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計劃到2015年,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產品基本覆蓋全球的統一通信市場。另外,將積極爭取到新三板掛牌融資。
在成都高新區天益街38號理想中心大廈裡,成都立方體科技有限公司的招牌並不起眼,但由其自主研發的「成都造」UC(統一通信)新品,近日亮相在德國舉辦的全球頂級科技專業展會CeBIT,與全球眾多IT公司同臺競爭,獲得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等歐美客戶和集成商廣泛關注的事實卻令業界刮目相看,而在資本市場方面的計劃更使人感受到了科技型創新企業「小公司,大理想」的特徵。
創業瞄準「統一通信」何錚即是成都立方體科技的創始人,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成都人,2000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2007年,由於我父親的身體不好,我從北京請假回到成都照顧父親,在假期中,我讀了《未來通信之路》這本書,它對我選擇UC軟體作為研發對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何錚回憶稱。
這令何錚的眼睛為之一亮:市場的賣點就在這裡,這就是我要的創業項目!何錚同時發現成都高新區的創業環境並不比北京差,因此於2007年在成都高新區創立了成都立方體科技有限公司。
何錚說,當時和他一起創業的有4人,後來有1人退出了。「公司成立後,我們花了3年時間進行研發。在此期間,只有支出而沒有收入,吃飯就成了問題,於是我們就一邊研發,一邊為人家做網站設計,總算解決了吃飯問題。」
工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底,公司的第一批產品終於上市了。不過,當時的UC產品軟硬體是分離的,公司只生產UC產品軟體,只好找了深圳一家生產UC產品硬體的廠家進行合作。「後來偶然的一個機會,我們認識了落戶於成都天府軟體園、製作UC產品硬體的成都智科通信有限公司,原來沒有想到在自己的隔壁鄰舍就有這樣的公司。」何錚說,雙方一拍即合,使他們研發的UC產品形成了「軟硬體一體化」,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一年後,公司在全國的主要城市都建立了銷售渠道。「公司走到今天,特別是能夠將凝聚了我們智慧和心血的產品亮相全球頂級科技展會,並引發歐洲企業關注。如果要問我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可以告訴你,最大的感受就是三個字——不容易!」何錚如此感慨道。
奮力走向國際市場何錚表示,此次在全球頂級科技專業展會上展示UC產品的企業,除了成都立方體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智科通信有限公司是中國公司外,其餘的企業均來自歐美國家。
對於「成都造」UC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何錚認為,國外生產的UC產品定位於中高端,面向的是大企業,其價格大都在幾十萬元以上一套,這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無法承受。「而他們定位於中低端,面向的是眾多的中小企業,其價格在3—5萬元之間一套,因此我們與國外企業的競爭屬於差異化的競爭。」「不僅僅只是在價格上有優勢,在性能方面也有優勢,國外企業生產的UC產品軟硬體是分離的,而我們的產品是軟硬體一體化。」何錚說,他們這是首次在德國進行產品發布活動。
如今,何錚自豪地表示,目前已擁有1000多家客戶,其中包括中國電力投資有限公司、中糧集團等多家央企客戶超過10萬個用戶數,平均每天有超過5000人次使用該軟體。目前在全球發展了許多代理商,分布於義大利、俄羅斯、巴西等國家。「今年5月,我們還將去俄羅斯參展。」
欲在新三板掛牌融資目前,公司研發的這個項目獲得了多項發明專利;2012年公司獲得了國家科技部給予的7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資助。與此同時,當地政府也給予了配套資金支持。「不要小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對企業融資方面的作用。」何錚說。而今銀行也向我敞開了大門。銀行方面已經表示,將給予公司一定額度的授信,這對於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
據何錚透露,公司計劃到2015年時,年銷售收入上億元,在國內統一通信行業裡居於前三位的地位,產品基本覆蓋全球的統一通信市場。為此,公司需要引進戰略投資者,目前公司已與成都、北京的兩家創投機構進行了初步接觸,接下來還將作進一步的洽談。「為了在引進戰略投資者後保持公司的控股地位,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時,公司的原有股東也將增加出資額。」
何錚對於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看法是,雖然公司現在的規模很小,但只要自己的產品有「賣點」,相信會有「長大成人」的一天,這就需要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我對新三板的消息很關注,如果成都高新區成為了新三板擴容試點園區後,公司將積極爭取新三板掛牌融資,同時也為公司進入資本市場進行一些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