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蔬菜慢生長──走進薊州區上倉鎮設施農業園區「蟲蟲農場」

2021-01-13 大眾網

  天津北方網訊:寒冬時節,走進位於薊州區上倉鎮的設施農業園區「蟲蟲農場」,溫室大棚裡一片新綠,菜農們正在採收茴香、油菜、韭菜、芹菜,菜香味讓人格外舒暢。

  採收結束後,負責人王華中立即帶領菜農們進行分揀和粗加工,去除菜根,把不太好的菜葉擇掉,用保鮮膜綑紮,裝箱外運……

  王華中一邊忙著幹活,一邊介紹:「我們這裡的蔬菜生長都是慢性子,平均每茬採收時間要比其他普通蔬菜晚10—15天成熟。」

  蔬菜還能慢生長,秘訣在哪裡、好處又如何?

  王華中指著菜田說,這裡種植的蔬菜株距大約在20公分,陽光可直接照射進去,光合作用好,蔬菜長得特健壯;株距寬還確保蔬菜通風好,不容易發生病蟲害。而普通菜田都採取密植方式。

  在「蟲蟲農場」溫室大棚外,伺養著成群的雞鴨鵝等畜禽。

  一位菜農笑著說,這裡的菜田施肥用的就是這些畜禽糞便,有機質含量高,能疏鬆土壤,蔬菜吸收養分足、質量優。這裡的菜田用有機肥,雖然產量下降了,但蔬菜口感特好。

  菜田需要澆灌,卻不見水管。

  王華中釋疑道,他們用的是滴灌方式,管道都深埋在菜田下,按照乾濕度進行滴灌,每滴水都滴在菜根土壤,不費水、不過溼,沒有病蟲害發生。不少菜農為了搶市場,都喜歡大水漫灌催生蔬菜快生長,結果造成蔬菜品質和口感不好,還易發病蟲害。

  交談間,王華中手機微信不時有提示音響起。王華中說,這是微信朋友圈的回頭客下單買菜了,雖然蔬菜每公斤賣到20元,但依然受歡迎,原因就是慢生長的蔬菜品質好、口感好。

  「我們農場每年蔬菜線上銷量超70%,年盈利近50萬元。另外,農場還吸納周邊不少菜農就業,並為周邊菜農種植進行示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良好。」王華中笑著說道。

  市農業中心副主任郭雲峰認為,蔬菜生產在確保供應的前提下,必須提質增效,通過改變傳統粗放式種植方式,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另外,推廣這種綠色純天然種植方式,還能節水節肥,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做到富裕村民、滿足市民、生態環保。(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相關焦點

  • 綜合治理執行難(二)|區委政法委書記馬佔亭到上倉鎮推動聯動執行...
    ▲圖為會議現場為進一步健全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大格局,推動聯動執行行動持續深入開展,近日,薊州區委政法委組織召開上倉鎮聯動執行案件協調會。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馬佔亭,副書記曹洪敏出席會議。薊州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濤,執行局局長楊愛軍,上倉鎮黨委書記呂志華、鎮長馬駿參加會議。
  • 大連:太空蔬菜在這裡落地生根(圖)
    圖/記者 陳大祥  在很多人眼裡新奇神秘的太空蔬菜,如今已經有42個品種在瓦房店市試種成功。經過大面積推廣,不久以後,大連市民也會吃上鮮嫩的太空架豆、美味的太空辣椒、潤澤可愛的太空茄子,還有比水果還甜的太空柿子……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在瓦房店市老虎屯鎮石屯村大連市潤安生態農業園,記者也見識了太空蔬菜的魅力。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園區
    在今年的大鵬新區第二屆「雙美」評選中,一舉拿下了「最美園區」的稱號,更是本屆評選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社區(小區、園區)。201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落戶大鵬新區,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專門從事農業基因組學研究的國家級研究所,主要從事農業基因組學、農業動植物分子育種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推動生命科學前沿學科與農業、食品與健康、生態與環境等三大領域的交叉融合,促進前沿科技在農業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前身,這裡只是一個製衣廠,現在的辦公場所以前都是廢棄廠房。」
  • 招商引資熱點行業集——現代農業(一)|農產品|綠色食品|蜜柚|蔬菜...
    可入駐園區新上食品加工    項目,或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或整體策劃、建設、運營食品產業園項目    02  江西安吉(共3項)  (1)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項目    項目概況:引進特色種植、農產品加工等項目入駐園區發展,建設示範園土地近兩萬畝。
  • 創業在渭南——新穎的智慧農業(組圖)
    陝西網(渭南日報記者 陳治中)3月16日,記者下鄉途中在108國道大荔羌白段看到,路北一處設施農業示範基地煞是特別:遠遠望去,鋼結構管架上一排大字——「新穎4.0智慧農業示範區」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設計別致的便民服務觀光亭使人對「百公裡百萬畝美麗產業」
  • 天津市薊州區人民法院:隱瞞財產拒不執行,嚴懲!
    案情回顧: 2015年5月薊州區人民法院判決躲某給付甲某砂石料款近十四萬元;2017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躲某賠償乙某醫藥費等五十餘萬元;2017年8月薊州區人民法院判決躲某給付丙某工程款十二餘萬元,躲某提出上訴後,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17
  • 2019年廬江縣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各鎮(園區):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項目實施方案任務清單和績效目標的通知》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加大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用於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規範化高質量發展,支持範圍由原國家級示範社和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 水培蔬菜將成現代農業「養活全世界」的...
    如何養活快速增長的人口成為了現代農業亟需思考的關鍵。人造肉、海洋農業、太空農業、農業機器人……在種種新設想之中,水培蔬菜已然在實際生活中落地,並具有廣闊的增長前景。水培蔬菜技術水培蔬菜,是指大部分根系生長在營養液液層中,只通過營養液為其提供水分、養分、氧氣的有別於傳統土壤栽培形式下進行栽培的蔬菜。
  • 高臺:溫室大棚綠意濃 設施農業促增收
    高臺縣通過政策扶持、示範帶動等方式,積極引導群眾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有效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走進康翠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裡,基質草莓、水果黃瓜、聖女果等特色果蔬長勢正旺。
  • 從訂單式農業到家庭農場,綠茵種苗將一粒種子做到行業龍頭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如今這裡已發展成為河南最大的蔬菜種子生產基地,全國每三顆白菜種子就有一顆產自濟源。日前,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來到位於愚公故裡的濟源市綠茵種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綠茵種苗),了解這家全國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種子繁育企業的產業化發展路徑。
  • 數位化「智慧農業」助力江西贛州蔬菜產業轉型升級
    曾靈 攝中新網贛州12月28日電 (蘇路程 李麗丹)12月28日,「高鐵時代看贛州」全國重點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五雲鎮,來到贛州市首個數位化嫁接苗基地——五雲鎮數位化農業蔬菜育苗中心,了解該鎮蔬菜產業的發展情況與產業扶貧情況。
  • 蕪湖市農業農村局蕪湖市財政局關於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
    二、申報辦法(一)對市級以上(含市級)休閒觀光農業園區當年建設的林果業、設施農業、蔬菜水果觀光採摘業及休閒農業新業態等項目,面積達到100畝以上的,每畝一次性獎補不超過800元。1、目的意義加快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做優做強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
  • 現代農業這樣在各地蓬勃發展
    柏鄉縣還不斷做強蔬菜、食用菌等優勢品種,突出精細蔬菜和特色高端葉菜,大力發展高端設施蔬菜,把麻山藥、馬鈴薯、胡蘿蔔、紅薯、金針菇等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內步鄉北大江村藤森葡萄專業合作社40個大棚1300多畝的鮮食葡萄已經陸續銷往北京、山東、河南、山西等市場。
  • 「十三五」期間天津加快現代都市型農業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寒潮來襲,市農委及時組織技術人員來到田間地頭,深入大棚,指導農戶做好防風、保溫、降溼及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以減輕不利天氣對蔬菜生產造成的影響,確保「兩節」期間本地產蔬菜產品穩定供應。
  • 江北農業合作社現代化設施顯功效
    浙江在線記者 應磊 翁雲騫 通訊員 張落雁)江北綠薈現代農業合作社基地有400畝,幾百個蔬菜大棚分布其間,栽種著幾十種蔬菜瓜果。高溫持續,許多植物停止了生長,綠薈合作社基地裡的各種蔬菜瓜果卻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秘密就在於基地的現代化設施。合作社技術總監常彬介紹,大棚上覆蓋著一層荷蘭進口的涼棚,可使棚內溫度大部分時間處在35℃以下,保證農作物正常生長。而大棚裡密布的滴灌設施,也能夠定時為農作物提供水和有機肥。「通過農業設施為農作物降溫解渴,效果更好,而且能夠節水將近70%。」
  • 阜新設施農業顯威力 日子越過越紅火
    正在大棚裡忙碌的倒廷村村民安平是一位有著多年種植冷棚蔬菜經驗的行家裡手,尤其對冷棚西瓜的生產、管理、銷售更是瞭然於心。這幾年,隨著政府加大資金扶持和技術服務力度,他切實感受到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地落實,讓他對發展設施農業增產增收的信心越來越足,看著自己付出的勞動得到良好的收益,紅紅火火的日子讓他喜上眉梢。
  • 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及安全用藥技術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設施農業得以快速發展,大大豐富了市民「菜籃子」工程。隨著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的不斷實施,老百姓越來越重視餐桌上的飲食安全,無公害蔬菜日趨受到人們的信賴。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但在蔬菜生產中,由於各類化學農藥的普遍使用,病蟲害抗性日趨嚴重,同時對人民身體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 徐州賈汪拓展農業價值鏈 打造產業金字塔
    華升麵粉公司位於賈汪區塔山鎮,每天,1300噸優質麵粉從這裡發往全國,走上百姓餐桌。這家企業之所以選址塔山,背後另有深意。塔山鎮是農業產業強鎮,特色農產品種類多、品質優,而華升麵粉公司是一家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在此建廠,利產利銷,互利互惠。 其實,像這種產業融合的例子,在賈汪區還有很多。
  • 薊州區全面加快伊甸園產業小鎮建設 廢棄礦坑「變身」生態文旅產業...
    在休閒旅遊產業區、生態教育產業區、高端商業產業區、樂活農場等施工現場,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每天的施工人員達到了800人。  在休閒旅遊產業區工地,工人們正對礦坑周邊地塊進行平整。小鎮項目相關部門負責人張義亮介紹,今年春天,他們將在平整的地面上栽種綠植,改善生態環境;還將聘請國內外頂尖專業團隊,深度開發礦坑資源,建摩崖音樂廣場、礦坑酒店、綠色農品集市等,讓廢棄礦坑變廢為寶。
  • 惠安縣農業農村局:多措並舉情暖「三農」凝心聚力彰顯擔當
    農業農村系統黨員幹部主動帶領全縣農場主和農戶自力更生戰疫情穩生產,駐村幹部、熱心人士等社會各界積極行動起來,助力農產品銷售,向防疫一線傳遞愛心。  抓防控不放鬆 及時備戰春耕   育秧是春耕時分許多農戶的頭等大事,在惠安縣輞川鎮莊上村的坤德農場工廠化育秧示範點,水稻育秧前期工作已經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