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腿:蒲江90後殘疾人團隊的創業傳奇

2020-12-05 四川新聞網

楊添財(中間坐輪椅者)和吳雲(站立者)來看望在家辦公的殘疾人員工陳光祥(左)與周苗(右)。

非常震驚,非常震驚」,成都蒲江縣電子商務協會負責人葉豔對來訪者連說兩遍。讓她震驚的,是自己所在園區兩位二十餘歲的殘疾青年,不到25歲的楊添財和29歲的吳雲,3個月居然賣出4000萬元農貨。即使在人口僅28萬卻擁有大小4000多家電商企業的蒲江,這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兩位帥氣小夥卻極其平靜:「我們並不求快,只想很專一地把事做穩,就像現在我們全心只想做好拼多多一個電商平臺一樣。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一個生意,它是生命的意義。」

楊添財坐著輪椅在辦公室。他和吳雲3個多月在拼多多賣了3500多萬水果,加上線下,總共賣出了4000萬元,

7年自閉:十四歲少年的人生絕境

楊添財雖然坐在輪椅上,卻一臉陽光。很難想像,這位生於1994年7月的年輕人是一家頗成功公司的老總,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曾自閉長達7年。

6歲那年,楊添財患上了肌肉萎縮,漸漸不能走路。醫生說,這孩子可能活不過18歲。對楊家,這猶如晴天霹靂。「小學就開始有小孩叫他瘸子,初中懂事了,他受不了,初二就輟學了。」添財的媽媽指著大門口殘聯修的無障礙通道說:「幾年時間,他不曾下過這個臺坡。除了上廁所,連吃飯都悶在自己房間裡。」

蒲江殘聯理事長陳莉還記得第一次見他的情形:「當時他聽到我們來看他,就躲進被窩。我只能掀起被子一角,看看他那肌肉生長停留在六歲兒童狀態的腿,一句話也交流不了。」第二次,楊添財沒躲被窩了,卻背對著牆,不看陳莉一眼。

因為完全看不見未來,少年添財把自己放逐到人生的絕境裡。蒲江殘聯的李書林如此描述楊添財頭幾年的日常生活:常年不理髮,長髮披肩;常捶胸;學狼嚎;在家摔東西,甚至罵父母,推搡弟弟。父母心疼而無奈,只能以淚洗面。

不幸中的萬幸,他遇到了網際網路。

楊添財剛輟學那會愛打牌,贏的錢夠讓父親給買臺新電腦。就靠著電腦,他度過了後幾年自閉時光。楊添財在網上打遊戲,賣裝備,兩年居然賺了三萬餘元,因為有錢也不出門消費,他又通過打遊戲把這些錢花了出去。「他小時候非常好學,記性好,愛琢磨,打牌也很厲害。後來他往牌桌上一坐,就『一缺三』,沒人敢和他玩。」吳雲笑著介紹他這位早早輟學的學霸弟。

就在這間房子裡,楊添財度過了7年自閉時光。

吳雲初看上去和身體健全的人沒兩樣,但因為年幼時感冒用藥出問題,一隻耳朵喪失了全部聽力,另一隻必須隨時帶著助聽器。「我也經過一段自閉期,因為別人說話我總聽不見,後來就越來越不願跟人交流,把自己封閉起來了。」不過,他還是考上了大專,學設計。因為聽力障礙,吳雲找工作不順,2012年開始在電商行業做供應鏈謀生。

直到2015年,時年21歲的楊添財和26歲的吳雲,人生軌道才發生交集。

互助創業:賣的每一枚水果,那不是錢,而是在證明著我們的價值

楊添財和吳雲的父親,都在蒲江縣做了二三十年的水果代辦。2015年6月,兩位父親介紹他們在網上認識。「以前他不跟人交流的。但跟吳雲在網上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倆交流心理上沒壓力。」添財媽媽說。

在吳雲的引導下,楊添財開始嘗試做電商,賣本地的獼猴桃等農產品。做了幾十年代辦的父親,負責給他採購供貨,媽媽就幫手打包發貨。2015年底,銷售額達到了100萬元,楊添財註冊成立了公司。2016年,賣到300萬元。資金不足,父母在2017年40多萬賣掉住房,再找親戚籌集20萬,支持兒子創業。場地不足,後來在縣委書記協調下做了擴建。線上運營就楊添財一個人,「最累的一次,我兩三天幾乎沒睡覺,一個多月下來瘦了13斤,只有72斤。」然而他樂在其中,7年黑暗中彷徨,仿佛一朝見到了光亮,楊添財找到了生命存在下去的理由。

與此同時,吳雲的供應鏈模式也不斷在發展,2017年做到了400多萬的銷售額。但吳雲很苦惱:「訂單經常不穩定,有時備好了貨,別人卻突然改口說不要了,非常被動。」他很想自己直接開店,「這樣就能直接掌握訂單。」

楊添財特意選了這個「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手機殼,最累的時候,他兩三天幾乎沒睡覺,但卻樂在其中。做電商讓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楊添財和吳雲花六七千元買了無人機,孩子似的一起玩。

此時,楊添財與吳雲經過近一年網聊後,已經見面成為現實中的好朋友。他們花六七千元買了大疆無人機,孩子似的一起玩。「有時候真覺得自己挺幼稚。我們都很愛天文和物理,一起聽音樂、旅遊,有一次,我背著他上了9層的高塔去望遠。很累,但很開心!」吳雲說。面對著共同的發展需求,他倆一拍即合,2018年初決定把兩人的公司合併,入駐蒲江電商孵化園,「聯手做好」。楊添財和吳雲有個強烈的共識:「賣出的每一枚水果,那不是錢,而是在證明著我們的價值。」

一起走吧:創建殘疾人自強的聯合體

楊添財與吳雲這種比親兄弟還緊密的狀態,激發出他們的靈感:創建「一起走吧」的殘疾人品牌,帶動更多殘疾人創業就業。

2018年6月前,兩人去成都系統學習了三個月電商運營,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我們都是殘疾人,由於我行動不便,出行都是吳雲照顧我,吳雲聽力不好,與別人交談都是由我傳達給他,可以說『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腿』」。楊添財這樣介紹自己與吳雲的關係。這種比親兄弟還緊密的狀態,激發出他們的靈感:不如,創建「一起走吧」的殘疾人品牌,帶動更多殘疾人創業就業吧!

這次,他們把精力集中在了新電商拼多多平臺上。8月開店,10月才開始真正運營,但爆發力驚人,到2018年12月底,在拼多多的銷售額即超過3500萬元,線上線下總體銷售額則突破4000萬元。他們的官方旗艦店,獲得拼多多2018年度潛力商家獎。除了蒲江本地的地標農產品紅心獼猴桃、柑橘,他們還銷售四川鹽源、雲南昭通、山西運城、陝西禮泉等地的蘋果,先後在河南、陝西、湖南等地建倉。

在產品盒裡,他們會放上一張「生活,你不要不快樂」,消費者收到,也會受到感染。

「你是我的耳,我是你的腿,我們攜手拼未來」。

 「湖南的冰糖橙是我們最先賣爆的一款產品,一天達到4萬多單。」吳雲說。他做過幾年供應鏈,知道哪裡的農貨品質最好,找誰調車,怎麼組織熟練的分揀和打包工人。「每個環節的關鍵點我都很清楚,因為全都做過,出了什麼緊急狀況,我可以隨時解決。」兩人的特長很互補,楊添財擅長線上運營,他很熟悉拼多多「人以群分」的新商業邏輯。「我們參加的多多助農,就是從四川大涼山那裡採購的水果。」通過拼單和遊戲等方式,拼多多上4億多消費者的需求被歸聚起來,其中的一部分,成為這兩位心懷夢想的年輕人的強大動力。

兩位父親,則成了兒子們公司的忠實採購者。每天都要到處去看果園,以最高的性價比採購好果子。「比起給別人做代辦要忙,開給我們的工資可能還少一點,但我們怎麼能不支持他們呢?」吳雲的父親半開著兒子的玩笑。「更穩定嘛!」吳雲也笑著說。

▲「我在床上躺了七八年,覺得自己成了廢人。現在不同了,每天我都在向光祥他們學習,能養活自己,這種感覺特別好。」周苗(女)現在很開朗,喊著要加記者的微信。

在「一起走吧」團隊裡,80後陳光祥是從工地上摔下來後,雙腿截肢,周苗則是因為車禍使腰部以下失去了知覺。現在,他們倆都在家做客服,每天17點半到23點工作,回答消費者的各種問題,月薪3000多元。隔一段時間,公司會派人上門給他們做培訓,更新業務知識。「這是我截癱後的第一份工作,能回答消費者的問題,這讓我覺得生活很有價值」,陳光祥說。「我在床上躺了七八年,覺得自己成了廢人。現在不同了,每天我都在向光祥他們學習,能養活自己,這種感覺特別好。」周苗現在很開朗,喊著要加記者的微信。

我其實更希望光祥他們能逐漸開始自己創業,我們會推一個殘疾人培訓的項目,專門來做這件事。」楊添財說。截止目前,他們免費培訓了20餘名殘疾人,優先銷售殘疾人種植的獼猴桃、柑橘等農產品。陳莉非常欣慰:「這兩個年輕人,真的非常善良,殘聯給他們的物質支持並不多,有一次培訓活動,他們乾脆婉拒了我們的補助,說自己現在有能力支付成本。」

相比於成為榜樣人物,你們更要保重自己的身體。」蒲江商務發展局的局長李敏像大姐姐一樣交代楊添財,她幾乎會在他的每一條微信下面點讚。

女友在陪楊添財散步。兩人已認識三年多,女友生日這天,楊添財忙完工作,請吳雲送他去和女友看了場電影。

吃完飯後,吳雲將楊添財背上車。

 「今年十月份之前我們應該可以在拼多多上做到一個億。別人覺得我們怎麼能發展得那麼快,其實,我們真沒追求速度。別人同時做很多品種,我們只要全年不斷就可以,挑選一些最受歡迎的水果來做。別人每個平臺都去嘗試,我們專心只做這個平臺,求穩,求精。」楊添財認為,這不是刻意為之的經營理念,而是從他和吳雲的生命狀態中生長出來的選擇。

發展越快,資金需求越大,如果有人要給你們投資,成為合伙人,你們會同意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吳雲的臉色變得嚴肅:「至少現在不會,我們的情況有點特殊,目前是一個心意相通相互護持著往前走的狀態,我們也不想經歷太多波折,資金是很需要,但如果現在別人以合伙人的形式進來,可能會擾亂我們的節奏。」

遇到困難,楊添財喜歡和吳雲一起開車出去,把車窗打開,讓風湧進來。有時,他們會一起「進山」,用望遠鏡看向宇宙深處。「滿天的星星,在深邃的銀河面前,會覺得世人都很卑微,但心裡會更純淨。」

每天,吳雲會一次又一次從後備箱把42斤重的輪椅搬出來,幫助楊添財撐著車門把身體挪上去。4月23日下午,他送楊添財去陪女朋友過生日後,記者坐他的車回酒店。剛停下車,吳雲習慣性地去打開後備箱搬輪椅,手舉到一半突然停下,他才想起,楊添財已沒在車上。

相關焦點

  • 國際殘疾人日:四川殘疾青年在新電商重塑人生
    成都蒲江90後青年楊添財,6歲時不幸患上神經性肌肉萎縮,被診斷活不過18歲,曾窩在家中封閉自己達7年之久。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一臺印表機,利用這些極簡設備,楊添財和殘疾同伴在新電商拼多多銷售蒲江紅心和黃心獼猴桃,開啟了自己的電商創業道路。
  • 3769戶殘疾人與龍湖的故事 看11個殘疾人創業扶貧基地的滴水效應
    溫暖萬家一雨露助殘」(以下簡稱「雨露助殘」)項目在涪陵區啟動,項目重點支持農村貧困殘疾人種養殖創業扶持,這11位殘疾人創業者是直接受益人。脫貧增收後,他們又建立起11個殘疾人創業扶貧基地,輻射帶動了周邊38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增收。
  • 「輪椅天使」丁玉坤: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創業
    2009年,丁玉坤結識了高位截癱的房衝並與他邁進了婚姻的殿堂。他們於2011年成立了自己的傳媒公司。 「對於殘疾人而言,努力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養家餬口,更是人生價值的體現。」丁玉坤曾飽嘗疾病痛苦,也深知創業的艱辛,她暗下決心:「我要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創業,努力實現人生價值。追夢路上,我們一起走。」
  • 機械仿生腿幫助殘疾人重新行走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6日報導,5年前的一場車禍使機械師海登·艾倫的脊髓受到損傷,醫生表示他再也不能走路了。但近日由紐西蘭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革命性產品幫助他解決了這個問題,艾倫因此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類似機器人外置骨骼「雷克斯」的人。「雷克斯」是一種輔助殘疾人走路的仿生腿。它不僅能幫助殘疾人站立和行走,還能讓他們上下樓梯和山坡。
  • 國際殘疾人日|無臂90後高考狀元,用雙腳創造奇蹟!
    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約佔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的6.21%。身體殘疾並不可怕,有很多的殘疾名人的事跡足以說明一切。他走街串巷,花費了三年時間,用鏡頭記錄了那些成功的殘障人士的故事;他說:「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正如他希望的那樣,鄭龍華用拍下的照片鼓勵了許許多多的人。
  • ...我可以用聲音造夢…」90後盲女孩創業做廣播劇,在喜馬拉雅火了
    馬寅青的團隊在其中一間玻璃房內,只有四張辦公桌,幾位視障者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工作。他們的臉貼著屏幕,耳朵捕捉著從音箱裡傳出的數倍於常人語速的語音指令。這支團隊中,有80%是視障者。「我『看』人特別準。」她說別人是以貌取人,而她是以聲取人。1994年,馬寅青出生時由於早產,只有2斤,被放進暖箱裡,因吸氧過量而導致雙目失明。「我們那一代很多90後視障患者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失明。」由於這次醫療事故,馬寅青從出生起就從未看到過這個世界。「現在想想反而覺得是幸運的,反正從來也沒有看到過。」
  • 網易雲熱評:他耳朵需要戴助聽器,卻一直跟我說是耳機,我很生氣,他...
    網易雲熱評:他耳朵需要戴助聽器,卻一直跟我說是耳機,我很生氣,他卻說… 1、男朋友耳朵因為小時候生病留下後遺症,需要帶類似助聽器的東西才能聽到遠處的聲音,但一直跟我說是訂製的藍牙耳機,後來我問他能不能不戴,因為我叫他總是聽不見。
  • 雲南草根科學家演繹殘疾人的「我為種狂」
    雲南草根科學家演繹殘疾人的「我為種狂」 在當地,大多數認為他是一個為了育種而瘋狂的人,這麼說他是因為他是一位殘疾人士,而且將自己企業賺來的2700萬元全部投入育種。  1971年,王述榮出生在當地的一個小村子。就在他兩歲那年,一場醫療意外讓他左腿嚴重殘疾,甚至聽力也受到影響。之後的路他走得十分艱辛,為了能夠上學,他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當然,這樣的人也會受到上天的庇護,他順利的求學、參加工作,也順利的創業。
  • 脫貧攻堅 l 化隆殘疾人自強自立自主創業脫貧典型馬忠孝事跡
    然而多年後,馬忠孝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在別人冷眼、譏笑、嘲諷中堅持做好自己,用自己的努力,用他殘缺的身軀為身邊的親人,也為他周邊困苦的殘疾人朋友撐起了一片天空,他那奮發有為的精神和同情關愛弱者的品格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 政協委員為90後支招:創業要勇氣 更要能力
    我們本期策劃選擇了90後就業創業的視角,期望通過觸摸政策法規與社會民生之間的共振與脈動,從一個側面解析「兩會」之於普通人的意義。 從2014年起,應屆生就業市場全面步入90後時代,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校持續擴招等多重背景下,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不少90後也開始選擇自主創業。
  • 內容消費崛起,殘疾人上喜馬拉雅做主播年入百萬
    (圖說:上海90後姑娘馬寅青上喜馬拉雅開設主播帳號「逐光之聲」)「接觸到了喜馬拉雅之後,覺得愛好是可以落地的,因為它能夠有切實的收入。」馬寅青表示,由於視障人士出門不方便,從事有聲書演播行業能夠讓他們揚長避短。
  • 扶貧故事2020丨賈茹:我的生活,離不開殘疾人
    「家裡都下不去腳,每次去我都恨不能馬上把他接回園區工作,只不過他身體條件還不允許,過了五一看看吧。」和郄大門的家相比,殘疾人雙創園是另一個世界。窗明几亮,即便是室外的地上,也沒有一點雜物。在這一點上,賈茹頗感自豪:「我們沒有請一位專門的保潔員,都是殘疾人自己拾掇的。你看看,每一間宿舍裡邊,一點兒異味都沒有。」秩序井然的園區,良好的環境只是一方面。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後,我又去了解了他的父母,更不淡定了……
    本文來源:王耳朵先生作者:我是王耳朵這兩天,因為紀錄片《時代我》的播出,大家再一次將目光聚焦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身上後來,袁隆平回憶道:「母親對我的教育影響了我一輩子,尤其是在做人方面,她教導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 假肢免費裝配 寶雞百名肢體殘疾人重新有了「腿」
    最近這兩天,家住寶雞市眉縣金渠鎮的陳浩和父親陳海平格外高興,因為時隔多年,父親陳海平終於通過我市、、殘聯的假肢免費裝配項目,重新擁有了一雙「腿」,能夠再次站了起來。 陳浩:「剛開始出事的時候,他整天在炕上,生活啥的都得人照顧,咱自己裝的話,光他這個支出就得兩三萬塊錢,畢竟家裡現在只有我一個勞動力,不裝這個又得一個人在家照顧他,裝了這個之後他生活能自理,不說別的吧,他做個飯,上個廁所都方便,他自己能照顧自己了,我就能出去工作了,對家庭帶來好多方便。」
  • 內容消費崛起 殘疾人上喜馬拉雅做主播年入百萬
    對於「摩心」而言,喜馬拉雅「只聽聲音,不看臉」的選拔機制令他十分感慨,「我在喜馬拉雅找到了我追求許久的公平。」在喜馬拉雅,他從一個試音一年失敗的門外漢,到逐漸成長為「大慶有聲書第一人」。五年時間,演播21部有聲作品,4部作品播放量過百萬,目前他是喜馬拉雅全職主播。
  • 小盧卡斯:凱恩很強,我覺得他已經是英超傳奇人物
    直播吧6月3日訊 熱刺球星盧卡斯-莫拉最近接受了露天看臺採訪,他表示隊友哈裡-凱恩已經是英超傳奇。過去六個賽季,凱恩一直是英超最好的射手之一,並曾兩次贏得金靴獎。在此期間,這位26歲的英格蘭國腳在各項賽事中為熱刺出場278次,打進181球。
  • 西城殘聯27名殘疾人走上講臺 展示不一樣的創業夢想
    3月底,西城區殘疾人聯合會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創業投資」大賽,所有參賽選手都是殘疾人。人物:祝華榮(先天肢體殘疾)創業項目:殘疾人工作崗位設計師我是一名肢體殘疾人,患有先天性雙髖脫位,雙腿都做過裁骨重接的大手術。但我一直相信,健全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而且要做得更好!2001年我參加工作,一直從事IT行業。開始時只是使用低級的彙編語言進行自動化控制,後來我用4年時間自學了計算機專業的大專課程,並學會高級程式語言。
  • 90後CP:創業是我們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
    2020年,經過6年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後,他們的公司愈加頑強……在位於西安高新區一座科技大樓的公司裡,這兩位身穿T恤、牛仔褲的90後極具親和力。談起公司的發展和專業問題時,他們認真嚴肅;聊起家庭和孩子時,又會默默相視、莞爾一笑——故事裡的這對男女「主人公」,是西工大在讀博士生劉闖和他的2011級校友、妻子葉雨桐。
  • 用聲音追逐光明 90後盲人女孩率團錄有聲書創業
    2019年,她應聘受阻後開了家公司製作有聲書創業,之後兩年時間,帶領團隊錄製了300多本有聲書,她的團隊中有不少視障人士。近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採訪時,馬寅青說:「用聲音為人們帶來享受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創業路困難重重,但為夢想付出再多都值得。」
  • 漢正街上的90歲理髮師和他的烙鐵燙髮傳奇
    有態度90歲,在你的印象中,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那?老眼昏花?步履蹣跚?顫顫巍巍亦或是慈祥靜謐?不論你心中90歲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相信,幾乎沒有人會把這個年齡和工作、特別是理髮極度需要手部穩定性的工作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