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將氣溶膠傳播列為可能傳播的途徑之一。究竟什麼是氣溶膠傳播?面對氣溶膠傳播,公眾又該如何防護?……近日,新華網推出專題《戰『疫』專家說》,第三期專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學術帶頭人周新,與網友一起暢談疫情防控相關話題。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學術帶頭人周新
新華網: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不同人的症狀為何會有不同?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會對人體哪些系統造成影響?
周新:因為每個人機體的免疫反應不一樣,新冠病毒入侵機體後每個人的反應也不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也有所差異。總體來講,普通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主要表現有三個常見的症狀:第一是發熱,第二是乏力,第三是咳嗽,如果肺炎嚴重則會出現呼吸困難。但也有少數人,可以沒有發熱症狀,僅是咳嗽,或無明顯的症狀。需要指出的是,發熱並不是特異性的,人體很多疾病都可能會引起發熱,但是在當前非常時期,有流行病學史的人群,如果出現發熱症狀,就要高度重視和警惕。
我們在臨床上發現,新冠病毒除了對肺、呼吸道有侵犯以外,還對其他器官如心臟、肝臟、腎臟、消化道等器官有侵犯,新冠病毒所造成的病變不僅僅是肺,而是累及全身器官的疾病,最近已經做了幾例新冠肺炎死亡者的屍體解剖,有關病理報告還沒有公布。
新華網:新型冠狀病毒對人群是普遍易感的。哪類人群危險程度較高?
周新:在已經確診的病人當中,新冠肺炎以成年人為多,兒童發病相對較少。從易感人群上來講,新冠病毒對所有人都易感。可能是兒童暴露的機會較少,但是也要予以重視。
至於哪些人群會發展為重症,目前看還沒有規律,除了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以外,年輕的健康人也會發展為重症,這可能與患者機體的免疫反應有很大的聯繫。
新華網:前幾日《新冠肺炎診治指南<第六版>》將氣溶膠傳播列為新冠病毒可能的傳播方式之一。究竟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公眾該如何預防?
周新:氣溶膠傳播是指在比較小室內空間中,吸入了含有病毒的空氣,所造成患病的傳播途徑。戶外空氣中病毒的載量非常低,平時我們在戶外行走,一般不會有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公眾不必過於擔心。
但如果在室內,則需要做好防護措施,通過戴口罩、多通風、少接觸、勤洗手等方式,可以減少氣溶膠傳播的概率。
新華網:目前關於新冠肺炎有沒有明確的診療方法或治療手段?治癒後是否會復發?是否會存在後遺症?
周新:在治療上,目前對於新冠肺炎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在指南中介紹的一些藥物顯示對新冠肺炎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這些藥物的有效性只是在小樣本的臨床研究得出的結論,並不是在嚴格的大規模人群臨床試驗中得出的結論。到底哪些藥物對新冠肺炎有確切療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另外,新冠肺炎臨床治癒後,一般在半年內不會復發,因為患者機體產生了特異性的抗體。目前有報導個別患者出院幾天後又有發熱,或做核酸檢測又呈陽性,這種情況可能是該患者雖然已無症狀,但是呼吸道的病毒還存在,在醫院做了二次核酸檢測陰性,說明是假陰性的結果。所以目前要求患者出院後再隔離二周作觀察,而不是回家隔離。但對於絕大多數病人來說,經過兩到三周的治療,核酸轉陰後,不會再出現陽性。輕症患者痊癒出院後肺部一般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危重症患者治癒後會有肺部纖維化的表現,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和隨訪,患者的肺功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新華網:關於新冠肺炎有很多報導,其中有提到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治癒新冠肺炎,人體免疫系統發揮什麼作用?依靠免疫力,新冠肺炎能不治而愈嗎?
周新:人體的免疫系統非常重要,病毒感染是侵犯機體的免疫功能,新冠病毒也是一樣。病毒感染後機體也是具有免疫功能的,可以通過免疫功能殺死病毒,從這一點來講輕症的新冠肺炎具有自限性。但不是說輕症新冠肺炎不要治療,對於輕症患者要進行對症治療,進行抗病毒治療,即通過藥物進行幹預,減輕患者症狀,避免患者發展為重症甚至是危重症,從而縮短病程,提高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