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訊,這或許是最好的時代。來自社會各方的優質資源正無償地向殘疾群體傾斜,殘疾人也跳脫出依賴政策扶持的思維定式。他們和健全人一同在社會大舞臺上競技,也幫助其他殘疾人擺脫困境。
3月底,西城區殘疾人聯合會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創業投資」大賽,所有參賽選手都是殘疾人。大賽雖然將近不多,但無論是自閉症患者、重度肢體殘疾患者還是需要手語翻譯的聾啞朋友,都勇敢地走上了講臺。
作為大賽評委,記者是聆聽者也是參與者。在這期《社會守望》中,幾位殘疾朋友向我們口述了他們的夢想。這些夢想是既是他們溫暖彼此的故事,也是自我挑戰的心路。
我是一名肢體殘疾人,患有先天性雙髖脫位,雙腿都做過裁骨重接的大手術。但我一直相信,健全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而且要做得更好!2001年我參加工作,一直從事IT行業。開始時只是使用低級的彙編語言進行自動化控制,後來我用4年時間自學了計算機專業的大專課程,並學會高級程式語言。拿到畢業證後,我毅然辭職進入一家程式設計師培訓機構繼續深造,還參加了成人高考,讀完了計算機本科專業的所有課程,這一學又是兩年半。
我成功進入一家軟體公司做軟體編程,和高智商的名校畢業生成為同事。4年裡,我勤勤懇懇做事,不敢絲毫懈怠,但天不遂人願,在過了哺乳期之後,這家公司以「資金周轉不開」為理由把我辭退,我生平第一次遭受這麼不公平的待遇,當時很受打擊。幾年前,我在社區活動時認識了更多殘疾人,發現他們因為自身缺陷止步不前,甚至自暴自棄。
我不想看到這種局面,我們雖然身體殘缺,但不代們要放棄精彩的人生。我是殘疾人,特別了解殘疾人的就業感受,我工作經驗豐富,可以給殘疾人設計出適合他們的工作。以公司文員為例,這個崗位每個單位都不可或缺,如果你有一家公司的工作經驗,跳槽時也會得心應手。
接聽電話、辦公室信息保密和檔案收集、做好會議紀要、公文郵件和報紙的分送、社保的投保和申領等等內容,都是我總結出來的工作重點。我可以提前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給殘疾人做好崗前培訓,發揮牽線搭橋的作用。現在, 很多人覺得文員工作簡單,沒有含金量又很繁瑣,工資還低,所以一部分健全人不願意去幹,這恰恰是殘疾人的就業機會。
上初二的時候,我因一場意外事故造成腦震蕩,我到北京各大醫院求醫,但仍然雙耳失聰,這個打擊是巨大的。但我相信,一個堅強的人不該被命運打倒。我自學了高中課程和大學課程,但沒有一所院校願意接收聾人考生。我只好到一家福利汽車配件廠工作,跟著師傅學會了製圖和識圖,掌握了車、銑、刨、磨、衝、焊接等技術。
然而,工廠很快因經營不善而停產,求職過程中我屢屢受挫,但還是找到了工作,並發現用人單位對懂計算機的人有特殊需求。我從親戚處找來一臺單位淘汰的DOS系統電腦,學會基礎操作。我還成功應聘中國最大的整體廚房裝修公司,接觸到CAD電腦繪圖,通過沒日沒夜地鑽研,我成為一名設計師。我知道,殘疾人的成功來之不易。
我努力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發現廚房油煙機都使用金屬材質的濾網,但使用一段時間,清洗濾網成為用戶最頭疼的事。有一天,我發現盛放雞蛋的雞蛋託可以改造成一次性濾網。它的原材料是廢玻璃和廢紙,粉碎後添加了增強硬度的纖維材料,壓制後有一定阻燃性。我想,如果回收大家身邊可見的雞蛋託,重新開模製成濾網,這就是垃圾的再回收,還免去清洗濾網的麻煩。
現在油煙機尺寸趨於標準化,新型濾網一定會有市場。而且雞蛋託成本低廉,是老百姓用的起的產品。我希望在申報專利上得到幫助,通過委託或授權廠家製作,由殘聯組織推廣,也歡迎其他殘疾朋友參與其中,獲得的收益會反哺殘疾事業。
我今年12歲,是參賽年齡最小的選手。四年前,我開始接觸紙粘土和軟陶製作,創意來源於動漫遊戲,以及網上卡通人物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想。通過手工製作,我把簡單的物料打造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通過變換他們的面容、髮型、服裝,製作了上千個造型各異且沒有重複的粘土小人。在北京市舉辦的「愛在藍天下」大型畫展中,我的粘土人物在「中間美術館」展出,得到觀眾喜愛,還被美術館收藏。
在「希聯圓夢」殘疾人雙創基地,老師結合我的年齡和身體特點準備了畫材,鼓勵我創作,我成了雙創基地的活躍少年,這次我參加創投大賽,沒想讓自己的粘土小人作為商品出售,只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愛。這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做展示,雖然表達不太流暢,但仍然得到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喜歡我的作品,有人想買下來,有人想幫我推廣,叔叔阿姨還給我的作品拍照,我和母親感覺到快樂自豪。
其實,我是一個「來自星星的孩子」,是一名有著學者症候群的自閉症患者。學者症候群是指有認知障礙,但在某一方面,如對某種藝術或學術,卻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的人。自閉患者中只有10%是學者症候群,也被稱為「天才病」。我有很多榜樣,比如能夠背誦上千本書的超級天才「金·匹克」,還有中國著名交響樂指揮胡舟舟。
現在,我正在醞釀「致敬梵谷」小丁個人畫展,籌劃「小丁和他的夥伴兒」手工創意作品展, 這些活動很可能是我人生中的新起點。無論未來如何,我相信美好的世界在向我招手。
從上午9點到下午6點,創投大賽持續了一整天時間。近30名參賽選手都做了充分準備,臺下的評委也挑戰體能,把最好的狀態回饋選手。
殘疾選手是來展示夢想的,評委們是幫助他們修正夢想的,而不是評判夢想的,這是殘疾人創投大賽最大特點。這些評委中,有從事民政工作的社會救助專家,有海外企業的創投大咖,有專利成果轉化的行家。整個比賽過程中,我聽到大量的建議和鼓勵,評委們盡力用自己的資源去匹配這些夢想,讓他們走的更遠……
亮眼的創投項目還有很多,大家都非常優秀。一位評委被這些殘疾人的精神風貌徹底打動了,他甚至反思,如果有一天,我們變成了他們,會比他們做的更好嗎?我相信,站上講臺的選手,都已是各自人生的勝利者。無論夢想有多遠,他們都走出了圓夢的第一步。(圖片提供:北京市西城區公益文化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