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技扶貧:因地制宜為扶貧地區提供「造血」功能

2020-12-05 騰訊網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1月1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嚴慶,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負責人、院扶貧辦主任孫命回答有關提問。

白春禮介紹,「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是中科院科技扶貧的特點之一。具體來說,在扶貧之前,中科院首先要了解當地資源環境的情況,「在當地引進科技項目之前進行充分的調研,了解它的資源稟賦,了解這個地方適合什麼技術來引種,這是最重要的」。比如,在廣西環江縣推動獼猴桃種植,在內蒙古庫倫旗推廣青貯飼料。

以內蒙古庫倫旗為例,白春禮透露,當地以養殖業為主,夏秋割的飼料堆到冬天很多腐爛了,味道很難聞,牲畜也不願意吃,造成很大損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團隊了解這個情況以後,發明了一種新的微生物菌劑,使青貯飼料能夠保持很長時間,同時味道很好,「我抓了一把聞,味道很好聞」,這為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走了一條新的途徑。

白春禮透露,這種新的菌劑完全是依託中科院長期的工作積累技術,並根據當地扶貧的需要開發出來的新品種。現在新的菌劑也開始向外推廣,在當地成立工廠批量生產。「將來扶貧工作結束以後,他把技術留下來,能夠把工作繼續延續下去,不會因為扶貧工作終止了又返貧,所以『造血』功能非常重要」。

另外,中科院發展的新技術「構樹」,目前國務院扶貧辦已向全國推廣。構樹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多年培養出來的新品種,可以在非耕地即山坡地上生長,其蛋白含量高,成長得很快,而且不和糧爭地,很容易在貧困地區的山坡地種植,「葉和枝剪掉以後,豬都願意吃」。

除了「青貯飼料」「構樹」之外,白春禮還介紹了針對養殖業培育的一種新水草「狐尾草」。養殖業會導致面源汙染,比如養豬,豬圈裡的肥料會造成水汙染,科學院根據長期工作積累,發展出一種新水草「狐尾草」,經過狐尾草生態清理之後的水很清,「水草放在汙染的水裡,自己可以長,草在生長過程中會把水清潔了,而且這種草豬也能吃」。

白春禮稱,這種將面源汙染、養殖業和技術的引種結合在一起的扶貧方式,是科學院獨有的特點,真正發揮了其長期積累的科技、知識、人才優勢,為扶貧地區因地制宜提供「造血」功能。

中科院副秘書長嚴慶表示,科技扶貧的特點是面向長遠,營造「造血」功能。貧困地區大部分自然稟賦很差,要麼缺水,要麼缺土,無論是畜牧業,還是草牧業,農牧耦合技術的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的科技支撐。所謂「造血」功能,涉及到大量的科技工作,包括對資源環境本體的調查、承載力的評估等等,需要經過多年實踐和反覆示範摸索才能夠發展為一種可持續的產業模式。

(中科院副秘書長嚴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創新模式精準扶貧 因地制宜科學扶貧 解放思想智力扶貧 國資國企...
    據悉,在扶貧過程中,本市國資國企創新模式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科學扶貧、解放思想智力扶貧,取得了良好效果。  市國資兩委深入落實萬企幫萬村,有序開展結對認親。主動與和平區工商聯對接,接手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會寧縣和甘南州舟曲縣的10個深度貧困村村企結對幫扶任務,會同和平區、市交流辦等深入三縣實地調研考察,立足當地產業結構及資源優勢,研究特色幫扶方式。
  • 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香港中評社記者:剛才您在介紹中多次提到了「造血」功能,請問中科院是如何培育當地經濟的「造血」功能的?謝謝。白春禮:「輸血」和「造血」相結合,這是科學院科技扶貧的一個特點。我去了以後,當地農場的負責人特別高興,縣裡把它推廣,新的菌劑完全是依託我們已有長期的工作積累技術,應對扶貧的需要,尤其是當地扶貧的需要,開發出來的新品種,現在我們新的菌劑也在外推廣,當地成立工廠批量生產,所以因地制宜的這樣一種「造血」功能很受歡迎。將來扶貧工作結束以後,他把技術留下來,能夠把工作繼續延續下去,不會因為扶貧工作終止了又返貧,所以「造血」功能非常重要,獼猴桃也一樣。
  • 【「十三五」 我們這五年】科技,讓扶貧更有力量
    為了鞏固脫貧成果、不斷增強農牧民的內生動力、防止返貧、促進特色產業發展,近年來,庫倫旗依託中科院定點幫扶優勢,結合本地實際,以科技扶貧為引領,重點通過先進技術應用,健全科技服務網絡,全面加強技術培訓。 中科院西北生產環境資源研究院農業生態室科研人員王亞軍介紹說,開展科技扶貧的目的是希望在經濟效益方面體現科技力量
  • 「雛雞孵夢·築巢扶貧」愛心扶貧項目
    2019年1月,紅心志願者協會志願者結合前期下鄉入戶走訪調研情況,推出了「雛雞孵夢」愛心扶貧項目,覆蓋全市眾多貧困戶。自2019年3月7日啟動至2020年1月結束,共為全市72個村164戶建檔立卡,為貧困家庭和「邊緣戶」免費發放愛心雞苗11900羽;免費發放兩批愛心飼料共579包;免費發放愛心燈泡、愛心食桶、愛心水桶分別為218個;提供全程愛心獸藥(疫苗)1500包。
  • 河北灤縣探索精準扶貧路徑 農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同時,為增加貧困戶「造血」能力,推出「X+貧困戶」幫扶模式;成立志願服務隊,籌集善款;因地制宜,建立扶貧基地,為貧困戶打造一條穩定收益高的長期致富路。  茨榆坨鎮成立由機關幹部、致富能人、企業家、醫生、教師等各行業愛心人士帶頭組成的志願服務工作隊,構建共同發力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 蛟河市慶嶺鎮: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
    2016年,吉林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吉林市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派駐第一書記到葡萄溝村開展扶貧工作。葡萄溝村緊鄰松花湖,與五虎島隔湖相望,山水環繞,森林覆蓋率高,地理環境優越。經過扶貧工作隊和鎮、村幹部的調研踏查、認真梳理分析以及反覆與村民交流探討,尋求出一條發展網箱養魚、黃牛養殖等特色養殖業的道路。
  • 科技扶貧路上的三顆「中」國心——記中科院女科學家扶貧故事_中國...
    科技扶貧路上的三顆「中」國心——記鍾彩虹、仲乃琴、鍾瑾的中國科學院女科學家「三『中』扶貧」故事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0 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中國科學院眾多扶貧項目和對口幫扶地區中,有這樣
  • 科技扶貧就是讓科學接地氣丨訪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夏勇
    針對水城縣科技扶貧參加單位多、人員相對固定,駐紮一線的時間較長,黨員比例較大等特點,為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成立了水城縣脫貧攻堅功能型黨支部,並由夏勇擔任支部書記。「黨支部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各個扶貧單位之間的溝通聯繫與組織協調。」
  • 綠色扶貧正當紅
    就彝族地區而言,刺繡當屬特色。而如何將這一優勢轉化為持續的生產力,便是「媽媽的針線活」誕生的初衷。  就當下看,每位扶貧對象既是環保文創產品的生產者,又是非遺刺繡文化的傳承人,真正做到由「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實現精準扶貧效益最大化。  從長遠看,以文化為根基的綠色發展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流模式,也是貧困地區進入主流社會正向發展螺旋時。
  • 從「輸血」到「造血」——浦發銀行長沙分行探出金融精準扶貧路
    近年來,該行積極探索「輸血」與「造血」、「融資」與「融智」的精準扶貧新路徑,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新動力,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注入新活力,為全面實現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浦發力量。「雙千兩葉」助楊家河脫貧致富楊家河現有村民257戶9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394人。2018年4月,長沙浦發開始向楊家河村派駐扶貧工作隊。
  • 拓寬參與扶貧廣度 加大精準扶貧深度
    本次論壇以「匯聚品牌星力量,共創扶貧新時代」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增進交流,凝聚共識,深入探討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利用品牌經濟、品牌效應調動企業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協同品牌企業、地方企業達成「協同作戰、資源優化、合力共贏」的整合扶貧效果,促成「輸血」與「造血」並舉、「強效」與「長效」並重的扶貧模式。
  • 科技扶貧與生態系統服務提升融合的機制與實現途徑
    環江縣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生態脆弱區,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將石漠化治理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形成了「環境移民-易地扶貧-生態衍生產業培育-生態系統服務提升」的科技扶貧體系,探索了生態系統服務提升與特色產業發展的長效扶貧機制,為我國西南喀斯特生態脆弱區的精準扶貧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模式樣板。  在消除絕對貧困、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基礎上,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
  • 精準扶貧關鍵在激發群眾主動性
    確保群眾了解扶貧政策當前,有些地區仍然存在政策宣傳不到位的情況,一些鄉鎮和村幹部對扶貧政策理解不準確,貧困群眾對精準扶貧、脫貧政策一知半解,甚至存在誤解和顧慮。加之確定扶貧對象過程公開度、透明度不足,導致一些貧困群眾沒有參與到精準扶貧中來。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大精準扶貧的政策宣傳力度,進村入戶、釋疑解惑。
  • 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調研光伏產業扶貧情況
    人民政協網銀川9月19日電(記者 範文傑) 「依託貧困地區豐富的日照資源,推廣光伏扶貧工程,要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新路子。」
  • 「扶貧戰士」連偉:一線扶貧如何按下「精準鍵」
    連偉先後2次主動申請到最邊遠的怒江州、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工作隊任指導員、扶貧工作隊長。科技示範田項目用好產業項目 發展精準扶貧「鐵抓手」連偉認識到,要真正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產業是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甘肅農業大學:立足貧困地區資源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甘肅農業大學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農業院校優勢,實施產業扶貧,尤其是中藥材產業扶貧,有效提高了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 「三村工程」 :打造精準扶貧的平安模式
    2018年起,中國平安精準扶貧項目「三村工程」的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支持涼山油橄欖產業,為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累計4100萬元的"扶貧保"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並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和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
  • 宜人貸:深入貴州丹寨村寨與山野,扶貧與造血,聚沙成塔的用心支持公益
    、產業扶貧的調研報告。真正的扶貧,不是送錢送物,而是讓貧困地區實現造血功能,靠自身成長起來,這才是無數愛心人士來到這裡的真正意義。不是簡單的資金投入,或者僅僅為讓某個人脫貧,而是需要根據貧困地區自然資源等實際情況,找到貧困的深層次、結構性原因,構建符合當地產業資源環境的高效種養模式和生產標準,系統的從資金扶持、脫貧路徑、能力建設、發展機會等領域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用我們的知識助力鄉村的脫貧致富。
  • 助力石阡騰飛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攜手企業精準扶貧
    國泰君安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朱永寧表示,扶貧主要在於造血,通過產業扶貧、開發扶貧,讓當地人實現自我造血;國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聞迪認為,從企業扶貧角度看,最重要的是產業扶貧;龍大肉食董事長紀鵬斌認為,在扶貧過程中,主要手段應該是幫助其形成造血功能,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資源特色來發揮企業特長。
  • 方正證券扶貧工作部董事總經理阿孜古麗:扶貧要精準、務實、實效
    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扶貧工作部董事總經理、方正證券匯愛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阿孜古麗在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19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坦言道。「造血式」扶貧據了解,多年來方正證券一直走在扶貧攻堅的前列,致力於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