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網訊 眼下,正值採收茨菇的旺季。11月19日下午,記者在揚州高郵市沐興家庭農場白肉茨菇種植基地看到了一派忙碌的場景:10多位村民正穿著皮褲站在沒過膝蓋的茨菇田間,或用水槍衝刷淤泥採收茨菇、或用竹筐在水中撿拾、清洗、搬運茨菇。據金溝村黨總支書記王廷榮介紹,從11月17日開始採收以來,這裡每天採收茨菇8000多斤,村民每人每天打工收入達80元。
卸甲鎮金溝村地處高郵市東南部,為了實現農民增收的目標,村黨總支部通過新上「黨建+強村富民」項目——積極招引本鎮茨菇種植大戶徐國興進村合作創辦了「高郵市沐興家庭農場」。2019年秋,村裡幫助徐國興一期成片流轉農田156畝,引進杭州白肉茨菇品種進行規模種植。
「這個白肉茨菇與高郵馬棚茨菇相比,優點有口感吃起來很甜,體型好看,個頭也大。一般3隻/斤,畝產量效益可比馬棚茨菇增加2000元左右/畝。」徐國興介紹,「這些白肉茨菇主要銷往上海農貿市場,每斤售價在2元左右,每畝田收入在6000元左右。預計今年可採收茨菇300噸以上,淨利潤超過20萬元。」徐國興說。
據徐國興的妻子王竹雲介紹,她的娘家在高郵馬棚鎮,她從小就跟家人學習茨菇種植技術。她的丈夫是卸甲鎮人,前年,她動員在外上班的丈夫返鄉創業,試點搞了市場前景相對較好的白肉茨菇種植。取得了初步效益。去年秋,經過卸甲鎮金溝村村幹部招商推介,夫妻倆來到金溝村,開始規模種植白肉茨菇156畝。
今年56歲的張所娣是金溝村村民,自從土地流轉出來後,張所娣不但拿到800元/畝的土地租金,還返聘當上「田保姆」,在家門口實現「二次就業」。在清洗茨菇的田間,張所娣很滿足地告訴記者,「我們平時在這裡打打工,一天七八十塊錢,還蠻開心的!」
茨菇特色種植,不僅讓包括張所娣在內的金溝村村民坐收土地租金,鼓起了「錢袋子」,也讓村集體經濟同步增收。王廷榮現場向記者算了一筆帳。「村裡通過引進茨菇種植項目,村民們可坐收土地租金12.4萬元,同時,在茨菇田裡打工可勞務增收10多萬元。村裡還可以按規徵收土地管理費50元/畝,156畝就是7800元。」
王廷榮表示,下一步,金溝村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擴大茨菇特色種植面積100畝,在茨菇品牌和深加工上全力做好後勤服務,通過茨菇產業發展讓更多村民攜手小康之路。
(來源:江蘇廣電揚州中心站/王澤坤 通訊員/吳繼原 編輯/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