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1月4日,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亞村,在村委門前新建的文化廣場上,看到村民們正討論著宣傳欄上脫貧攻堅的勝利成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廣場一旁嶄新的籃球場上,不時傳來學生們運動的歡呼聲,一派生機勃勃的鄉村圖景。
短短不到2年時間,這個曾經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11月20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歸亞村如期實現了脫貧摘帽,這一切離不開珠海邊檢總站中山邊檢站扶貧工作組的努力和付出。
自2019年初領受對口扶貧工作以來,中山邊檢站堅持精準扶貧,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文化扶貧、社會扶貧、黨建扶貧等方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多措並舉,注重「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著力改善貧困村、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大力提升村集體、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圓滿奪取了高培村和歸亞村2個對口幫扶村的脫貧攻堅勝利,為今年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鋪平了道路。
要想富先修路
同樂鄉坐落於三江縣西部,屬桂北山區,是侗族、苗族、瑤族少數民族聚居區。由於村落分散,大山環繞,交通不便,這也是導致這裡深度貧困的重要原因。
村屯之間道路坑窪不平,河溝常年無人清理,村民夜晚出行無路燈,學生上學更是翻山越嶺走泥路,這些都是困擾多年的難題。
「路通才能財通,良居才能民安。」為破解這些難題,該站扶貧工作組多次深入村屯進行走訪調研,查看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摸清各方面底數和需求,先後投入87.6萬元資金用於修建村屯道路、塌方懸崖路2處、小學生上學步道、入屯道路、屯內步行道橋2座、小學地面硬化和護欄、消防器材室改造、標準籃球場、文化服務綜合樓等項目。
如今,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和村經濟發展環境得到「立體化」改善,為全面振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良好條件。
讓村民富在產業鏈上
脫貧致富,離不開特色優勢產業支撐,同時要找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上的融合發展點,才能形成「帶不走」的長效幫扶機制。
為實現這一目標,該站經過調研分析和幫扶需求,結合扶貧村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投入9萬元支持高培村推進螺螄苗養殖園項目建設,投養規模達50畝,預計每年扣除成本淨利潤收益可達81萬元。
「從購買螺螄苗到養殖培訓,再到銷售,整條產業鏈都幫我們打通了,我們完全沒有後顧之憂。」說起螺螄苗養殖項目,高培村委書記陳仁松讚不絕口。
此外,該站還投入6.5萬元用於歸亞村木耳種植加工基地建設,不斷探索新產業新模式。
疫情期間,為解決產銷問題,該站通過「以購代捐」推進消費扶貧,投入13.4萬元資金購買三江農特產品,聯繫地方企業幫銷三江農特產品2.6萬元,發動民警幫銷農特產品1.6萬元,解決了貧困村民的燃眉之急。
脫貧攻堅目標雖然如期實現,但脫貧不脫鉤,中山邊檢站和同樂鄉就業聯建、產業聯建創建、教育聯建的情誼還會延續下去,共同努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譜寫新的篇章。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翔宇 通訊員:陳文星圖片由通訊員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