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小的 「冰箱」體積僅為 1 立方微米,卻能瞬間令物體變冷

2020-11-28 IT之家

北京時間9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世界上最小的冰箱有多小,能放進去一個蘋果嗎?在追求越大越好的時代,有人卻別出心裁,研發出體積僅有1立方微米的超Mini「冰箱」。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通過對具有數十年歷史的熱電技術進行革新,開發出一種微型製冷裝置,他們將之戲稱為「全球最小的冰箱」。當然,在炎炎夏日,這個特殊的「冰箱」可放不下吃剩的食物或啤酒,但研究小組希望藉助這個納米級的設備為跳板,開發出幾乎能瞬間冷卻物體的先進系統。

據報導,UCLA團隊開發的微型製冷裝置涉及兩種半導體材料:碲化鉍和銻-碲化鉍。通過在這些材料上貼上普通的透明膠帶,然後將其剝落,科學家們就能夠獲得用於製造熱電器件的單晶片,這些薄片的厚度僅為100納米,約為1千萬分之一米。

微型冷卻器的兩種半導體在中間的黑暗區域重疊,這裡就是熱電冷卻效應發生的地方

這個小小的「冰箱」絕不僅僅是一個噱頭。熱電冷卻設備的優點包括可靠性高並且體積極小,但遺憾的是,這些設備目前還不能產生足夠的電力,也不能令大型物體保持足夠的溫度。然而,通過對這種納米級製冷裝置的進一步研究,該團隊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然後將這些經驗應用於更大型設備的開發。他們想從這個超Mini「冰箱」中借來的一個訣竅是其獨特的幾乎瞬間產生冷卻效果的能力。

在這個微型冰箱兩種半導體材料重疊的地方,可以看到露珠(圓形)的形成,作為其冷卻效果的證據

領導該研究小組的UCLA物理學教授克裡斯·裡甘(Chris Regan)指出,納米級冰箱的體積如此之小,使得它的運行速度比體積為1毫米立方的冰箱快數百萬倍,這後者已經比現有冰箱的製冷速度快了數百萬倍。一旦弄清楚熱電製冷裝置如何在原子和接近原子的水平上工作,該團隊就可以將尺寸擴大到宏觀層面,這將帶來巨大的回報。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研發最小的雪櫃,體積僅1立方微米卻能讓物體瞬間變冷
    一般家用的冰箱,人們都追求越大越好。所以,沒有人會好奇,雪櫃可以微小到什麼程度。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團隊,最近打造出「世界上最小的雪櫃」,其渺小程度需透過顯微鏡才能看到。,體積僅約1 立方微米。
  • 1立方微米!世界最小量子冰箱問世,不久未來或有廣泛應用
    現在好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教授克裡斯·雷根(Chris Regan)領導的團隊,已經研發出了一種世界上最小的冰箱,蟻人可以隨身攜帶一臺,裝入冰淇淋冰鎮可樂什麼的,在量子世界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了。量子世界的冰箱?你一定在想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 科學家打造全球最小「冰箱」:只有一毫米立方
    通過對幾十年前的熱電技術進行新的詮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微小的微觀冷卻裝置,他們將其描述為 "世界上最小的冰箱"。固然無法成為剩飯剩菜、以及可樂的冷藏空間,但該團隊希望這種納米級別的設備可以作為先進系統的跳板,幾乎可以在瞬間冷卻東西
  • 世界上最小的「冰箱」:只有一毫米立方,幾乎瞬間冷卻
    通過對幾十年前的熱電技術進行新的詮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微小的微觀冷卻裝置,他們將其描述為 &34;。固然無法成為剩飯剩菜、以及可樂的冷藏空間,但該團隊希望這種納米級別的設備可以作為先進系統的跳板,幾乎可以在瞬間冷卻東西。
  • 史上最小的「冰箱」:小到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科學家創造了世界上最小的「冰箱」,小到只能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如圖所示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的冷卻器「冰箱」的兩個半導體:一片是碲化鉍,一片是銻-碲化鉍,在中間的黑暗區域重疊,這裡是大部分冷卻發生的地方。這些小「點」是銦納米粒子,科學家用作溫度計。
  • 厚度100納米的熱電冷卻器,研發人員笑稱「世界最小電冰箱「
    [釘科技編譯]根據《scienceblog》消息,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教授Chris Regan領導的團隊研發厚度僅為100納米的熱電冷卻器,並開發一種技術來測量其冷卻性能。最近,在ACS Nano雜誌上發表有關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Regan說:「我們製造了世界上最小的冰箱「。需要明確的是,這些微型設備並不是日常意義上的冰箱,其有更大的應用範圍。該技術可用於冷卻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調節光纖網絡中的溫度、為高端望遠鏡和數位相機降噪。
  • 製冷速率比真冰箱超百萬倍!科學家造出納米級「冰箱」,應用前景廣泛
    裡根對此頗為自豪,表示:「我們製造了世界上最小的冰箱」。其實,這種微型設備並非日常意義上的冰箱。但其應用前景卻很廣泛,可以用於用於冷卻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調節光纖網絡的溫度,以及減少高端望遠鏡和數位相機的圖像噪點。這種器件由將兩種不同的半導體夾在金屬化板之間製成,有兩種工作方式。加熱時,一邊變熱,另一邊變冷;產生的溫差可以用來發電。
  • 對於一個體積為1立方釐米的黑洞,可以存在非常久的時間?
    根據史瓦西半徑公式:r=2GM/c^2對於一個體積為1立方釐米的黑洞(事件視界所圍成的空間),它的史瓦西半徑為0.62釐米,質量為4.177×10^24千克,相當於地球質量的70%。有答主認為這麼小的黑洞會瞬間蒸發,但其實這是錯誤的。根據霍金輻射原理推導出的黑洞壽命公式:由此可以計算出體積為1立方釐米的黑洞所擁有的壽命達到了6.13×10^57秒,即1.94×10^50年,這要比目前宇宙的年齡長得多。因此,這個黑洞並不會因為霍金輻射而瞬間蒸發,它可以存在非常久的時間。
  • 上遊•文薈丨冰箱冷知識 · 安全隱患丨冰箱取可樂,孩子臉上縫了...
    上海嘉定一男孩從冰箱拿出一罐冰凍可樂,開啟瞬間發生爆炸。因氣體噴發力度大,罐口拉環直接劃到孩子臉上,傷口直接穿透臉腮,在醫院外縫31針內縫7針。1冰鎮可樂為什麼會爆炸?這是由於碳酸飲品溶有大量氣體物質,氣體物質的溶解度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因裝碳酸飲料和啤酒的易拉罐是密閉的,飲料結冰後體積膨脹。從急凍室取出碳酸飲品後,飲品內的氣體物質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析出,致使罐體內部壓力變大,所以容易在開啟瞬間發生爆炸!
  • 1毫升=1立方釐米?毫升和立方釐米的區別
    有些知識點雖然很小,但是,我覺得作為我們專業的數學教師必須要有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問題,所以,我翻閱了一些資料,來發表一些我的看法。要弄清毫升和立方釐米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首先要搞清楚體積和容積兩個概念。物體所佔的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或容量。很明顯,容積和體積是有著密切的聯繫,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 長30微米,厚度僅為髮絲的三分之一,這種技術造出世界上最小的船
    本月初,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隻,船長只有30微米,僅比細菌細胞大6倍。研究人員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這艘船,展示其有一個開放的船艙、一個煙囪,甚至還有小舷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模型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該項目的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希望將其應用於人體內精準靶向的藥物輸送。
  • 如果以黑洞的體積來計算其密度,體積越大其密度將越小
    如果把我們的地球壓縮成一個黑洞,那麼它的體積將只有直徑1.8釐米,相當於一個小玻璃球那麼大,這樣的密度是不是讓人嘆為觀止?,有一個史瓦西半徑公式,是從物體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來,通常物體的速度若小於一個天體的逃逸速度,就不能擺脫其引力束縛,會被該天體吸引,無法脫離軌道而逃逸到星際空間。
  • 最輕薄生物測量設備厚僅1微米
    日本大阪大學和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組成的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全球最薄、最輕的生物測量用差動放大電路。目前,醫療用途的生物測量電路主要由以矽電晶體為代表的硬電子元件構成,但硬電子元件接觸到皮膚等生物組織容易引發炎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長時間測量生物信號。
  • 宇宙中最冷的地方,讓人瞬間成為冰渣
    絕對零度是指原子絕對靜止的溫度,為零下273.15攝氏度。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部的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熱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原子在快速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冷的時候,則意味著其內部的原子運動速度較慢。然而,絕對零度永遠無法達到,只可無限逼近。因為任何空間必然存有能量和熱量,也不斷進行能量和熱量的相互轉換。
  • 都說熱脹冷縮,可水為什麼能熱縮冷脹?
    一般情況下,物體的溫度升高後,分子間的平均距離會增大,這樣物體的體積就會增大,這就是經常說的熱脹冷縮。我小的時候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東西冷的時候縮小,熱的時候膨脹?當時給的答案是溫度計中水銀柱的通道。也有人說答案是人,因為人冬天穿得多夏天穿得少。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只能當作是段子了。
  • 小升初數學總複習資料——長度面積體積容積
    (二) 長度常用單位   * 公裡(km) * 米(m) * 分米(dm) * 釐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單位之間的換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釐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釐米  * 1米 =1000 毫米
  • 兼顧小體積與大容量的對開門冰箱,惠而浦真能做到嗎
    如今,各行各業的產品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迭代得越來越快,而家電產品設計得越來越創新也早已見怪不怪,比如,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十字對開門冰箱,惠而浦就推出了這樣的冰箱。回想一下,冰箱已經從最開始的單開門發展到了對開門、三開門,再到現在的十字對開門冰箱都已經面世,其觸發產品更新的本質就是消費者對冰箱儲藏功能的需求逐漸多元。
  • 體積和容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知識點小結和培優訓練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容器的( 容積 )。二、第一課時《體積與容積》培優訓練1、選擇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體積大的物體,容積不一定大 B、一張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7平方分米B、用6個1立方釐米的小正方體任意拼在一起,體積不都是6立方釐米答案:A2、填一填。
  • 「萬能抓手」不粘附 輕鬆抓取長度在1微米到1米之間物體
    可輕鬆地抓取長度在1微米到1米之間的任何形狀的物體。該研究成果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宋吉舟表示,在柔性電子製備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微觀元器件的快速組裝,即把製備基底上數以萬計或者更多的微納元器件轉移到柔性的使用基底上。以往的方法都依靠粘附來一次性抓取這些元器件,但是釋放的時候粘附就變成了限制因素,給物體的釋放帶來較大挑戰。
  • 3981小時重建了500000立方微米小鼠大腦
    研究人員從小鼠桶狀皮質的第4層重建了約500000立方微米的體積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Alessandro Motta表示:「一些突觸可塑性模型對學習例如識別樹或貓時的突觸重量增加做出了具體的預測,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即使在一塊相對較小的皮質中也能找到這樣的信息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