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經過千年的歷史演變,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多樣性的鄉村景觀,作為川西地區具有代表意義的鄉村景觀,川西林盤以其文化、生態及景觀脫穎而出。但是,近年來,林盤景觀的日漸衰敗,川西林盤面臨著大量消亡的現實,因此,深入探究川西林盤的文化內涵和生存智慧對維護川西林盤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鄉村振興,建設新農村的背景下,川西林盤生態景觀的保護和開發模式奠定了基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探討一下,川西林盤復興,如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這期節目我們一同來分析和探討。
節目嘉賓
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院長陳其兵
四川農業大學博士、教授、園林研究所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室主任 孫大江
主持人
川西林盤是川西地區最為傳統的農村居住環境形態,承載著四川的傳統文化,那我們該如何來界定川西林盤?
陳其兵
川西林盤主要以成都川西壩子為核心,具有川西民居特色和山、水、林、田、湖,適合我們高大的喬木和川西民居周邊的竹林盤為特色的一個聚落類型,是長期適應自然環境和文化底蘊形成的,具有獨特類型的一種居住形式。
主持人
「稻蟲共生」項目,既有保護了生態又發展了產業,都江堰春風拾裡小鎮的發展模式,生態價值和產業價值是如何體現的?二者又是怎樣有機融合的呢?
孫大江
注重生態環境,還要注重生態產品,螢火蟲和水稻進行了一個結合,帶給我們一個信息,這個水稻肯定是有機的,因為環境能夠滿足螢火蟲在這個地方進行共生,這也是很好的一種價值體現。
主持人
新都區三河村開展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以農業規模化經營為突破,流轉盤活鄉村存量土地,走出了一條「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特色道路,這種發展模式的特點和優勢在哪裡?
陳其兵
現階段提倡的是農、旅、文、商、康養有機融合發展的模式,這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我們的產業做強做大,這也是我們鄉村振興,川西林盤保護當中必須探索和遵循可供複製的一個主要模式。
主持人
「不二山房」遵循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原始林盤設計思路。改善了人居環境,築巢引鳳引來項目和企業入駐,這種模式好處是什麼?是否也能在其他地方發展推廣呢?
孫大江
國有平臺的支持、當地民眾的參與、鄉賢的回歸,這種模式可供參考,當然他的可持續的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注入新的理念、新的文創和新的思維,這樣才是一個長效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