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南充市舉辦的殘疾人電子商務培訓班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曉慧 北京報導
在全國省份發展中,四川省可以說是最特殊的省份,雖然經濟成績不錯,但是境內城市發展極不平衡。其中,四川有這麼一個地級市,經濟數據不如成都耀眼,雖屬四線但名氣不如部分五線城市響亮,但它卻是一座擁有2220年歷史的人口大市,並且,有望成為繼成都之後的另外一匹「川東黑馬」,它就是四川省南充市。
南充,屬於川北重鎮,全市9個縣(市、區)中,有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個省級貧困縣,有貧困村129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8萬,貧困人口數量居全省第三位,佔全省貧困總數十分之一、佔南充農業人口十分之一。
同時,南充現有各類殘疾人55.18萬,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為5.18萬。貧困程度深、範圍廣、人口多。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南充市委高度重視,全市各級政府主導,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各級殘聯組織主動作為、善作善成。一場場硬仗打下來,如今,南充市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全部實現脫貧。
產業扶貧讓他們當上了「翹腳老闆」
一家四口人,其中,三口是智力障礙者。
在蓬安縣龍蠶鎮一碗水村,每每提起蘇金龍一家,村民們言語之中都透露著同情。現年50歲的蘇金龍,老伴有智力障礙,膝下一兒一女同樣患有此病。一戶多殘的殘酷現實,讓這個家庭一度陷入貧困的泥沼。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當地殘聯針對蘇金龍家的特殊情況,積極為其爭取兜底保障。
「政府不僅幫我解決了就業問題,還讓我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重度殘疾人護理補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補貼標準從幾十塊到幾千塊,大大小小共有近20項,真的太感謝了!」蘇金龍說,如果沒有政府幫忙,光靠他一個人掙錢,又沒有文化,脫貧那是不可能的。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的有3.61萬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生活補貼的有2.86萬人。
在兜底的基礎上,南充市精準聚焦殘疾人產業扶貧,助力殘疾人持續增收,逐步探索出適合殘疾人特點的產業扶貧之路,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穩定脫貧。為此,四川南充有一群特殊的創業就業人,他們有的拄拐杖,有的坐輪椅,有的戴助聽器等,但就是這樣一群身體有殘疾的人,卻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幹出讓無數身體正常的人都敬佩不已的事情。
近年來,營山縣為指導全縣殘疾人脫貧增收,在全縣連片創建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示範區,幫助殘疾人創業就業實現持續增收。建成營山縣松全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雲霧山泉酒廠、創業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忠海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等37家龍頭企業,帶動殘疾人養魚、養雞、種高粱,讓3179人次殘疾人增收近300萬元。
在營山縣望龍湖鎮蓮花村,肢體一級殘疾人張勇軍自從加入「營山縣雲霧山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後,日子越來越紅火。
「秋季,地裡的高粱豐收了,淨增收2000元。」張勇軍說,以前種經濟作物總會有太多的顧慮,比如低價、滯銷,如今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示範區就是殘疾人的底氣。
記者了解到,雲霧山泉酒廠成立種植釀酒原料的合作社,保價收購殘疾人種植的高粱。2020年,全縣有43名殘疾人參加良種高粱訂單種植,共產高粱35000多斤,全部按每斤2.50元的保底價銷售給「雲霧山泉酒廠」,戶均純收入在1000元以上。
在高坪區,區殘聯精準施力殘疾人扶貧資金股權量化工作,先後在高坪區4個鎮實施股權量化項目,讓全區100名殘疾人入股,當上了「翹腳老闆」,每年定期享受分紅。
股權量化項目的實施盤活了扶貧資金,為殘疾人創造了穩定的、可持續的收入。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南充市累計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078萬元,實施殘疾人股權量化項目,幫助1059名殘疾人實現資產收益分紅92.74萬元。此外,該市還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多措並舉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獲得穩定收入。
電商「造血」賦能殘疾人
近年來,我國殘疾人就業呈現出多業興盛、百舸爭流、層次質量雙提升的勢頭。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為殘疾人靈活就業創造了條件。南充充分發揮了政府引導作用,著力打造殘疾人「網際網路+」的電商創業模式,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
「天氣轉涼了,我們手工編織的鞋子正好給小寶寶穿……」閬中古城一家售賣手工編織產品的小店,一位扎著半丸子頭、穿著簡單的T恤、坐著輪椅車的店主正在直播帶貨,店主名叫劉洪。
劉洪正在直播帶貨
7年前,劉洪因病致左腿高位截肢,曾一度失去生活信心的她,在閬中市殘聯的幫助下,學習電商知識,當起了網絡銷售員。每天,她一邊接待古城裡進店的遊客,一邊在店裡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平均每月能為劉洪帶來2000元以上收入,小店銷售的產品全部來自於閬中市王家嘴社區和良善埡村殘疾人編織基地。目前,她在抖音、快手平臺的粉絲超過了1.5萬人,其直播帶貨還受到CCTV-13《新聞直播間》關注。
在閬中市洪山鎮得陽村,有一位遠近聞名、雙下肢癱瘓的肢體二級殘疾人李榮華。
2004年,因脊膜膨出致雙下肢癱瘓的李榮華,不得不放棄廣州的工作回家休養。2014年,李榮華一家四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南充市殘聯、閬中市殘聯在洪山鎮良善埡村建立殘疾人手工編織基地,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開展了手工編織技術培訓。身殘志堅的李榮華第一個踴躍報名參加培訓。
在培訓中,李榮華克服身體不便,通過學教程、看視頻、上網查閱資料,不到兩個月就掌握了手工編織技術,坐在家中實現了就業。「目前,我月增收1000元,感到非常滿足。」李榮華說道。
線下建基地、線上拓銷路,為許多像劉洪、李榮華一樣的殘疾人開啟了新生的大門。
據記者了解,2018年,閬中市王家嘴社區和良善埡村分別建起殘疾人鉤針編織基地,兩大編織基地均對接京東電商平臺,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目前,已吸收、輻射、帶動300餘名建檔立卡、低保戶殘疾人從事手工藝品生產和銷售,帶動殘疾人月均增收1000餘元。
縱觀南充市,電商助殘已逐漸成熟。近年來,全市共舉辦電商培訓班30餘期,培訓1200餘名殘疾人,幫助近400人就業,258家殘疾人產品實現網上銷售。南充市殘疾人脫貧奔小康的道路正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