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街鎮郭家村210畝扶貧茨菇,開啟綠色經濟發展田園體

2021-01-15 陸良縣廣播電視臺

時下,走進陸良縣馬街鎮郭家村產業扶貧茨菇種植基地,一株株茨菇生機勃勃、長勢喜人,處處散發著綠色誘人的氣息。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今年該村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因地制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採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運營模式,引進具有周期短、畝產高、銷售及效益好等特點的茨菇產業種植。同時,該村還對基地周邊的田間道路栽種綠化樹和格桑花,開啟綠色經濟發展田園體。

「9月底茨菇可進行採掘,預計每畝產量可達2500多公斤,畝產值會有5000多元。」基地負責人郭燦林一邊查看茨菇長勢,一邊笑著說。

據了解,基地4月建成,面積達210畝,通過黨委牽頭、支部引領和黨員帶動的方式,吸納扶貧資金42萬元,惠及郭家村142戶貧困戶通過入股分紅、務工、土地流轉等形式增加收入。

通訊員:平自賢 楊玉麗

審核:桂雲濤

編輯:續葉

來源:陸良M

相關焦點

  • 茨菇是一種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具有六大功能
    茨菇又名芽菇,屬慈姑,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近年來,茨菇也大量種植,市場價格一般在每公斤5元左右。茨菇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南方菜,根據個人喜好,有的人喜歡吃,有的人不喜歡,他通常和肉一起炸,可以蒸。茨菇營養豐富,平時吃這個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
  • 茨菇,長在水裡的綠色植物,六大功效,但它的6個禁忌不能不知道
    茨菇也叫芽菇,慈姑屬,多年生草本水中植物。茨菇在近年來也被人工大量種植,市場價格一般是5塊上下一斤。茨菇是南方菜,很多人不認識,根據個人的口味,有的人喜歡吃,有的人不喜歡,一般和肉一起炒來吃,可以蒸煮。茨菇營養豐富,平時吃點這個,對我們的健康還是有好處的。
  • 高郵金溝村民茨菇田裡採收忙
    11月19日下午,記者在揚州高郵市沐興家庭農場白肉茨菇種植基地看到了一派忙碌的場景:10多位村民正穿著皮褲站在沒過膝蓋的茨菇田間,或用水槍衝刷淤泥採收茨菇、或用竹筐在水中撿拾、清洗、搬運茨菇。據金溝村黨總支書記王廷榮介紹,從11月17日開始採收以來,這裡每天採收茨菇8000多斤,村民每人每天打工收入達80元。
  • 雲谷田園研產銷農旅雙引擎發展,向一體化「深水區」挺進
    雲谷田園是一個史無前例融合全社會美好想像的田園烏託邦,項目總規劃面積14000畝,總投資約40億。園區立足全球視野,鎖定前沿科技,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打造集精品農業、生態旅遊、文化休閒、商業開發為一體的大型農文旅遊綜合體。
  • 莒南茶溪川田園綜合體助力北茶闖市場
    會上,茶韻十足的茶溪川田園綜合體專題片吸引了海內外茶業從業者們的目光。素有「中國茶葉之鄉」之稱的莒南縣洙邊鎮與全國知名品牌茶企福建奇古枝茶業有限公司籤訂茶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擬圍繞北方白茶產業發展,就有機茶園基地、產品開發、品牌打造、市場推介進行深度交流合作。位於茶溪川田園綜合體的山東正山堂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翠霞還被評為2020年度茶界扶貧抗疫先進個人。
  • 將閒置樓頂打造成田園風光 成都創客讓城市屋頂長出綠色經濟
    將閒置樓頂打造成田園風光 成都創客讓城市屋頂長出綠色經濟   8月29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一帶一路:發展綠色經濟,搭建城市可持續發展之橋」大會成都路演舉行。「發展綠色經濟建設公園城市」的成都路徑作為案例城市被推介給全世界。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推動綠色發展作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偉大實踐。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綠色發展都是主題主線。中國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取得的顯著成就,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讚賞。
  • 注入綠色動力 農行山東省分行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側記_區域經濟...
    策劃人語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綠色金融與之匹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亟需綠色金融護航。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如火如荼的綠色金融改革也在制度創新層面謀求新突破。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更為合理的產品體系、服務體系、指標體系成為各地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重點所在。
  • 綠色扶貧正當紅
    在這一關鍵節點,綠色扶貧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銜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及五大發展新理念,綠色發展都是客觀趨勢。但做好綠色扶貧脫貧卻並不簡單,需要的是可構建起多維聯動的長效機制,以此喚醒貧困群眾的綠色財富意識,培育基於綠色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 都市裡的田園牧歌——新時代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餘杭樣板」
    在全國數字經濟版圖上,餘杭無疑是耀眼的一極,無數個面向未來的「雙創」夢想,每一天都在演變為現實,區域經濟穩居浙江縣(區、市)之冠。良渚古城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又增加了餘杭歷史文化的厚重度。新時代的餘杭在歷史文明與現代科技的交融中,愈發展現出「領頭羊」的風姿。
  • 這就是山東|綠色發展、統籌規劃,山東「千帆競發」保護治理黃河生態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建立涉黃河流域案件「綠色通道」  近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黃河水利委員會山東黃河河務局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建立涉黃河流域案件綠色通道,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和保障。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更好滿足人民對綠色生態農業的需要,為建設美麗新疆、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全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加快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3010萬畝(含兵團360萬畝),棉花生產保護區3000萬畝(含兵團600萬畝),創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0—15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以上,國家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5個,使之成為我區農業綠色發展的先行區。(自治區發改委、農業廳、水利廳、國土資源廳、林業廳、畜牧廳按職責分工負責)(五)建立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和保護制度。
  • 嶽西姚河:生態扶貧讓綠水青山成綠色銀行
    孫顯發享受生態扶貧政策紅利的遠不止護林員的工資收入。2019年,安徽省選擇在嶽西縣古井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行集體林地政府租賃試點,每畝按40元標準發放租賃補償金給林農。孫顯發一家900畝的山場處於保護區內,每年因此有36000元的生態補償。現在,身為護林員的孫顯發巡邏護山特別用心,保護山林就是保護自家的財產。曾經,孫顯發為了脫貧致富,想辦養豬場。
  • 滾動|實地探訪 仙居如何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的正確領導下,仙居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科學跨越為主題,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形成以「醫」「養」「健」為主的大健康產業,以全域旅遊休閒為主的大旅遊產業,以影視運動、工藝禮品為主的大文化產業。
  • 駐村扶貧幹部董瑞宜扶貧9年 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年來,董瑞宜三踏選派徵程,先後到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山南村駐村扶貧。在他帶領下,古城社區三年內由「上訪村」轉變為「模範村」;省級貧困村山南村在2016 年底從貧困村出列,2017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469人均已脫貧。
  • 田園孟津|徐嶺村:黃金油葵鋪就小康路
    田園孟津|徐嶺村:黃金油葵鋪就小康路 2020-10-21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春農商銀行:擴大扶貧貸款投放 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伊春農商銀行以支持地方經濟、強化金融扶貧能力為抓手,不斷強化組織領導,持續創新服務模式,積極對接扶貧項目,全力擴大扶貧小額貸款投放,全力保障金融支持全覆蓋。截至2020年9月末,累計發放各項扶貧貸款20582萬元,居全市金融機構首位,真正使政策「紅利」惠及更多貧困戶,有力推動了地區扶貧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 福建三明泰寧:讓生態資源優勢變為經濟發展優勢
    尤其是2001年下遊的角溪四級水電站修建後,角溪水域庫灣增多,水域更廣,僅第一級電站內河流就達7.5公裡,約1600多畝的水域是良好的漁業養殖區。漁業養殖是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多年來,村幹部與村民個體也嘗試著投入資金髮展漁業養殖,但因管理不到位及個別人的偷捕、濫捕迫使而擱淺,經濟效益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後來改變原來的單打獨鬥的發展模式成立漁業合作社,吸引全村106戶村民入股,逐步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入股成立合作社,全村106戶都是「大股東」「入股漁業合作社,『坐著』就能拿錢。
  • 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哲學考量
    掌握矛盾規律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才能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一是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從來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辯證的統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