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兵 | 林盤,最重要的是保住那股鄉土氣息

2020-11-30 中國網四川站

       川籍建築師劉衛兵主持設計的《蜀韻田源——中國川西林盤聚落有機更新》,在日前公布的2018全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優秀規劃建築設計方案作品競選中榮獲全國第一,他撰寫的論文——《河流孕育的古蜀聚落》被評選為「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第二十一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在田野鄉間,他設置大衛鄉村營造工作室;多年來,為保護川西林盤,他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奔走呼籲。目前,作為成都平原重要景觀、鄉愁民情的農業遺產,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作已列入成都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十大工程」之一而備受關注。中國網記者近日就如何更好地保護、挖掘和研究川西林盤重要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獨家專訪了劉衛兵先生。

 

劉衛兵  教授級高級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資深會員

   中國網:

您是出於何種契機或原因關注到川西林盤,並決定身體力行地去捍衛林盤呢?

  劉衛兵:

也許是因為從小繪畫,對在散發著泥土芬芳的田野裡寫生特別喜歡,那種和自然的接觸讓人特別自在,所以對林子的民居建築有骨子裡的偏好,就像對民窯土瓷和穿鬥撐拱。

  其實真正讓我關注到川西林盤,是「5.12」汶川大地震後,面對曾經的恬靜老林盤被夷為一地磚瓦,又被冰冷的「火柴盒」所替代,我感到消失的不光是過去溫馨的鄉愁記憶,更可怕的是獨特的蜀地農耕文化從地球上的消亡。

  那時,對集中安置心裡是牴觸的。因為川西林盤的形態原本就是隨田散居,所以2009年和當地村民一起作了都江堰市花溪村和徐家林盤的自然營造,並決定身體力行地呼籲、捍衛林盤——這一行將消失的蜀地人文樣本。

  中國網:

作為川西林盤的捍衛者,您多次在國際性論壇和政協會議上強調保護林盤的重要性,從國家層面、專業角度出發,您認為林盤對地區乃至整個人類,有著怎樣的意義和價值?

  劉衛兵:

作為川籍建築師,我從不把林盤更新僅僅看作是個人的建築表達。我認為,川西林盤對於四川實際是史詩般的存在。它是先人留給成都平原最為深厚的文化依戀,我要做的就是留住歷史,保住那股鄉土氣息,書面語言就是天人合一的樸素低碳可持續發展觀。這也是我近日在曼谷聯合國會議中心舉行的全球人居環境論壇上,表達的川西林盤的當代價值。這就是全球化現代大工業背景下,當下人類都渴望的與自然平和相處之道,是產生於蜀地鄉土的道家之「道」。  

中國網:

現如今的川西地區,林盤面臨著怎樣的問題?最令您痛心亦或是惋惜的是什麼?

  劉衛兵:

對待老建築、老城鎮應該有機更新,應該保留它「物是人非」的權利!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在畫林盤時看到農民工浪潮讓林盤逐漸「空心」頹敗,而「5.12」汶川大地震更是摧枯拉朽,重建時又大多離鄉背井地集中安置。現如今的川西地區,林盤面臨對原真性和生活性的價值認識不足。其實,川西林盤的魅力就在於農耕的質樸和油鹽醬醋的真實。最揪心的是讓原住民遷出,拆舊建新地「有機更新」,然後所謂的鄉建「農創」,結果是不可逆轉的地域文化消亡。

  現在,其實大家沒意識到林盤的真正價值,許多所謂的田園綜合體,大多已脫離了生活,而成為了城市人休閒度假的一個去處。真正的林盤是「他們」的,城市人可以去觀賞、體驗,而不是一個走馬觀花的公園式場景,又淪為了一種「消費」。我認為美麗宜居城市的「鄉村表達」,應該是一種生活狀態,而非淪為盆栽景觀。

  中國網:

您何以想到用《林盤》專著的形式呼籲留住鄉愁?此外,作為一名建築師,您主持設計的中國川西林盤聚落有機更新項目為何能得到這次全國大獎?

  劉衛兵:

川西林盤實際上是一種農耕古蜀文明的『活化石』,我們應當讓世界知道,成都不僅僅有熊貓。

  多年鄉村營造實踐遇到的種種問題,其實大多源於對保留鄉土氣的認知不足,感到最力不從心的還是川人的觀念上的扭轉。所以,我寫《林盤》,從未想過給自己做一本學術專著,而是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呈現,這對社會來講也是一種傳播度、接受度更高的宣傳方式,期待一場自上而下的真  正的「林盤拯救」。

  我不希望將來出現《林盤》結束語裡描繪的場景:「當繁華和喧囂之後, 再想起它時 ,一切卻又都將只剩下回憶和嘆息……」

  作為建築師,多年堅持做的川西林盤聚落保護更新。之所以能得到國家民族建築研究會評審委員會的高度肯定,我想他們就是要我們去留住自己的歷史,保住這片土地上的那股鄉土氣息。

(周國利)

相關焦點

  • 中國著名建築師劉衛兵:「安逸」就是川西林盤的滋味兒
    在著名建築師劉衛兵眼裡,成都平原是一個中國農耕自流灌溉體系中傳統聚落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塊土地,川西林盤正是這個盆地裡的真正人文餘緒,「把鄉村營造工作室放進田間小院,能沾地氣,能與從土上長出的老建築對話」,在談到林盤創新,他說:「」就像果樹嫁接,你得先保住原有的粗枝老乾必須有生命力,新的果實才會有好
  • 劉衛兵:川西林盤是獨特的可持續生態系統
    他以自己規劃都江堰花溪村的災後重建為例,揭示了林盤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奧妙,該設計曾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贏得了國際國內專家們的高度肯定。為深度探究設計師的思想理念,進一步了解川西林盤的生態系統情況,中國網「雲」上採訪了遠在英國留學的劉衛兵先生。
  • 劉衛兵主持項目《南溪遙》獲國家「精瑞科學技術獎」:為川西林盤有...
    近日,中國網在成都拜訪了雙獲國家級獎項的《南溪遙》主創設計師劉衛兵。「我非常高興接連得到獲獎消息,這兩個重要獎項給了我多年堅持的肯定和信心,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在拿到「世界人居•建築金獎」後,接到赴西安參加國家「精瑞科技獎」答辯通知時,劉衛兵正在布展國際創意設計周的川西林盤館,「我有點興奮,」劉衛兵說,「現在有很多優秀的高大上的建築科技,南溪遙就一個鄉土小院,能讓這個真正的川西鄉土項目入圍複評,很激動。」
  • 劉衛兵:留住林盤,成都才有歷史
    長期從事鄉村設計實踐的著名建築師劉衛兵被聘為創會理事,作為成都市鄉村振興戰略「十大工程」之一的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作的發起人,他關注民生,積極倡導當代建築對地域文化的體現,其設計理念備受關注。近日,中國網記者就成都如何更好地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獨家專訪了劉衛兵先生。        中國網:您如何看「可持續發展」這個當下熱點的話題?
  • 專訪劉衛兵:精瑞科學技術獎堅定了我探索的方向
    ▲劉衛兵,大衛設計鄉村營造主持建築師(圖片由頒獎大會組提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對鄉土聚落,劉衛兵有著自然的親近,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建築設計,無論海外留學或國內遊歷,筆端呈現和科研分析,總是一個主題:「如何留住林盤、利用林盤、更新林盤,儘可能地將林盤裡的水、田、院、林、山都轉化為設計和研究的依據和關聯,最終優化這種獨特魅力的可持續生態系統」。
  • 先鋒人物劉衛兵 : 我在田壩頭做設計
    「四川的美麗鄉村建設必須保住和修復川西林盤,我在田壩頭(四川話,田野鄉間,下同)做設計,因為古蜀文化的根在那裡面」,劉衛兵告訴記者。可以感受大地的體溫       20餘年的鄉建實踐,劉衛兵深深洞見,川西林盤聚落不僅僅關乎民居建築,更涉及其周遭環境,而它的靈魂是歷史,是文化。
  • 市政協委員劉衛兵:加強川西林盤保護 助推成都鄉村振興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高旭 朱海丹 劉雨)2月26日報導 「從2012年開始,我就一直在堅持關注川西林盤,這一次看到川西林盤保護修複寫入了羅強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讓我十分欣慰。」市政協委員劉衛兵在做客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網絡訪談間時表示,川西林盤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需要科學地開發利用。「川西林盤可以說是四川以及成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地方文化特徵的產業形態和居住形態。我們應該抓住川西林盤作為古蜀文化和農耕文明結晶一個鮮活的載體,利用這個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
  • 水墨酣暢,氣韻生動——劉衛兵繪畫作品欣賞
    劉衛兵畫作《賽犛牛》入選全興杯四川省體育美術展,並且《牧歌》獲「全國建設系統職工攝影、書法、繪畫作品展覽」佳作獎,劉衛兵本人入選《中國當代青年建築師》(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著有藏區畫旅集《查理》(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川西民居記《林盤》(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2016年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繪影——劉衛兵畫展」。
  • 成都建築師劉衛兵的設計哲學:留住四川的故事和鄉愁
    這一執念、原則和情感,也注入了他的多項設計中,助力他攬下不少國際大獎,如:全球人居環境規劃獎、AIA中國建築獎……作為成都市政協委員,劉衛兵連續6年提交《川西林盤保護及開發》提案,助力川西林盤的保護和修複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使其成為成都鄉村振興戰略的抓手。
  • 專訪首屆AIA中國建築獎得主劉衛兵:建築是有靈魂的
    此獎項被視為全球建築界關注大中華地區建築最權威之一,來自全球360多名建築師、評論家等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中國建築設計界的重要歷史時刻。來自中國成都的著名建築師劉衛兵憑藉作品《布後》獲得首屆AIA中國建築獎。此前,該作品曾獲中國建築學會人居生態國際方案競賽建築金獎。
  • 都江堰石羊鎮推進林盤改造 串起綠道林盤院落變景區
    本報訊(宋旭 記者 詹萍)10月28日,久雨後放晴,都江堰市石羊鎮朱家灣林盤迎來了一撥撥遊客。遊綠道、賞林盤,在清澈的黑石河邊小坐,遊客們無比愜意。「這裡滿目青翠,空氣清新,林盤與綠道完美融合,從夏天起我們就經常帶孩子來這兒休閒。」成都遊客陳穎告訴記者,這裡的一些古建築也很吸引人。
  • 川西林盤哪個最值錢?9個林盤公布GEP
    今天(22日),在道明鎮竹藝村一個會議廳,成都市川西林盤生態價值核算項目成果發布會暨培訓會舉行。現場發布《川西林盤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範》(簡稱「《技術規範》」)、《川西林盤綠色發展指南》(簡稱「《發展指南》」)。
  • 保護川西林盤 盤活鄉村經濟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經過千年的歷史演變,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多樣性的鄉村景觀,作為川西地區具有代表意義的鄉村景觀,川西林盤以其文化、生態及景觀脫穎而出。
  • 從「鮮道·幸福裡」看成都川西林盤的「再造」
    位於「西控」核心區域的崇州市,充分運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塑造以林盤為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遵循「一個林盤聚落催生一個規上服務業企業」思路,以優美環境聚人聚商聚業,把鄉村生態價值轉化為農民增收實效。其中,白頭鎮大雨村實施的「幸福裡」林盤項目就是較好的代表。
  • 坐落在雪山腳下的磨西古鎮,充滿著鄉土的氣息,體驗多種民族文化
    坐落在雪山腳下的磨西古鎮,充滿著鄉土的氣息,體驗多種民族文化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很多人都是很喜歡雪的,尤其是一些南方人,因為之前他們可能很多年都沒有見過雪,都不知道雪是長成什麼樣子的,算起來他們對雪其實還是很鍾情的。
  • 川西林盤,蜀地無二的精神原鄉
    對中國人而言,家不僅是那片熟悉的屋簷,也不僅是那段溫暖的記憶。隨著時間和閱歷的累積,它會慢慢地從現實中抽離,然後化作一桌一椅一餐一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文化。  家,因風土而多樣。草原大帳,江南水鄉。在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成都平原——家,是川西林盤。
  • 林盤經濟怎麼「盤」?小村落有大智慧
    新華社成都12月6日電題:林盤經濟怎麼「盤」?小村落有大智慧記者葉含勇、高健鈞11月,一個薄霧的冬晨,成都新都區新繁鎮汪家村石家院子林盤,外來老闆羅前兵投資打造的「似錦花園羊肉湯」開張營業,特推冬季砂鍋羊肉湯。作為主廚,林盤裡長大的石奎,早上不到7點就趕到後廚忙碌。
  • 川西林盤+大熊貓IP「潘兜的林盤」綜合體落戶
    成都日報2021-01-17 07:46「潘兜的林盤」綜合體項目效果圖藏身天府新區腹地,川西林盤式建築,獨具特色的熊貓主題文化……日前,四川天府新區舉行2021年1月份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暨集中開工儀式,在20個集中簽約項目中,「潘兜的林盤」籤約落戶天府新區鄉村振興功能區
  • 石羊鎮朱家灣林盤成功創建成都市第二批AAA級林盤景區
    按照《成都市A級林盤景區等級劃分與評定細則(試行)》《成都市A級林盤景區等級評定管理辦法(試行)》要求,通過成都市林盤景區評審專家的現場檢查、綜合評審及網上公示,朱家灣林盤已成功創建成都市第三批AAA級林盤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