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入屠蘇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自從《古劍奇譚》大火,百裡屠蘇這個名字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可細心的你有沒有想過「屠蘇」是什麼意思呢?在詩句「春風送暖入屠蘇」裡屠蘇又是什麼呢?
「屠」這個字,大家很容易想到它的基本釋義,宰殺(牲畜)和屠殺也,當然也有屠姓,我們熟知的歌手屠洪剛,中國女藥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但顯然屠蘇並不是姓!
蘇,讀作sū或者sù,最早見於金文,其本義原指用樹枝或稻草穿鰓提魚,使魚可以落水復活,後延伸至復活,恢復知覺與活力,後來又引申解釋為須狀下垂的飾物。
對於蘇這個字有莫名的好感,江南多才情,「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兩個字似乎更是蘊含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在王家衛《東邪西毒》的電影裡,受了情傷的慕容嫣說:「當日你做客姑蘇,我和你在桃花樹下飲酒。你借醉摸著我的臉。你說,如果我有個妹妹,你一定娶她為妻。」在這樣的文藝電影裡,姑蘇的出現就像是江南水鄉裡的婉約女子,與其所在大漠孤煙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另人嚮往!
可是屠和蘇一起,又能是什麼意思呢!在多數人的理解裡,屠充滿殺戮的意味很濃!實際上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可見一斑!據了解,「屠蘇」其實是古時候的一種藥酒,這樣自帶江湖味的名字讓人一看著實霸氣!大有「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丈紅塵三杯酒」的氣概!
屠蘇亦作「屠酥」,「屠蘇」本來是一種闊葉草,南方民間風俗,有的房屋上畫了屠蘇草作為裝飾,這種房屋就叫做「屠蘇」。有的書上說,住在屠蘇裡的人們釀的一種酒就叫做屠蘇酒。也有人說所謂屠蘇酒,其實是一種椒酒。
據記載,飲屠蘇酒的習慣,和我們平時先敬位高年長者有所不同,有其特殊的意義。它是一家人中年紀最小的先喝,以次下來,年紀越大的越後喝。原因是小孩過年增加了一歲,所以大家要祝賀他;而老年人過年則是生命又少了一歲,拖一點時間後喝,含有延年益壽祝他們身體健康長壽的意思。這種先少後長喝屠蘇酒的風俗就一直傳了下來,唐代詩人顧祝有詩為證:「不覺老將春共至,更悲攜手幾人全。還將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宋代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中曾感慨到:「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可見古時候優良的傳統習俗,長幼有序!那些喝屠蘇酒長大的人也許到老了,每到拿起酒杯,都會想念那些曾和他一起按年齡次序喝酒的親人。屠蘇酒不再單單是一種酒,而成了一種情感的深深祝福和美好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