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9月27日報導:
哈薩克斯坦隊8人來自同一俱樂部,長期參加東歐區域性聯賽,身體對抗強、整體配合默契。他們擅長快攻推進和前場板衝搶後的二次進攻,歸化球員傑裡-詹森的加入更令其如虎添翼。其兇悍的球風和對抗強度,需要中國隊儘快適應。
球隊人員構成:8人成隊友配合默契
哈薩克斯坦隊參加本屆亞錦賽的12人名單具體如下:
中文名
英文名
出生日期
身高
場上位置
蘇塔諾夫-蒂姆爾
Timur Sultanov
01/11/1981
178
控球後衛
傑裡-賈馬爾-詹森
Jerry Jamar Johnson
04/23/1982
183
控球後衛
姆利扎加利耶夫-拉斯塔姆
Rustam Murzagaliyev
05/24/1992
196
控球後衛
馬克西姆-馬爾秋克
Maxim MARCHUK
01/17/1994
198
得分後衛
馬克西姆-斯米爾諾夫
Maxim SMIRNOV
12/25/1986
206
大前鋒
阿納託利-克裡尼科夫
Anatoliy KOLESNIKOV
12/06/1988
200
小前鋒
帕維爾-伊林
Pavel ILIN
05/24/1992
196
前鋒
安頓-波諾馬裡夫
Anton Ponomarev
10/31/1988
211
大前鋒
克裡莫夫-德米齊裡
Dmitriy Klimov
09/05/1988
200
小前鋒
亞加利耶夫-拉斯塔姆
Rustam Yargaliyev
12/20/1986
194
控球後衛
德米特裡-加夫裡洛夫
Dmitriy GAVRILOV
11/27/1986
203
大前鋒
茲加林-亞歷山大
Alexander Zhigulin
04/26/1994
205
大前鋒
哈薩克斯坦隊陣中共有8名球員,來自於國內著名的BC阿斯塔納俱樂部,球員們隨該隊長期徵戰VTB聯賽(東歐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區域性聯賽),長期與球風兇悍、對抗強度高的對手較量,在自己身上也形成了典型的歐式球風。隊友之間的長期合作,也使得他們的大賽默契度比起大部分對手要更勝一籌。
哈薩克斯坦隊內外線實力相對均衡,整體性較高,歸化球員傑裡-賈馬爾-詹森的加入,補齊了球隊在後衛線上的最後一塊短板,也意味著他們的進攻戰術選擇會更為豐富。球隊陣中沒有那種低位背打能力強的大中鋒,幾名內線球員的機動性和戰術意識超強,不過這也決定了他們缺少關鍵時刻解決進攻問題的辦法,這一軟肋直接他們加時賽輸掉了與卡達隊的關鍵一戰。
球隊主帥:威望高的「咆哮帝」
出生於1970年維塔利-克裡波科夫,曾是哈薩斯坦隊加入亞籃聯初期的主力球員,2003年開始擔任球隊歷屆大賽的助理教練,2007年亞錦賽成為主帥,掌控這支球隊至今。他的亞洲比賽經驗和球隊威望不容置疑,是這支哈薩克斯坦男籃場外的精神支柱。
克裡波科夫脾氣火爆,除了訓練中對球員要求極度嚴格外,比賽的臨場指揮也經常遊弋在場邊大吼大叫,是一名典型的「咆哮派」主帥。
球隊核心打法特點:歸化帶動進攻多持球突破
傑裡-詹森:
1、持球攻能力突出,左右手運球突破同樣犀利,是球隊的後場發動機;
2、推進速度快,是全隊快攻戰術的重要發起點,傳球具有較強的穿透力;
3、擺脫防守能力和變向突破的能力不錯;
4、全隊唯一具備追身強投三分能力的球員。
傑裡-詹森是典型的典型的美式小黑後衛,啟動速度快、變向能力強、投射出手迅捷、傳球穿透力強。在CBA聯賽中可以找到很多與其類似的球員,例如原東莞外援約什、山東隊核心後衛傑特等等。他不僅是哈薩克斯坦隊主要進攻戰術的發起點,也是一個相當好用的變速器。
對於這樣的小後衛,除了上線延誤幹擾其節奏和傳球路線以外,最好的方式就是進攻端多給予殺傷製造其犯規。相比起出色的進攻,這類小外援的單兵防守能力往往不強,傑裡-詹森雖然有一定的預判搶斷能力,但體格身板畢竟沒有明顯優勢,中國隊要加強對這一點的突破。
2013年馬尼拉亞錦賽,詹森就已經代表哈薩克斯坦隊出戰,當時他場均貢獻12.2分3.1個籃板和5次助攻;本屆比賽中,他對陣卡達時攻下26分7次助攻;次戰中華臺北,也有14分8助攻的不俗表現。好在小組賽階段,他展現出的三分投籃手感並不出色,個人攻擊還是以突破為主,必要時中國隊可以守聯防來遏制他的勢頭。
阿納託利-克裡尼科夫:
1、較強的持球衝擊籃框能力,能夠沿底線突破後點開防守人完成急停跳投;
2、具備兩個45度角接球投射三分的能力,但投籃並不穩定;
3、有一定的籃板球控制力。
在歸化外援傑裡-詹森之外,克裡尼科夫便是哈薩克斯坦當仁不讓的本土核心球員。他6歲那年便移民到了美國紐約,並在NCAA一級聯盟徵戰多年,大四時場均砍下22.1分5.9個籃板2.2次助攻的不錯數據。2014年亞運會上,他同樣有過突出表現,這支球隊的本土領軍人物。
本屆賽事由於歸化隊員的加入,克裡尼科夫的戰術地位有所下降,他在三場小組賽中出手機會不是很多,場均數據也只有9.7分5.3個籃板。當然他是一個很會利用身體優勢的球員,持球攻的選擇時機往往恰到好處。中韓之戰上半時中國隊屢次被韓國鋒線打成2+1,需要防範克裡尼科夫如法炮製進行同樣的殺傷。
安頓-波諾馬裡夫:
1、球隊頭號內線,具備一定的持球攻和組織串聯能力;
2、籃板控制能力強,尤其擅長衝搶前場籃板;
3、兩個底線有中距離射程,正面和底角的三分球接球投也較有把握;
4、對於輕量級內線的面框攻有限制能力,但難以頂防強力內線。
安頓-波諾馬裡夫是哈薩克斯坦男籃的傳奇球星,這已經是他為球隊第4次出戰亞錦賽。2007年亞錦賽上,他場均拿下17.6分7.1個籃板;到了2009年的天津,場均貢獻15.6分9.6個籃板和1.8次助攻,成為球隊的得分王與籃板王;2013年他依然有場均7.8分7.8個籃板的數據輸出;本屆賽事的小組賽,他又有場均14+12.3的表現,競技狀態十分穩定。
安頓雖然身高達到了2米11,但他並不是那種死打硬扛的傳統內線,更像是那種歐洲的戰術性中鋒,是球隊陣地戰過渡球執行戰術的重要一環。同時也不能忽略他的個人攻擊能力,到了三秒區內要位,他具有勾手攻擊、後撤步投籃等多種武器,二次進攻能力也很兇悍。
對陣卡達的小組賽中,安頓搶下了驚人的18個籃板球;迎戰中華臺北隊,他又有18+14的突出表現。不過考慮到他小組賽面對的內線實力均不是太強,一旦遇上內線佔優的中國男籃,安頓的數據有可能會大幅度縮水。
帕維爾-伊林:
1、持球能力突出,習慣於沿腰位持球切入籃下攻擊;
2、球隊主力中空切意識最強的球員,高低位進攻最好的戰術棋子;
3、防守積極性高,經常參與上線擴大延誤盯防持球人;
4、中遠距離投籃命中率不高,是其主要短板。
伊林是哈薩克斯坦陣中球商較高、戰術意識突出的球員,比賽中很少見到他的不合理進攻選擇,經常利用靈活的跑位帶開防守人。除了投籃能力一般以外,他攻防兩端沒有其他的明顯短板。
伊林在三場小組賽中的數據統計並不十分起眼,最高得分不過9分,最多籃板球數也只有6個。但在比賽中仍不可忽略他的作用,需要重點防守他的籃下空切。
球隊戰術風格:攻守轉換快三分短板怕聯防
由於球員的選材和長期參加歐洲聯賽的緣故,哈薩克斯坦隊身上的歐式球風很濃,極少看到個人攻擊更多講究整體配合。同時由於他們脫胎於前蘇聯,因此整體風格可以視為一支全面弱化版的俄羅斯隊。中國男籃此前歐洲拉練曾兩度與俄羅斯隊交鋒,因此有利於適應他們的球風和對抗。
總體來看這支哈薩克斯坦隊講究身體對抗,防守端逼搶運球人和前場籃板的衝搶都十分兇悍。他們的攻守轉換速度很快,行進間兩到三人的配合十分嫻熟,經常能夠完成高質量的三級快攻。落入陣地進攻後,哈薩克斯坦隊在上線的掩護和無球跑動較多,隊員跟進籃下準備二次進攻的意識很強。中國隊小組賽末戰一度被約旦隊瘋狂爆後場籃板,對於籃板能力更強的哈薩克斯坦要格外小心。
哈薩克斯坦隊的弱點在於,他們大部分球員的基本技術比較粗糙,這就造成他們很多時候的突破進攻終結這一環節完成情況不好,因此才需要大量的二次進攻保持成功率;此外,他們的三分球能力不算很強,幾名投手只有正面和45度角的接球投能力,只有歸化球員詹森一個點具備一定的幹拔強投三分能力。因此,2-1-2聯防是限制他們進攻的最好辦法。
與中國隊交手戰績:5戰皆負曾輸69分
哈薩克斯坦隊與中國隊交手次數十分有限,此前的亞錦賽歷史上,雙方一共只碰面過兩回:2009年亞錦賽,他們以56-74大比分負於中國隊;2013年亞錦賽,兩隊於複賽中相遇,這一回他們表現得比較頑強,一直僵持到最後時刻才以67-73小比分失利。
此外在亞運會的歷史上,雙方交鋒較為頻繁。2002年釜山亞運會半決賽,雙方首次遭遇,中國隊131-62以69分的懸殊分差擊潰對方;2006年亞運會首戰,進步神速的他們只輸給缺少姚明的中國隊12分(比分為77-89);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隊以76-59再度戰勝對手。
歷年亞錦賽最終戰績:7次參賽曾進四強
哈薩克斯坦因為國家獨立時間較晚,因此他們加入亞籃聯也不過21年的歷史,1995年開始先後7次參加亞錦賽。他們首次參賽就獲得了第5名,不過兩年後就下滑到第13名,此後更是連續6年無緣亞錦賽,直到2003年才重新回到這一亞洲男籃的頂級賽事行列。
2007年亞錦賽上,哈薩克斯坦隊取得了隊史最佳戰績——第4名。近幾年來,他們獨樹一幟的打法在亞洲籃壇頗具特點,也屢次成為歷屆亞洲大賽8強的有力競爭者。
哈薩克斯坦隊歷屆男籃亞錦賽戰績如下:
2013年:第8名
2009年:第9名
2007年:第4名
2005年:第10名
2003年:第7名
1997年:第13名
1995年:第5名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阿勇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