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一個半固態電池車構想,把板塊震暈,主要公司紛紛大跌,一方面可能是部分投資人擔心現在的隔膜以及電池、電解液會受到影響壓制估值,另一方面,板塊積累了較大多獲利盤,遇到不確定性也會正常反應一下。
目前的半固態,就是把增加了一些新的添加劑與聚合物單體液態電解液注入之後,再光引發等方式使之部分聚合為固態。隔膜、電解液都還在,電解液因為增加了較多的FSI\TFSI\PEO\LATP\PF6等材料,成本比現在的液態電解液要貴。
這個路線,主要是理論上安全性要好一些,而倍率特性、地位特性、循環壽命都比現在差(所以居然要用150kWh電池),即便能穩定量產,造價也貴得多。
如果到了全固態階段,液態電解液沒有了,但是固態電解質少不了,目前國內外做固態電池的企業,同樣是在和天賜、新宙邦這些企業提需求;天賜、新宙邦都在大力投資料做FSI、TFSI、LiPF4,也是考慮了(半)固態的需求的。
產業上判斷固態電池無論是技術還是成本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跑不通(和去年炒無鈷正極有本質區別,高鎳去鈷化提升能量密度且降成本),即便是2025年萬一商業化了,只能用在高端車型上。晚上連李斌自己都出來澄清成本高昂非必需品不會量產。
蔚來所謂固態,只是初級的半固態,甚至不算半固態。半固態預計是2025年,穩態下半固態和全固態的總滲透率不超過20%,和去年的高鎳無鈷正極有本質區別。
就目前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以及複合路線所選用的材料看,電解質變得更複雜,製備也更難。就按現在最可行的FSI、TFSI、LATP、LLZO材料粗算(最可能量產的),放量後成本仍將顯著高於現在的液體路線,電解液(電解質)是冤枉了的。
固態鋰電池是現行鋰離子體系的一個延續,不是石破天驚的顛覆,其核心的材料體系與結構變化不大(工藝上有一些創新),現在的電池公司都在這個賽道有布局和跟進;這些企業在電池材料基礎研究、製造管理、工藝體系上,都有顯著的優勢,新公司要在這種賽道走出來是很難很難的。
(半)固態電池探索和研發是一個長期過程和趨勢,其產業化過程,至少需要先把技和工藝術問題解決掉,再到小電池領域練手,然後導入車級市場(可回顧一下全球在811高鎳正極這個看起來這麼小的進步上的歷程)。也許真到了半固態或者固態產業化時機,那時候屹立在前的,大概率還是現在這些企業。
電解液並非完全不用,而是從液體改為固態電解質。中期看,半固態仍然需要使用電解液,且LITFSI也將從添加劑變為主鹽(高鎳、高倍率、高能量密度趨勢),進一步增厚天賜業績。長期看,目前天賜等龍頭公司也在積極儲備固態電解質的相關技術,遠期全固態落地後,承擔固態電解質供給的大概率仍是目前的龍頭公司。
其次電池端今天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市場擔心固態電池演進導致目前格局出現變化,但鋰電池從上個世紀面世到目前大規模應用,鋰電池的主要玩家仍然是以寧德、LG、松下為代表的龍頭公司,龍頭在高強度研發投入下,均有較深的固態電池技術布局,本輪固態電池的演進也不會對現有格局造成衝擊。
寧德擁有固態電池路線裡所有技術都有布局,贛鋒、清淘、衛藍、輝能做的都不錯。(寧德1月排產預計7.1GWh,全年預計100GWh,約100億業績)
新宙邦老闆娘鄧教授是研究固態電池的專家。1月排產6000噸,環評持平,滿產;全年預計8萬噸,10億業績。(晚上中止六氟磷酸鋰企業九九久的收購是因為後面收到重組問詢函、監管問詢函後未推進該項目,因為深交所對標的公司質押情況、交易資金來源、庫存、拆入資金、毛利率水平以及關聯方交易等仍表示關注,並要求上市公司補充回復)
恩捷是現在這種概念半固態電池的隔膜供應商。1月排產1.6億平,環評持平,滿產;全年預計20~22億平,18億+業績。中午的機構會議上董秘強調,兩年內半固態電池即使出現,對公司經營不會產生大影響,公司在各類型電池的技術儲備齊全,新產品反而會增強公司的行業競爭力。半固態電池依然需要隔膜,對隔膜用量沒有太大變化。全固態電池目前是實驗室科學研究狀態,甚至還沒有過渡到工程研究階段,產業化時間表還很遙遠,不確定性大。公司也在做全固態研究,全固態有一種技術路線仍然需要隔膜,以隔膜做支撐物對電池性能表現依然有意義。所以真的到全固態的時候還是會影響,所以隔膜這塊目前估值壓制會更明顯。
頭部公司排產與業績確定,中遊2021年進入了業績周期,中遊多數環節的供需在今年悄然逆轉,後續的很可能是長周期繁榮。近期調整主要影響的是情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情緒反饋消化之後,仍能憑藉業績釋放消化估值獲得表現。如果真的擔憂未來技術的變革,那麼在景氣度確定的前提下,修復後仍有更好下車機會,大可不必在此時,比別人在顫抖時更顫抖,比別人在沮喪時更沮喪。
下面具體講講鋰電池各個環節的具體情況:
電池及下遊終端市場
終端市場來看,年末車企仍在備貨之中,頭部動力電池企業需求仍然火爆,處於接近滿產狀態,明年計劃同比增幅50%。明年年初或有新車型上市加上暢銷車型繼續增量,預計對三元及鐵鋰電池需求繼續提高。隨著明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小幅退坡,磷酸鐵鋰的成本優勢,加上刀片電池、ctp等新技術的發展、高安全性、長壽命,及國家對充電換電設施的大力推動,乘用車市場對鐵鋰需求增加。同時疊加海外風電光伏儲能、國內外5G基站建設及電動兩輪車市場鋰電滲透率的提高,預計明年鐵鋰電池同比增速高於三元電池。
正極材料
磷酸鐵鋰:磷酸鐵鋰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由於主導電池廠訂單拿得較多,目前動力LFP企業沒有太多閒置產能給到二梯隊電池廠家,導致目前缺貨嚴重。另外,目前原料端漲價速度越來越快,磷酸鐵鋰價格面臨持續上漲壓力。
三元材料:受各正極原材料價格強勢上漲影響,本周國內三元材料價格走出大幅上行行情,周內各型號三元材料報價普漲1萬元以上。不過在三元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後,市場成交明顯走弱,一方面是由於高價限制下遊電池廠採購熱情,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各正極廠擔憂後市原材料價格將進一步上漲導致虧損,因此近期接單意願也不強。
三元前驅體:本周國內三元前驅體價格同樣呈現大幅上漲行情,不過相對漲幅要小於正極材料,因三元前驅體價格不受鋰鹽暴漲影響。周內常規523型三元前驅體普遍報至9萬元/噸以上,較年前上漲0.8萬元左右。導致三元前驅體價格大幅走高的原因主要為硫酸鈷產品的大幅上漲。據了解,在近期電解鈷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國內硫酸鈷報價已經普遍上調6萬元/噸以上,持貨商方面仍表現惜售,有意繼續推高價格。就後市來看,在鈷鎳金屬價格均表現強勢的情況下,市場又開始炒作湖南某前驅體企業的停產風波,預計後市國內三元前驅體價格繼續維持強勢的概率較高。
負極材料
近期負極材料市場表現尚可,本月出貨計劃基本與上月持平,部分生產廠家表示,受氣候和疫情影響,實際出貨量存在不確定性。據ICC鑫欏資訊統計,12月國內材料產量4.6萬噸,環比增長2%。本周原料低硫焦市場繼續調漲100-200元/噸,在下遊電池廠家強烈低成本訴求下,成本壓力傳導不易,負極廠家牴觸心理強烈,部分利潤微薄的廠家表示近期沒有拿貨計劃。總體來看,1月鋰電市場熱度並沒有降溫,在實際需求和備貨的推動下,預計部分廠家出貨量將出現新高。
隔膜
1月,國內隔膜市場需求繼續向好,尤其溼法隔膜訂單增量明顯。市場供應方面,目前國內頭部隔膜企業現有產量難以滿足訂單要求,故有的訂單排期已經到2-3月份,企業備用庫存基本消耗完畢。業內人士表示,即使需求如此旺盛,但隔膜議價能力不強,市場大單成交價格難以拉漲,預計一季度國內隔膜價格依舊呈現穩定趨勢。
電解液
近期電極液市場產量持續新高,據ICC鑫欏資訊統計,12月國內電解液廠家樣本產量在2.9萬噸,但電解液廠家日子並不好過,原料價格漲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VC供應緊張局面短期難以逆轉,價格不斷新高;六氟磷酸鋰價格在元旦後報價再出現新高,目前新單報價在12-12.5萬元/噸。溶劑價格高位持穩,雖然工業級DMC價格出現下滑,但在電解液市場需求向好的情況下,電池級溶劑價格並沒有出現大幅下滑。總體而言,電解液廠家原料價格普遍調漲,但成本卻沒有全部及時傳導至下遊用戶。
綜合來看,Model Y、NIO ET7等發布均有超預期,國內繼Q4連續超預期後,1月銷量也很值期待,1月排產環增5%,Q1春節因素環比下降預計5%以內,超出預期,碳酸鋰價格快速上漲至5.5萬,後續有望超預期上漲,鈷、六氟、正極價格均上漲,供應鏈明顯緊張,今年國內預計200-220萬+,同增50-60%;12月歐洲年底主流十國註冊超25萬大超預期,20年預計近 130萬,同增120%+,21年預計200-220萬,同增70-80%;美國拜登當選有望鼓勵電動化,21年電動車國內和海外均是爆發之年,均有望超預期高增,行業成長性無憂。至於部分龍頭近日出現較大回調,為短期漲幅較大豐厚獲利籌碼催生兌現需求之際,又遇到周末「固態電池」對相關環節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帶來的預期與估值降低的擾動。
我只是分享一些自己經過分析之後,覺得非常具有投資潛力的公司或者行業,給大家的自選股增加一個備選項。大家最應該做的就是多看看他們的邏輯,研究研究這些公司的基本面價值!多自己動動腦子,畢竟錢都是你們自己的,只有自己認真思考求證過的東西你才知道真假,明白邏輯,才有信心能拿得住票,少做網絡上的噴子。認同的就點個讚,不認同就當沒看。
以合理價格從中優選優質企業,不追高,不三心二意,賺企業成長的錢,搭上這趟過山車,看沿途的風景,閱人性的變遷,順其自然,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不管是在黑暗的過去,猶豫的現在,亦或是未知的將來。我一直相信前途是光明的,而且也正參與其中。歲月最後總會給長期積極的樂觀主義者一個圓滿的交代。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買賣依據,依此買賣盈虧自負。
祝大家投資順利!股市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