口訣:

高位放量就要跑,跑錯也要跑

個股在高位經歷了一段較大漲幅後,股價已經處於高位,但成交量不斷增加,個股股價卻一直停滯不前,表明此時已經出現高位量增價平的現象,大概率是主力開始出貨。

高位無量就要拿,拿錯也要拿

高位指的是股價處於或接近歷史高位,高位無量橫盤走勢,是典型的上漲中繼形態,此時不宜輕易出局。

低位放量就要跟,跟錯也要跟

低位放量是好事,通常是資金介入吸籌,後期上漲概率大。

低位無量就要等,等錯也要等

無量是因為主力還未做好拉升準備,一旦放量就是大幅拉升時。

量增價升,進場

這是比較常見的積極進場訊息。

量增價平,轉陰

成交量有效放大,但股價卻不成比上漲,通常就是轉陰訊息。

量平價跌,出局

個股股價持續下跌,成交量卻並未出現相應降低,大概率是主力已經開始出逃,股民也應及時出局。

量平價升,加倉

多空博弈下,一旦量能出現快速放大,則說明博弈中多方勝出,主力開始入場建倉。

量比怎麼看?為什麼選票首先要看量比

分時線與量比指標線在同一時期都形成上升趨勢,表明個股股價良性上漲,個股股價每一分上漲都得到成交量的支持,可以入場做多。

量比指標雙線順下它可以提示投資者獲利區間的所在,還可以幫助投資者迴避股價下跌的風險。量比指標形成下降趨勢,表示盤中的量能開始不斷減小,是資金撤離的訊息。

開盤時量比指標數值非常大,但是隨後出現連續下滑走勢,個股股價下跌途中可以看到,分時線形成狼牙形態,表明有資金在堅決出貨。

盤中短線快速上漲,同時成交量也在股價快速上衝過程中相應放大。但是想要連續性的上漲就必須得到成交量持續放大的配合,否則上漲行情不能延續,如果這樣,量比指標就必須形成明確的上升趨勢,但是量比沒有上升,反而下降。這表明當前的放量並不真實。

量比0.5成交量萎縮到極致,變盤隨時發生。

量比0.8--1.5成交量處於正常水平。

量比1.5--2.5溫和放量,將會延續原有趨勢。

量比2.5--5明顯放量,可以採取相應行動了。

量比5--10放巨量表現,趨勢已到末期。

量比>10極端放量,趨勢已經到默契,可以考慮反向應用。

放量:如果股價也處於溫和緩升狀態,則升勢相對健康,可繼續持股,若個股股價下跌,則可認定跌勢難以在短期內結束,從量的方面判斷應可考慮停損退出。

主力在成交量上最難作假。成交量無非有兩個方向,一是放量,二是縮量。主力只可能把成交量做大不可能做小成交量。

主力在拉升個股的最後階段會儘量對倒把成交量放大很大,目的就是為把散戶吸引進來,調動散戶的追漲熱情,然後主力藉機出貨。

但是主力出貨都是很短時間的,不可能一直把成交量放的很大,成交量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所以主力持續的放量也是需要成本的。

主力單方面是不可能做出縮量的。

股票中有兩種勢力,主力和散戶。

主力在洗盤初期,主力不出貨,但是散戶在出這個時候成交量是放大的,在洗盤的末期,主力不出,散戶也不出,這個時候縮量就形成了。

所以縮量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縮量甚至極致縮量作為進場點是很準確的。

關於成交量的股諺有:量在價先,即天量見天價,地量見地價;底部放量,閉眼進場。

所以說把成交量作為交易的依據,可靠性相對來講還是比較準確的。

MACD口訣:「負區金叉」看漲,「正區死叉」看跌

股市的MACD,對於股民來說幾乎家喻戶曉,甚至到了人人都掌握了它的地步。但若是要真利用好它卻是不太容易的,MACD是一個趨勢指標,MACD在關注趨勢轉變的同時,也兼具了監測趨勢發展的作用。

我們就用MACD指標中紅柱、綠柱的變化來判斷蠟燭線所顯示的價格趨勢狀況,以此來決定交易時機的把握。

MACD如何用?首先看MACD是如何構成的。表面上,MACD有白線和黃線各一,紅柱和綠柱。

現在讓我們來改一改,把「紅柱和綠柱」換成「線」,看看效果如何。

有點看不慣,但更直觀,「紅柱和綠柱」變成了紫色的線。

而且這裡我們注意到一條以前未留意過的線,就是「0軸」。

0軸就如「楚河漢界」,把MACD分成強區和弱區,上為強,下為弱。

黃白兩線的走勢,分成金叉和死叉。

它們的關係,就如下圖:

然後帶著這關係,看圖

「負區金叉」,看漲;

震蕩,「負區金叉」,看漲;

「正區死叉」,看跌;

「負區死叉」,看漲;

震蕩,「正區死叉」,看跌。

上圖,隱藏著一個MACD重要的知識點,就是背離。

個股股價創新低,紫色線(紅柱和綠柱)沒跟著創新低,這就是背離。

如果你在第1點進場,那麼可以在第2點時加倉,然後在第3點撤退。一般來說,MACD的背離比較可靠,成功率也高。

MACD「反映」慢,屬於趨勢指標,很難用在短線上,當然,可以用30分鐘圖或15分鐘圖來應用,現在只說在日線圖的操作。但MACD最好用的是周線圖,用周線圖選出合適的個股,再從日線圖找到進場的好時機。

周線上的指標,可信度比日線上的高,有一個說法是「小周期要服從大周期」,就是說投資者要從中長期來布局,穩步建倉,而MACD,正適合用在中長線上。

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不能先戰而後求勝。投機的核心就是儘量迴避不確定走勢,只在明顯的漲勢中下注。並且在有相當把握的行動之前,再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止損位擺脫出局),以防自己的主觀錯誤。做交易,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

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股票投機講究時機和技巧,機會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機會就撈一票,沒機會就觀望,離開。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就不要輕舉妄動。與鱷共泳有風險,入市撈錢需謹慎。

做交易,最忌諱使用壓力資金。資金一旦有了壓力,心態就會扭曲。你會因為市場上的正常波動而驚慌出局,以至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會因為受制於資金的使用時間,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孤注一擲,最終滿盤皆輸。資金管理是戰略,買賣股票是戰術,具體價位是戰鬥。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敗了,但只要把這六次交易的虧損,控制在整個交易本金20%的損失內,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哪怕用三次小賺,去填補整個交易本金20%的虧損,剩下一次大賺,也會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無法控制市場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勢中浪費精力和情緒。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要擔心的是你將採取怎樣的對策回應市場的變化。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正確時,你獲得了多大的利潤,當你錯誤的時候,你能夠承受多少虧損。入場之前,靜下心來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專業技能支撐自己在市場中拼殺,想想自己的心態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

貴在思考,成于堅守

股票交易中,90%以上的投資者都會被虧損而困擾,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交易方法。雖然市面上不乏有各種實盤交易冠軍的交易方法或者思路可供分享,但這種拿來主義顯然沒有給大家帶來實際的效果。為什麼?原因不在交易方法本身,而是貫徹這種交易方法的人的能力,更多的是考驗交易者百鍊成鋼的條件反射般的理解力和執行力。

一種盈利(小虧大賺)的交易方法的形成,是在不斷地交易試錯(各種行不通),不管的改進,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取捨過程中逐漸成型的,無不是建立在成千上萬個犯錯的基礎之上。實戰能力的形成必須經歷刻苦訓練、深刻領悟、並能忍受常人無法承受的壓力,別無他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無不經歷數次的反覆試錯反覆訓練,才能有所成就。雖然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得門而入,認為只有天資聰慧、悟性極高者才能步入成功的行列,只能說天資聰慧者做更多的思考、能更快的悟道、有更強的辯證邏輯、演繹邏輯、歸納邏輯能力。天道酬勤,任何成功者都不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聰明,不覺得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持續不斷的努力。

所以當你沒有經歷這些反覆的訓練,而去套用本不屬於自己摸索出來的交易方法,自然不會在交易中成功的貫徹這種交易方法,只能在原創本人的親自指導下才會奏效,除非你與交易方法的原創本人有著同樣的思考和理解。而這種思考和理解才是關鍵的關鍵,這種思考和理解其實就是交易方法背後的交易邏輯!或者說是背後的交易哲學。他指導著你對市場的認知思維,決定了你探索各種交易方法的方向!所以,如果一種交易方法長期不能實現盈利,就要考慮你的交易邏輯的問題了,需要清空自己,重新出發!交易邏輯、交易思想哲學正確,找到方法只是時間問題。

關於交易哲學,本人曾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所啟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附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大體意思為:道是獨一無二,其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相交而形成調和的狀態,進而演變成大道相同而外在不同的萬物。個人把它放在炒股的理解是:股市是一個整體,分為價格的上漲和下跌,在漲跌力量勢均時,則是價格處于震蕩的均衡調和狀態。上漲、下跌、震蕩則是通過形形色色的各種不同的形態存在著。

交易中,多空博弈分三種情況,多大於空,空大於多,多空勢均力敵。其實是兩種情況,一是突破後的趨勢,二是突破前的震蕩。至於摸頂超底,也是價格在達到極點後的均衡狀態的突破行為。只不過是反向突破而已(成功率極低,九死一生),而不是平臺震蕩後的順勢突破。勢乃方向,勢不可擋,順勢而為,事事可為!方向對了,剩下的就是努力通過實踐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努力做到每一個決定的背後都要有邏輯可依。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何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呢?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篇》,所謂「從心所欲」,說的就是,要以一顆真心做人,順從自己的心意和愛好,做一個真實坦率,無所偽飾的灑脫之人;所謂「不逾矩」,指的是堅守自己的底線,遵循法理人心,遵循倫理良知,再瀟灑也不能損害他人或者社會的利益。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就是強調,人要順心而為,這並非是做思想上的奴隸,而是明心見性,順乎自然。
  • 詩譯英法許淵衝 從心所欲不逾矩
    2010年,他獲得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許淵衝至今筆耕不輟,新著迭出。而我之所以受到邀請為許淵衝老先生點讚,是因為許先生是我的老同鄉、老師長、老前輩。   許淵衝和我都是江西南昌人氏。許先生曾經說過,他讀的小學是全市最好的小學,中學是全省最好的中學,大學是全國最好的大學。
  • 交易的最高境界!
    交易的最高境界《列子》裡有一篇故事:宋國有個人給他的國君用玉做成楮樹葉子,三年做成了。葉子的肥瘦、葉莖和樹枝、毫毛與小刺、顏色與光澤,亂放在真的楮樹葉子中便分辨不出來。這個人於是憑著他的技巧在宋國生活。
  • 股票交易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技術分析一談到技術分析,大家都不陌生,多多少少都能講出點東西來。這裡面可以說包羅萬象,分門別派,就像武俠小說裡面各種了不起的武林絕學一樣。有學道氏技術的,有人用它來判斷趨勢的形成和結束。我認為技術分析是股市投機的最基礎的東西,市面上可供學習的資料非常多,但很多股友並不能很好地掌握它,可能是興趣點不在這,也可能是精力不夠,但無論如何,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分析知識,才能更順利的進入日後更高層次的境界,就像寫文章之前先學識字一樣,你連股市中最基本的技術形態和名詞都不懂,如何去繼續下一步更深度的學習和求教之路呢?
  • 中國股市的最高境界:炒股就是炒「人性」,悟透才能成為最後贏家
    可惜的是,生活和工作中的「聰明」,到了股市裡,立馬就變得沒有了用武之地。股市是一個需要「智慧」,而非「聰明」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多數「經驗」、「知識」、「技能」等,到了股市中,不一定管用。如果說世俗生活的經驗都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的話,那麼50歲的人,肯定比40歲的人更能在股市裡賺到更多的錢。
  • 香港股市交易時間是幾點? 香港股市交易時間安排
    與A股交易時間不同,香港股市的開市時間為亞洲區內最遲,那麼香港股市交易時間是幾點呢?香港股市交易時間是如何安排的?關於香港股市交易時間是幾點,下面來為大家做具體介紹一下。香港股市交易時間是幾點香港股市的交易時間一般為星期一至星期五,周六和周日休市。
  • 股市常用定理有哪些 什麼是股市常用定理
    股市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那股市常用定理有哪些呢?關於股市常用定理有哪些,下面介紹一下常見的股市常用定理。
  • 生命的最高境界
    餘生不長,一定要讓自己活得舒服一些。05教育的最高境界看得清腳下去得了遠方葉聖陶先生曾說:「教師並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06友誼的最高境界聯不聯繫都沒忘記最好的友誼,大概就是,「不在身邊,卻在心間。」不聯繫,不代表不掛念;不問候,不代表不關心。
  • 交易虧損的五個境界,你到了第幾層?
    每個交易員都要經歷虧損的過程,可以說,沒有哪一個人不經歷虧損的,虧損對交易員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交易員對虧損的認識,決定了他在投資市場的生存狀態。面對虧損,不同交易員表現出來的心態也是不一樣的。一個成熟的交易員,需要經歷五層不同的境界。
  • 中國股市,持續「暴風雪」行情,高位套牢如何翻身?值得警覺深思
    我一定要比這個價更高再賣出,結果股價掉頭向下,跌去 10%,投資者又說,一定要等它反彈了再賣!但提前一定是優秀公司。不買估值合理的優秀公司,你卻買入估值便宜的普通公司,風險比前者大得多。因為公司估值持續下降或愈發便宜,大概率是經營、盈利能力上出了問題。估值便宜,不跌了,但業績起不來,照樣賺不了錢。
  • 交易不分析 操盤不盯盤!學會建立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來源:投基家首先,我想解釋一下交易不分析的原因。人們通常認為良好的分析是成功交易的前提,古人亦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但是經過多次被市場蹂躪之後,有時候不得不發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嘆。痛定思痛,我認為分析結果經常與交易結果相去甚遠的原因,既不在於分析,也不在於交易,而是在於市場的無規律性,或者稱為隨機漫步性。
  • 中國股市:右側交易和左側交易
    這種不需預測底部與頂部何時出現,而是等到底部與頂部出現後進行買賣操作的交易的行為稱為右側交易。 右側交易的特點: 1.不考慮買的價位,再高只要是右側,都買。 2.不考慮賣的價位,再低只要出現左側,都賣。 3.不預測什麼時候到頂,也不預測什麼時候會下跌。
  • 中國股市:出現「撥雲見日」形態,跟著主力走,輕鬆把握黑馬牛股
    自製自律百戰不殆股市操作不是娛樂,不是尋求刺激,而是一項嚴肅的工作,成功的投機者必須保持應市時心境平靜,並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波動。成功的交易者必須要全神貫注,集中精神觀察市場的變化;並且市場變化愈大,我們愈要保持冷靜、專心面對。事實上,市場並不總是充滿機會,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每時每刻都做交易。
  • 中國股市:股市中傾家蕩產的比比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進入?
    中國股市:股市中傾家蕩產的比比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選擇進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每位股票投資者應該都聽過這句話,開戶時,券商經理都會向投資者宣貫股市的風險,股市有風險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投資需謹慎的忠告並沒有多少人真正遵守,跟風交易,融資槓桿的交易思路大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遵循?
  • 中國股市:不是吧?「成交量」的這些秘密都不知道怎麼會炒股
    在股市中,散戶總是放棄未漲的而追入已漲高的;在生活中,人總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所擁有的。下跌清洗浮躁,上漲考驗涵養。炒股可以使我們不斷成長,而成長是痛苦的,這種痛苦並非來自成長本身,而是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面對那麼多改變和刻骨銘心。炒股之所以虧錢不是因為想的簡單,而是要的複雜;人之所以快樂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有自律性的人在股市,痛苦也是歡樂;有希望在的地方,地獄也是天堂。
  • 帝王的最高境界:內聖外王
    王陽明,劉伯溫他們都講了這麼一句話,我們中國儒學教導帝王的最高境界就4個字兒:內聖外王。新學的最高見就4個字講完了:內聖外王。作為帝王,作為領袖,你必須要心懷蒼生,心懷天下百姓,為蒼生謀福;但是你的外在不能婆婆媽媽,要給人一種震撼力,帶有一種人格魅力,所以這就是內聖外王。換句話講,整個中華民族到今天沒有比這個最高的境界了。
  • 期貨市場三重境界
    大學者王國維曾把求學過程喻為三重境界:第一重「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期貨市場中的程序化交易也有三重境界。
  • 中國股市第一人:像「麻雀」一樣炒股是什麼呢?終於有人說明白了
    在股市中,要在獲利的高位離場,總是讓人不情願,貪婪的快樂,常常會壓倒理智的抉擇;而欲在下跌中止損,則更使人難以揮刀,「割肉」一詞,便準確地表達了這種非理智的感性。然而,若理性不能戰勝人性,要想在股市成為贏家,便絕對無望!股市操盤沒有絕對只贏的方法。因為,凡是人類自身的活動,都不具有自然科學規律的那種唯一性、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