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產業扶貧新思路:因人施策,電商「造血」賦能殘疾人

2021-01-17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南充市舉辦的殘疾人電子商務培訓班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曉慧 北京報導

在全國省份發展中,四川省可以說是最特殊的省份,雖然經濟成績不錯,但是境內城市發展極不平衡。其中,四川有這麼一個地級市,經濟數據不如成都耀眼,雖屬四線但名氣不如部分五線城市響亮,但它卻是一座擁有2220年歷史的人口大市,並且,有望成為繼成都之後的另外一匹「川東黑馬」,它就是四川省南充市。

南充,屬於川北重鎮,全市9個縣(市、區)中,有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個省級貧困縣,有貧困村129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8萬,貧困人口數量居全省第三位,佔全省貧困總數十分之一、佔南充農業人口十分之一。

同時,南充現有各類殘疾人55.18萬,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為5.18萬。貧困程度深、範圍廣、人口多。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南充市委高度重視,全市各級政府主導,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各級殘聯組織主動作為、善作善成。一場場硬仗打下來,如今,南充市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全部實現脫貧。

產業扶貧讓他們當上了「翹腳老闆」

一家四口人,其中,三口是智力障礙者。

在蓬安縣龍蠶鎮一碗水村,每每提起蘇金龍一家,村民們言語之中都透露著同情。現年50歲的蘇金龍,老伴有智力障礙,膝下一兒一女同樣患有此病。一戶多殘的殘酷現實,讓這個家庭一度陷入貧困的泥沼。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當地殘聯針對蘇金龍家的特殊情況,積極為其爭取兜底保障。

「政府不僅幫我解決了就業問題,還讓我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重度殘疾人護理補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補貼標準從幾十塊到幾千塊,大大小小共有近20項,真的太感謝了!」蘇金龍說,如果沒有政府幫忙,光靠他一個人掙錢,又沒有文化,脫貧那是不可能的。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的有3.61萬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生活補貼的有2.86萬人。

在兜底的基礎上,南充市精準聚焦殘疾人產業扶貧,助力殘疾人持續增收,逐步探索出適合殘疾人特點的產業扶貧之路,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穩定脫貧。為此,四川南充有一群特殊的創業就業人,他們有的拄拐杖,有的坐輪椅,有的戴助聽器等,但就是這樣一群身體有殘疾的人,卻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幹出讓無數身體正常的人都敬佩不已的事情。

近年來,營山縣為指導全縣殘疾人脫貧增收,在全縣連片創建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示範區,幫助殘疾人創業就業實現持續增收。建成營山縣松全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雲霧山泉酒廠、創業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忠海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等37家龍頭企業,帶動殘疾人養魚、養雞、種高粱,讓3179人次殘疾人增收近300萬元。

在營山縣望龍湖鎮蓮花村,肢體一級殘疾人張勇軍自從加入「營山縣雲霧山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後,日子越來越紅火。

「秋季,地裡的高粱豐收了,淨增收2000元。」張勇軍說,以前種經濟作物總會有太多的顧慮,比如低價、滯銷,如今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示範區就是殘疾人的底氣。

記者了解到,雲霧山泉酒廠成立種植釀酒原料的合作社,保價收購殘疾人種植的高粱。2020年,全縣有43名殘疾人參加良種高粱訂單種植,共產高粱35000多斤,全部按每斤2.50元的保底價銷售給「雲霧山泉酒廠」,戶均純收入在1000元以上。

在高坪區,區殘聯精準施力殘疾人扶貧資金股權量化工作,先後在高坪區4個鎮實施股權量化項目,讓全區100名殘疾人入股,當上了「翹腳老闆」,每年定期享受分紅。

股權量化項目的實施盤活了扶貧資金,為殘疾人創造了穩定的、可持續的收入。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南充市累計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078萬元,實施殘疾人股權量化項目,幫助1059名殘疾人實現資產收益分紅92.74萬元。此外,該市還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多措並舉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獲得穩定收入。

電商「造血」賦能殘疾人

近年來,我國殘疾人就業呈現出多業興盛、百舸爭流、層次質量雙提升的勢頭。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為殘疾人靈活就業創造了條件。南充充分發揮了政府引導作用,著力打造殘疾人「網際網路+」的電商創業模式,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

「天氣轉涼了,我們手工編織的鞋子正好給小寶寶穿……」閬中古城一家售賣手工編織產品的小店,一位扎著半丸子頭、穿著簡單的T恤、坐著輪椅車的店主正在直播帶貨,店主名叫劉洪。

劉洪正在直播帶貨

7年前,劉洪因病致左腿高位截肢,曾一度失去生活信心的她,在閬中市殘聯的幫助下,學習電商知識,當起了網絡銷售員。每天,她一邊接待古城裡進店的遊客,一邊在店裡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平均每月能為劉洪帶來2000元以上收入,小店銷售的產品全部來自於閬中市王家嘴社區和良善埡村殘疾人編織基地。目前,她在抖音、快手平臺的粉絲超過了1.5萬人,其直播帶貨還受到CCTV-13《新聞直播間》關注。

在閬中市洪山鎮得陽村,有一位遠近聞名、雙下肢癱瘓的肢體二級殘疾人李榮華。

2004年,因脊膜膨出致雙下肢癱瘓的李榮華,不得不放棄廣州的工作回家休養。2014年,李榮華一家四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南充市殘聯、閬中市殘聯在洪山鎮良善埡村建立殘疾人手工編織基地,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開展了手工編織技術培訓。身殘志堅的李榮華第一個踴躍報名參加培訓。

在培訓中,李榮華克服身體不便,通過學教程、看視頻、上網查閱資料,不到兩個月就掌握了手工編織技術,坐在家中實現了就業。「目前,我月增收1000元,感到非常滿足。」李榮華說道。

線下建基地、線上拓銷路,為許多像劉洪、李榮華一樣的殘疾人開啟了新生的大門。

據記者了解,2018年,閬中市王家嘴社區和良善埡村分別建起殘疾人鉤針編織基地,兩大編織基地均對接京東電商平臺,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目前,已吸收、輻射、帶動300餘名建檔立卡、低保戶殘疾人從事手工藝品生產和銷售,帶動殘疾人月均增收1000餘元。

縱觀南充市,電商助殘已逐漸成熟。近年來,全市共舉辦電商培訓班30餘期,培訓1200餘名殘疾人,幫助近400人就業,258家殘疾人產品實現網上銷售。南充市殘疾人脫貧奔小康的道路正越走越寬。

相關焦點

  • 國際殘疾人日:四川殘疾青年在新電商重塑人生
    紅星新聞網12月2日報導 12月3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殘疾人就業一直是政府與社會關注的話題。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飛速發展,這個議題也在時代浪潮中有了新的答案。記者觀察發現,不少四川殘疾青年利用電商平臺創業,重塑自己的人生。
  • 3769戶殘疾人與龍湖的故事 看11個殘疾人創業扶貧基地的滴水效應
    溫暖萬家一雨露助殘」(以下簡稱「雨露助殘」)項目在涪陵區啟動,項目重點支持農村貧困殘疾人種養殖創業扶持,這11位殘疾人創業者是直接受益人。脫貧增收後,他們又建立起11個殘疾人創業扶貧基地,輻射帶動了周邊38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增收。
  • 【我的扶貧故事】南充閬中市白堡村第一書記時德才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點擊圖片觀看扶貧故事Vlog四川新聞網消息(李婷婷 曹鑫 記者 郭建坤)白堡村地處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東北部,構溪河國家溼地公園穿全境而過,緊鄰雙廟場和五馬鎮,白堡村共12個社,383戶1098駐村工作隊在了解情況後,給王大吉的妻子陳玉芬安排了村上的公益性崗位並解決了低保和殘疾人生活補貼,使得王大吉的收入來源得到保障。「我們老王得了病,這麼多年半身癱瘓也莫法走哪裡,宣傳部的陳部長和時書記特別關心我們。老王回來,時書記又給我們送個輪椅來。讓我們老王可以到村頭上到處走走,散散心。」陳玉芬談到。
  • 佳縣:發展「五好」電商扶貧模式 《東方紅》故鄉唱響了致富歌
    「多虧了電商平臺,現在一年下來我純收入有三萬多呢」。2018年,依託佳縣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契機,劉建貴創辦佳縣首個殘疾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實現增收,主動申請退出了貧困戶行列。佳縣是革命老區,是歌曲《東方紅》的故鄉、國家呂梁片區貧困縣。近年來,佳縣不斷深化「五好」電商扶貧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以電商示範縣為支撐,以貧困戶依靠電商實現增收」的電商扶貧路徑。
  • 聚力精準賦能 打造互動共贏的協作新樣板
    杭州市作為對口幫扶黔東南州的東部城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幫扶政治責任,聚焦「精準賦能」,以「領跑者」的責任、「弄潮兒」的闖勁、「施工隊」的作為,助力黔東南州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樣板。
  • 電商扶貧創建中國式扶貧新範本 顯示電商經濟強大輻射力
    電商扶貧,不是簡單地把農產品搬到網上,更在深層次地倒逼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進而擴展到其他相關領域,創建出中國式扶貧的新範本。領先的中國電商以強大的技術優勢,運用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一代科學技術,率先實現了新基建的運用場景,也顯示出中國電商經濟強大的輻射力。這個新的大規模扶貧方式正在讓偏遠和貧困加速消失。
  • 根本之策——沐川縣產業扶貧啟示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從生態農業到農村電商,從特色種養到鄉村旅遊,從金融造血到產業崛起……循著產業扶貧這個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國家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沐川縣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噴薄而來。生態脫貧、綠色崛起的「沐川範式」,持續彰顯活力生命力。啟示 生態理念優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保持生態發展定力,築牢綠色產業家底。
  • 蛟河市慶嶺鎮: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
    鄉村美,鄉親富,這要歸功於該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道出了當地自然條件惡劣、產業結構單一、村民收入低的情況。 2016年,吉林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吉林市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派駐第一書記到葡萄溝村開展扶貧工作。葡萄溝村緊鄰松花湖,與五虎島隔湖相望,山水環繞,森林覆蓋率高,地理環境優越。經過扶貧工作隊和鎮、村幹部的調研踏查、認真梳理分析以及反覆與村民交流探討,尋求出一條發展網箱養魚、黃牛養殖等特色養殖業的道路。
  • 中國平安「三村工程」落地重慶奉節 「平安扶貧保」助力產業升級
    9月17日,中國平安與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政府籤訂「三村工程」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和金融支持框架合作協議,中國平安將通過村官、村醫、村教項目,助力奉節縣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未來,中國平安將在奉節縣重點推廣「平安扶貧保」創新模式,支持當地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
  • 賦能「智慧供應鏈」,海聯金匯「落子」產業網際網路和跨境電商
    從產業到貿易,供應鏈金融正在成為金融科技「2B賦能」的主戰場之一。4月23日,海聯金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37)在北京舉行「金融科技×智慧供應鏈」新品發布會,旗下企業聯動優勢推出服務垂直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智慧供應鏈的「海金鍊」和跨境收付款供應鏈金融一體化解決方案「海聯匯融通」,兩個產品甫一亮相即引起廣泛關注。
  • 中科院科技扶貧:因地制宜為扶貧地區提供「造血」功能
    白春禮介紹,「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是中科院科技扶貧的特點之一。 白春禮透露,這種新的菌劑完全是依託中科院長期的工作積累技術,並根據當地扶貧的需要開發出來的新品種。現在新的菌劑也開始向外推廣,在當地成立工廠批量生產。「將來扶貧工作結束以後,他把技術留下來,能夠把工作繼續延續下去,不會因為扶貧工作終止了又返貧,所以『造血』功能非常重要」。
  • 科技賦能,公益助殘 讓殘疾人圓「行走」夢
    人民網上海6月23日電 中國目前有超過8500萬的殘疾人,佔總人口的6.3%。滿足殘疾人康復治療需求,輔助器具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殘疾人補償以及改善肢體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6月23日,圍繞「科技賦能,讓夢想『走』進現實」主題,2020年傅利葉智能首場品牌開放日活動在上海總部召開,通過分享康復機器人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和應用,與用戶群體近距離深入交流,與各界人士面對面探討科技如何促進康復輔具發展,致力於改變殘障人士的生活。
  • 東方證券產業扶貧結碩果 打造「東方菇娘」品牌
    這其中,東方證券圍繞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公益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開展工作,並且與內蒙古呼倫貝爾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簡稱「莫旗」)、山西省靜樂縣、吉林省通榆縣、四川省沐川縣4個國家級貧困縣籤訂「一司一縣」結對幫扶協議,持續深入開展城鄉結對幫扶工作,讓扶貧行動在貧困地區結出碩果。
  • 精準扶貧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刊發在《求是》雜誌上關於精準扶貧的那些動人故事↓↓故事一 產業精準,「幹沙灘」變「金沙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加強產業扶貧,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
  • 【精準扶貧 鄉村振興】祁東黃花菜搭上電商快車 西蘭花在脫貧攻堅...
    黃花菜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成為產業扶貧的主戰場。祁東縣於2012年被列為湖南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8年4月獲省政府批覆脫貧摘帽。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931戶77219人,已脫貧20239戶72890人,未脫貧人口1692戶4329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建檔立卡的13.263%降至0.493%。
  • 數字賦能 遠光軟體亮相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遠光軟體能源網際網路產品及方案亮相「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綜合展示公司新技術研發與實踐成果,賦能產業創新,攜手構建能源網際網路生態圈,護航綠色發展。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由國家網信辦、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 中山市直播電商協會賦能直播新經濟
    簡單介紹如下:第一冊電商篇、第二冊直播篇、第三冊短視頻篇、第四冊營運篇、第五冊營銷篇、第六冊案例分析篇。   協會已與大型倉儲物流企業達成合作,建立中山市直播電商協會專用雲倉,為會員單位提供 倉儲物流、一件代發、直播賦能,整合全鏈條服務。
  • 河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要堅持精準幫扶,完善建檔立卡,登記到戶到人,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加強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康復扶貧、教育扶貧和志願助殘扶貧,促進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分類施策,對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落實就業幫扶和增收措施,對無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實行社保兜底保障,對有特殊困難的加大救助力度。
  • 分享式扶貧+造血式發展 中國三星助力南峪村脫貧致富
    伴隨中國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2014年,中國三星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手啟動「分享村莊」產業扶貧項目,計劃投入1.8億元,以高端民宿旅遊、農產品電商為抓手,在全國遴選13個貧困村,助其構建脫貧「造血」機制。「分享村莊」將引入三星「分享經營」企業理念,為村莊進行產業定位與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構建村民合作社,以確保脫貧工作精準而高效。
  • 「輸血」「造血」相結合,助大山煥發新活力 中山邊檢站決勝脫貧...
    2020年11月20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歸亞村如期實現了脫貧摘帽,這一切離不開珠海邊檢總站中山邊檢站扶貧工作組的努力和付出。自2019年初領受對口扶貧工作以來,中山邊檢站堅持精準扶貧,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文化扶貧、社會扶貧、黨建扶貧等方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多措並舉,注重「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著力改善貧困村、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大力提升村集體、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圓滿奪取了高培村和歸亞村2個對口幫扶村的脫貧攻堅勝利,為今年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