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模式上線!高郵金溝村民茨菇田裡採收忙

2021-01-15 荔枝網新聞

  我蘇網訊 眼下,正值採收茨菇的旺季。11月19日下午,記者在揚州高郵市沐興家庭農場白肉茨菇種植基地看到了一派忙碌的場景:10多位村民正穿著皮褲站在沒過膝蓋的茨菇田間,或用水槍衝刷淤泥採收茨菇、或用竹筐在水中撿拾、清洗、搬運茨菇。據金溝村黨總支書記王廷榮介紹,從11月17日開始採收以來,這裡每天採收茨菇8000多斤,村民每人每天打工收入達80元。

  卸甲鎮金溝村地處高郵市東南部,為了實現農民增收的目標,村黨總支部通過新上「黨建+強村富民」項目——積極招引本鎮茨菇種植大戶徐國興進村合作創辦了「高郵市沐興家庭農場」。2019年秋,村裡幫助徐國興一期成片流轉農田156畝,引進杭州白肉茨菇品種進行規模種植。

  「這個白肉茨菇與高郵馬棚茨菇相比,優點有口感吃起來很甜,體型好看,個頭也大。一般3隻/斤,畝產量效益可比馬棚茨菇增加2000元左右/畝。」徐國興介紹,「這些白肉茨菇主要銷往上海農貿市場,每斤售價在2元左右,每畝田收入在6000元左右。預計今年可採收茨菇300噸以上,淨利潤超過20萬元。」徐國興說。

  據徐國興的妻子王竹雲介紹,她的娘家在高郵馬棚鎮,她從小就跟家人學習茨菇種植技術。她的丈夫是卸甲鎮人,前年,她動員在外上班的丈夫返鄉創業,試點搞了市場前景相對較好的白肉茨菇種植。取得了初步效益。去年秋,經過卸甲鎮金溝村村幹部招商推介,夫妻倆來到金溝村,開始規模種植白肉茨菇156畝。

  今年56歲的張所娣是金溝村村民,自從土地流轉出來後,張所娣不但拿到800元/畝的土地租金,還返聘當上「田保姆」,在家門口實現「二次就業」。在清洗茨菇的田間,張所娣很滿足地告訴記者,「我們平時在這裡打打工,一天七八十塊錢,還蠻開心的!」

  茨菇特色種植,不僅讓包括張所娣在內的金溝村村民坐收土地租金,鼓起了「錢袋子」,也讓村集體經濟同步增收。王廷榮現場向記者算了一筆帳。「村裡通過引進茨菇種植項目,村民們可坐收土地租金12.4萬元,同時,在茨菇田裡打工可勞務增收10多萬元。村裡還可以按規徵收土地管理費50元/畝,156畝就是7800元。」

  王廷榮表示,下一步,金溝村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擴大茨菇特色種植面積100畝,在茨菇品牌和深加工上全力做好後勤服務,通過茨菇產業發展讓更多村民攜手小康之路。

  (來源:江蘇廣電揚州中心站/王澤坤 通訊員/吳繼原 編輯/蘇月)

相關焦點

  • 百裡杜鵑:冷涼蔬菜採收忙 合作社引領促增收
    走進黃泥鄉壩子村蔬菜基地,鮮嫩水靈的「青麻葉」白菜隨處可見,經過群眾三個多月的辛勤勞作,種下去的種子已長成待採收的白菜,群眾穿梭其間,砍菜、背菜、裝車……原本在冬季閒來無事的村民們,現在忙得不亦樂乎。壩子村村民張春榮一邊割白菜一邊道:「我從栽菜到收菜都一直參與,在家閒著也是閒著,來做一天就有一百元錢的務工費,另外,白菜全部採收後還有0.3%的分成,我覺得挺好的。」
  • 山東榮成採收鮑魚忙
    山東榮成採收鮑魚忙當下正是山東省榮成市的鮑魚採收季,鮑魚養殖戶忙著收穫鮑魚,碼頭上一片忙碌。  當下正是山東省榮成市的鮑魚採收季,鮑魚養殖戶忙著收穫鮑魚,碼頭上一片忙碌。目前,鮑魚產業已成為榮成漁業支柱和特色產業之一,2020年榮成鮑魚養殖面積1萬餘畝,預計年產成品鮑魚約2萬噸,年產值達26.7億元。 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 高郵遭遇龍捲風 村民嚇壞了
    今天(6月13日)下午,江蘇省氣象局官方發布,經過初步驗證判斷,6月12日下午揚州高郵部分村莊出現 EF1-EF2 級的龍捲。在判定龍捲發生的基礎上,我國《龍捲強度等級》以龍捲發生時近地面陣風風速最大值為指標,將龍捲強度分為四個等級。EF1-EF2級對應龍捲一到二級。
  • 揚州高郵遭遇龍捲風突襲,民兵分隊火速救援
    現代快報訊日前,江蘇省高郵市城南新區境內突發龍捲風,該區勤王、管夥、浩芝、特平等相鄰四個村受災最為嚴重。現代快報記者獲悉,高郵市人武部迅速行動。從進行報災急報,啟動應急方案,到第一現場救援,調度鄰鎮民兵力量 …… 組織民兵開展搶險救災,力求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 江西蘆溪:老陽的「幸福家庭農場」
    只見老陽熟練地將一大袋穀粒,緩緩倒進桶中,一邊吆喝一邊提著鐵桶給這些「金疙瘩」送餐,時不時拍打一下盆底,讓黏黏的穀粒快速掉出桶中,每倒滿一個食槽,就有一批畜禽一擁而上,搶不到位置的圍著桶急得團團轉,老陽也來來回回忙得團團轉。大約20分鐘後,又是給雞鴨鵝餵食,又是割魚草,又是下地掰青菜的歐陽全雲終於忙完。
  • 江西上饒「魚豬共生」模式家庭農場圓了致富夢(圖)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這對我們的鼓舞真是無以言表。我有信心將這70畝山打造成*的『家庭農場!』」日前,鉛山縣「鴻翔種豬繁殖養殖場」場長朱鴻翔,滿懷憧憬地對記者說。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君山區:家庭農場帶富貧困戶
    +貧困戶」模式,通過提供苗種、技術、銷售和就業崗位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增收。在錢糧湖鎮團洲村銘森禽養家庭農場,負責人熊貽文正在教授貧困戶如何放置雞蛋。熊貽文曾是一名下崗工人,在鎮村幹部的支持幫助下,合夥創辦家庭農場從事蘆花雞的養殖和銷售,僅去年就實現銷售收入230多萬元,利潤近50萬元。
  • 全國首個家庭農場法規!《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全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本市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維護家庭農場合法權益,發揮家庭農場的農業經營主體作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三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定政策措施,促進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和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門是本市家庭農場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家庭農場相關政策的擬定和協調落實,承擔家庭農場發展的扶持、指導、服務、規範等相關工作。
  • 壽仙谷有機國藥基地鐵皮石斛採收忙
    壽仙谷有機國藥基地鐵皮石斛採收忙    武義新聞網訊 穀雨前後,一來到壽仙谷有機國藥基地,就可以看見壽仙谷藥業的員工們正在忙著採收鐵皮石斛
  • 村民田裡拔草被蝮蛇咬傷 七八月份蛇最多(圖)
    水母網8月9日訊(YMG記者 張蘋 攝影報導) 昨天上午10點,棲霞市桃村一位年近6旬的村民王老漢被緊急送往煙臺毓璜頂醫院急診室。他左手高高腫起,一處傷口還往外流著血,醫生迅速幫其消毒止血。原來,早上王老漢到田地裡拔草,一不留神被一條蝮蛇咬傷。
  • 馬街鎮郭家村210畝扶貧茨菇,開啟綠色經濟發展田園體
    時下,走進陸良縣馬街鎮郭家村產業扶貧茨菇種植基地,一株株茨菇生機勃勃、長勢喜人,處處散發著綠色誘人的氣息。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今年該村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因地制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採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運營模式,引進具有周期短、畝產高、銷售及效益好等特點的茨菇產業種植。同時,該村還對基地周邊的田間道路栽種綠化樹和格桑花,開啟綠色經濟發展田園體。
  • 本溪桓仁石虎子村:冬閒時節播種忙
    原標題:冬閒時節播種忙   眼下正是東北農村的冬閒季節,可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黑溝鄉石虎子村村民卻比春播時還忙碌,每天起早貪黑地在田裡播種人參。   村民董麗豔剛剛銷售完第一批平地人參,賣了十幾萬元。她告訴記者,幸虧她家及時轉變思路,不種大田,改種平地人參,沒想到效益這麼好。
  • 龍捲風襲擊江蘇高郵 河水吸上天屋頂被掀飛(圖)
    受傷村民根據傷情,分別被送到三垛醫院、高郵市人民醫院、高郵市中醫院和揚州市蘇北人民醫院救治。除了人員受傷外,龍捲風造成500多間房屋受損,魚蝦塘小屋79間倒塌,還颳倒樹木2000多棵,農作物受災近100畝。  昨天傍晚,記者接到讀者爆料後火速趕往事故現場,在前往高郵至興化的郵興公路高郵三垛南豐村路段時,來回穿梭的120急救車呼嘯聲不絕於耳,路過的車輛主動讓出生命通道。
  • 茨菇是一種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具有六大功能
    茨菇又名芽菇,屬慈姑,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近年來,茨菇也大量種植,市場價格一般在每公斤5元左右。茨菇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南方菜,根據個人喜好,有的人喜歡吃,有的人不喜歡,他通常和肉一起炸,可以蒸。茨菇營養豐富,平時吃這個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
  • 潮汕村民在田裡發現「會寫英文的蜘蛛」,你見過嗎?
    近日,揭陽產業園月城鎮棉洋村新廳聯社轄區內,有村民發現了一隻與眾不同的蜘蛛,不僅形狀奇異,而且吐的絲還有不同的造型。據村民老鄭介紹,自家有個金銀花田,昨天早上,他的家人在田裡巡視的時候,發現這隻蜘蛛在枝葉上織了個網,雖然只有拇指大小,形狀卻與普通蜘蛛不太一樣。
  • 這裡的蔬菜慢生長──走進薊州區上倉鎮設施農業園區「蟲蟲農場」
    天津北方網訊:寒冬時節,走進位於薊州區上倉鎮的設施農業園區「蟲蟲農場」,溫室大棚裡一片新綠,菜農們正在採收茴香、油菜、韭菜、芹菜,菜香味讓人格外舒暢。  採收結束後,負責人王華中立即帶領菜農們進行分揀和粗加工,去除菜根,把不太好的菜葉擇掉,用保鮮膜綑紮,裝箱外運……  王華中一邊忙著幹活,一邊介紹:「我們這裡的蔬菜生長都是慢性子,平均每茬採收時間要比其他普通蔬菜晚10—15天成熟。」  蔬菜還能慢生長,秘訣在哪裡、好處又如何?
  • 深圳一外資企業採購經理回家鄉辦家庭農場 為長沙市民定製每日蔬菜
    女白領返鄉當起「蔬菜經紀人」 深圳一外資企業採購經理回家鄉辦家庭農場,為長沙市民定製每日蔬菜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姜國 通訊員 陳妙瓊 雨過天晴,長沙縣果園鎮田漢社區的慢享農莊,33歲的準媽媽吳宇挺著大肚子,來回走在菜地裡查看蔬菜長勢
  • 茨菇燜豬肉,農村人的一道家常菜,非常好吃又下飯!
    茨菇,是類似荸薺那樣長在水裡的植物,比荸薺略大。它與茭白、雞頭米、蓮藕、水芹、荸薺、蓴菜、菱角並稱為「水八仙」。茨菇,又稱茨菰、慈菇、燕尾草、白地慄等,常用來燜豬肉、炒五花肉,一些地方還用來製作茨菇肉餅以及製作大盤菜等。茨菇燜豬肉,農村人的一道家常菜,非常好吃又下飯!
  • 慈菇(茨菇)的家常做法,好吃到停不下來!
    茨菇小炒肉食材:茨菇10個,大蒜葉(蒜苗)一把,五花肉半斤。做法:1、把五花肉泡在水中半小時,期間換水衝洗幾次,這樣可以去腥,直到水沒什麼顏色。然後用廚房紙吸乾五花肉表面的水分,把五花肉切成片狀。2、把茨菇切成片狀,把大蒜葉切成段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