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也時髦!平安扶貧直播,又紅又潮!
全面小康承上啟下節點已至。
在這一關鍵節點,綠色扶貧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銜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及五大發展新理念,綠色發展都是客觀趨勢。但做好綠色扶貧脫貧卻並不簡單,需要的是可構建起多維聯動的長效機制,以此喚醒貧困群眾的綠色財富意識,培育基於綠色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貧困群眾往往沒有綠色財富意識。即便扶貧單位天天講「綠水青山如何是金山銀山」,但世代受到貧窮威脅的人們,最迫切需要解決好的仍是財富變現,尤其是持續的收入問題。
近日,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作為代言人的「媽媽的針線活」項目不失為綠色扶貧關鍵節點期的有效探索。
11月26日,中國平安時尚扶貧直播在平安金融中心商場(簡稱「PAFC MALL」)火熱啟動,此次活動以「脫貧振興正當紅」為主題,由中國平安集團發起,聯合PAFC MALL共同舉辦。「媽媽的針線活」公益項目成果首發暨非遺扶貧沙龍也在當天舉行,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和深圳市基金會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黃晨樂在現場為大家揭幕「媽媽的針線活」首批成品手工包,第一批手工包包在當天直播間進行首次發售,受到一眾好評。
一針一線繡出貧困群眾新生活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全國彝族聚居區、「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17個縣市中有11個民族聚居縣為深度貧困縣,全面小康短板中的短板、最難啃的扶貧「硬骨頭」,受制於地理區位的不足,當地群眾雖不辭勞苦,但日子依然過的艱難。
在決戰脫貧攻堅的路上,短期的「輸血」脫貧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的自我「造血」,過往的扶貧歷程證實,破題之舉一定在於「精準」二字,即放大優勢,規避短板,如果從有序銜接、動態發展的角度看,「精準」則必須精準地符合時代發展要求。
在新興技術持續迭代、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趨勢不變的大背景下,全球「網紅」所傳達出的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對」慢生活」的適度回歸,無疑成為後工業化時代最顯著的趨勢之一。如果能找準切口,讓貧困群眾精準融入時代潮流,則有望從根本上阻斷區域性返貧。
就彝族地區而言,刺繡當屬特色。而如何將這一優勢轉化為持續的生產力,便是「媽媽的針線活」誕生的初衷。
今年8月,基於中國平安集團對創新設計和環保生態扶貧模式的探索,依託資金融通優勢,其與中國服飾報社、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共同策劃了「媽媽的針線活」這一扶貧公益項目,首期招募了60名彝族貧困地區婦女,並對對入選者予以針對性培訓。
用回收的牛仔褲縫製的「心誠」系列包,用舊毛衣縫製的帶有「媽媽的感覺」的包,用舊窗簾製作的火紅的燈籠包......當天的直播間裡,每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都是60名彝族繡娘在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設計團隊和彝族當地手工藝人的共同協作下,一針一線用心完成的,她們在賦予廢舊衣物新生命的同時,也繡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今天,每位繡娘通過「媽媽的針線活」每期可增收四五千元,項目的生命力日趨旺盛,畢竟,從項目的底層邏輯看,其通過融合金融、設計和教育的力量,以非遺手工搭建文創產品生產的架構,為具備手工藝技能的貧困地區家庭女性創造了創業、就業機會。
就當下看,每位扶貧對象既是環保文創產品的生產者,又是非遺刺繡文化的傳承人,真正做到由「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實現精準扶貧效益最大化。
從長遠看,以文化為根基的綠色發展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流模式,也是貧困地區進入主流社會正向發展螺旋時。依靠這種資源才能夠在全面小康徵程中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核心競爭力。
用綠色託舉起貧困群眾的幸福生活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對於財富的認識與評價,往往存在某種跟隨效應。現實中,尤其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存在非常廣泛的學習行為和模仿行為。
對於貧困群眾而言,長期以來生活在景色優美的綠色地區但又長期貧困,很難真正在思想意識上形成綠色價值觀、綠色財富觀,對於他們來說,影響力和吸引力的一定是直觀的各種收益,是實實在在財富。
而這種財富的轉化卻需要有力的拉動。比如,現實中貧困地區群眾俯首即得而發達地區又人人期盼的食品、護膚品等生態產品,往往難以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畢竟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生態產品或綠色資源往往是強者需求,弱者提供,強者之強是整體的,弱者之弱也是整體的。特別是對於弱者一方來說,對於生態產品和綠色資源的價值了解甚少,即使了解,也由於自身的客觀原因而難以處於平等地位。
從三區三州這些脫貧攻堅最後的「硬骨頭」地區來看,生態產品或綠色資源供給豐富,當地群眾即無法發現生態產品的真正價值,亦難以通過市場流通與交易來解決變現「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而中國平安此次推出的時尚扶貧直播則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為了擺脫大眾對傳統農產品的「土味」印象,平安聚焦年輕群體,以時尚、藝術和科技包裝扶貧產品,賦予其藝術內涵,通過為扶貧產品注入時尚基因,打造潮流形象讓扶貧產品煥發新面貌。除了「媽媽的針線活」手工包,此次直播平安還為消費者帶來了幾款特別的扶貧農「潮」品。
平安三村百寶推出「杞盼」茶聯名禮盒,不僅把喝茶變成年輕人喜愛的潮流養生方式,讓大家感受枸杞的甜蜜,也讓寧夏的杞農們嘗到了生活的甜蜜。大涼山的油橄欖也走出大山,突破產品限制,蛻變成國貨寶藏護膚品,以全新的面貌和直播間的粉絲見面。平安把扶貧助農變成了年輕人也能感知和參與的流行風尚,通過以購代捐的形式,把電商流量轉化為銷量,真正實現了精準扶貧。
與時代共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是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內在要求。而綠色扶貧作為銜接當下與未來的精準扶貧方式,其落地的前提首先應是協助貧困群眾構建起對綠色財富觀的感知,而這一定是建立在貧困群眾實實在在的收益之上。平安舉集團之力,以貫穿教育、設計、培訓、生產、銷售等全鏈條的託舉,以實打實的收益,讓貧困群眾逐漸建立起綠色資源的財富意識,讓長期處於沉睡狀態的綠色資源煥發光芒,以此讓貧困群眾真正邁進時代發展的正向潮流之中。
(責任編輯:華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