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鄉村網紅打卡地誕生的背後:川西林盤的生長邏輯

2021-01-10 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8月23日電(鄭瑋)崇州竹藝村、溫江幸福田園、蒲江明月村……近兩年,成都一個個明星林盤如雨後春筍般相繼「發芽」,成長為網紅打卡地。為何成都的鄉村能「長」出這麼多熱門地標?其背後是成都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科學探索。

  圖為8月20日成都市加快生態價值轉化推動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現場。新華網鄭瑋 攝

  8月20日,成都市加快生態價值轉化推動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召開,提出要堅持以綠道為紐帶,以特色鎮和川西林盤為載體,以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為路徑,圍繞營造高品質生活場景、新經濟消費場景,加速推動生態價值轉化,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川西林盤建設是成都生態價值轉化的一個關鍵環節。發源於古蜀文明時期的川西林盤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吸引來村民、遊客、項目、資本的青睞,讓「住」在林盤成為一種新時尚。

  村民住進林盤:

  修復保護 再造鄉村美學

  杜甫曾有詩云,「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描寫的就是居住在林盤裡的愜意。川西林盤是蜀地鄉村固有的一種傳統聚居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鄉村院落與周邊高大喬木、竹林、河流及外圍耕地等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形成的田間綠島。

  如何讓川西林盤的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成都自2007年起啟動了對川西林盤的保護工作。據《成都市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川西林盤保護修復遵循「保護優先」的原則,充分遵循傳統川西林盤「田、林、水、院」空間格局,充分體現川西民居建築風貌、歷史遺蹟、徑、橋等特色要素,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功能複合的現代林盤院落。

  圖為溫江區幸福村幸福田園一角。新華網鄭瑋 攝

  位於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的九坊宿墅項目在建設時就將「宜居」擺在了首位。據項目投資方知音元集團董事長潘冬梅介紹,項目在建設中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為了盤活閒置院落資源的同時留住村民,在最初安置村民時一大原則就是「原住民不離開項目,農民與項目共生」,同時探索推出五種安置辦法。「九坊宿墅的示範院落在當初安置時採用的就是『背靠背』安置,就是在農民宅基地面積較大的情況下,切割部分面積用於經營,以實現產居的協調融合。」

  同時,村民通過與項目合作,將身份轉變為房東、業主、股東,最終實現多路徑增收。這個「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盤聚落體系從2018年7月18日起運營,到今年7月18日的一年間實現了30萬元的贏利。

  遊客住進林盤:

  文旅融合 體驗詩意棲居

  遍布於四川各地的林盤,是鑲嵌在天府之國廣袤土地上的一顆顆、一塊塊「綠色翡翠」,它是對「詩意棲居」的最佳詮釋,也是傳承天府文化和鄉愁記憶的鮮活載體。一個個網紅「林盤」的誕生正是都市人情感療愈的需求投射。

  豐厚的旅遊文化資源是「三遺之城」都江堰的一塊富礦,在川西林盤保護修復中,都江堰按照景區化標準打造精品林盤,積極培育遊客青睞的生活消費新場景,不僅推出了多個「網紅」林盤,還孵化出了一家「寶藏」小店——豬圈咖啡。

  這個坐落於林盤深處的豬圈咖啡,卻有著「鄉村星巴克」的美譽,創辦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成為了成都文藝青年聚集地。這家咖啡館的主屋由豬圈改造而成,喝咖啡的桌子是用豬槽改造的,凳子是由打穀子的拌桶改造,店裡還擺放著廢舊自行車、石磨盤、鼓風機等農村老物件。豬圈咖啡創始人宋建明坦言,當初創辦豬圈咖啡的信念之一,便是將兒時的回憶搭配川西林盤的自然景觀,喚起遊客的鄉愁共鳴。據介紹,豬圈咖啡今年以來營業收入500餘萬元,已經超過2018年全年。

  圖為都江堰市藍綠雙城·桃李春風旅遊休閒度假區民宿體驗區內部景色。新華網鄭瑋 攝

  成都在川西林盤保護修復中,以天府文化為魂,全域旅遊作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培育出龍門山·柒村、天府國際慢城、九坊宿墅、七裡詩鄉等鄉村酒店和旅遊民宿品牌。2018年,成都市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18億人次,同比增長10.2%,實現總收入393億元,同比增長21%,湧現了明月村、竹藝村、戰旗村等一批鄉村旅遊明星村。

  合伙人住進林盤:

  結伴築夢 見證村落重塑

  川西林盤的修復保護,不但為鄉村帶來了尋找鄉愁的遊客,還帶動一大批創客到鄉村創業,成為成都推動鄉村振興的「最佳合伙人」。

  臥於成都西邊的蒲江明月村,就從一口百年邛窯開始,用文創撬動了鄉村的振興——在定下「政府搭臺、產業支撐、文創撬動、公益助推」的文創鄉村建設新路徑後,國家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李清、前知名媒體人寧遠先後入駐,目前明月村已引入文創項目40餘個,100餘名文化創客成了明月村的「新村民」。文創項目和創客的引入,帶來了資源、資金、人才、品牌、關注度與吸引力,撬動了明月村的發展,也為明月村摘掉了「市級貧困村」的帽子。

  圖為位於都江堰市的川西音樂林盤。新華網鄭瑋 攝

  無獨有偶,都江堰積極尋求與高校院所、行業領軍人物、企業的合作,努力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以藉助專業力量活化鄉村資源價值。攜手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系、阿壩示範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合作打造川西音樂林盤,建成國樂大劇院、聲音景觀工作室、大學生藝術實訓創作基地,用藝術點亮鄉村;與音樂製作人業丹合作建設投資2億元的國際音樂公社,用「永不落幕的小院音樂節」衍生出歌曲創作、歌手包裝、美食派對等「音樂+N」文創產業鏈;與中醫兒科理論傳承人「肖小兒」、四川省名中醫冷建春等合作推出「林盤名醫堂」「林盤國醫館」;與中國移動合作打造5G林盤……

  竹編文化和川西林盤相融的竹藝村、以幸福公社打響名號的大邑縣青霞鎮等,也都在「最佳合伙人」的加持下,成為網紅打卡地。一個個老村落通過挖掘原鄉風貌、發展鄉村旅遊、強化人才引進,正逐漸煥然一新,成為成都鄉村產業振興的「新樣本」。

相關焦點

  • 從「鮮道·幸福裡」看成都川西林盤的「再造」
    這裡是崇州市白頭鎮大雨村的「鮮道·幸福裡」林盤項目,7月上旬召開的成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動員會暨「西控」工作推進會將首個參觀點位選址於此,並提出要在川西林盤形成各具特色的消費場景和生活場景,提高引人、聚流、活商等作用的發展思路。
  • 保護川西林盤 盤活鄉村經濟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經過千年的歷史演變,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多樣性的鄉村景觀,作為川西地區具有代表意義的鄉村景觀,川西林盤以其文化、生態及景觀脫穎而出。
  • 藝術邂逅川西林盤 點亮成都人的生活 為期一個月的成都首屆天府...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雷遠東 攝影報導金黃的稻田上,設計大師的作品聳立;曠野之中,行人緩緩穿行,去探索藝術與川西林盤的完美邂逅。夜幕降臨,成都邛崍卻愈發奪目了起來,幾個年輕小夥組成的樂隊輕快地彈唱,音樂律動著每一顆自由的靈魂。
  • 川西林盤,蜀地無二的精神原鄉
    隨著時間和閱歷的累積,它會慢慢地從現實中抽離,然後化作一桌一椅一餐一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文化。  家,因風土而多樣。草原大帳,江南水鄉。在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成都平原——家,是川西林盤。  而在蜀地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進程中,川西林盤作為一種活生生的自然文化遺產,也正從一種獨特的景觀躍升為整個蜀地生態的細胞,串聯起成都的生機與活力,為蜀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作與休息,提供更加鮮活的生態與文化養分。
  • 川西林盤+大熊貓IP「潘兜的林盤」綜合體落戶
    成都日報2021-01-17 07:46「潘兜的林盤」綜合體項目效果圖藏身天府新區腹地,川西林盤式建築,獨具特色的熊貓主題文化……日前,四川天府新區舉行2021年1月份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暨集中開工儀式,在20個集中簽約項目中,「潘兜的林盤」籤約落戶天府新區鄉村振興功能區
  • 點亮鄉村 川西林盤「定製方案」評審會落幕
    7月11日,首屆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規劃設計方案徵集活動評審會在成都落幕。活動自去年12月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對溫江區岷江桂雨小鎮等6個特色鎮(街區)和新津縣興義鎮菜棚子林盤等16個川西林盤項目進行方案徵集。評審結果將於近期公示。
  • 成都最新一批傳統村落,每一個都是周末打卡好去處!
    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李白的「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再到「全球網紅」李子柒所展示的鄉村田園生活引來眾多關注、點讚,人們從未停止過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的嚮往。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之餘走進深山、住進民宿和農家院,去感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意生活。
  • 成都最新一批12個「網紅」村落集體亮相
    除了周邊的石象湖外,這裡還有成都人私藏的藍莓採摘地!這裡有一個網紅明星「明月村」,而泉灘村則是明月村的「好鄰居」。,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今年10月,這裡還舉行了第3屆成都國際房車露營戶外旅遊展覽會。鄉村旅遊與時尚生活相結合,頗有特色的房車民宿,你想體驗嗎?
  • 成都特色鎮、川西林盤全球徵集方案完成評審 將於近期公示
    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7月13日,記者從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首屆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規劃設計方案全球徵集活動專業組川西林盤項目應徵方案評審會在成都舉行。9個應徵人拿到「評審入場券」,現場(線上)論道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3名院士+16名海內外專家創新線上+線下聯動評審從6月29日到7月11日,在成都市交子國際酒店會議室內,一塊屏幕連接起成都與北京、上海、日本、荷蘭、瑞典、法國、西班牙等國家與地區,評審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形式舉行。
  • 中國著名建築師劉衛兵:「安逸」就是川西林盤的滋味兒
    在著名建築師劉衛兵眼裡,成都平原是一個中國農耕自流灌溉體系中傳統聚落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塊土地,川西林盤正是這個盆地裡的真正人文餘緒,「把鄉村營造工作室放進田間小院,能沾地氣,能與從土上長出的老建築對話」,在談到林盤創新,他說:「」就像果樹嫁接,你得先保住原有的粗枝老乾必須有生命力,新的果實才會有好
  • 都江堰豬圈咖啡:餵豬槽當咖啡桌 這是川西林盤內的文藝聚集地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 羅田怡 賴芳傑步入豬圈咖啡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林木深深的川西林盤聚落,筆直茂盛的林木撐起一片綠蔭天空。茂林樹下,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此品一杯川西蓋碗茶,偷得一份浮世閒涼。提起宋建明的豬圈咖啡廳,在當地可謂是無人不知,作為投身鄉村旅遊吃螃蟹的第一批人,豬圈咖啡廳創辦雖不過一年,卻已經成為成都文藝青年打卡的必經之地。綠蔭茂林之間,院落若隱若現,青石白瓦間,獨得一方悠然天地。在這間咖啡館中,主屋是由豬圈改造而成,喝咖啡的桌子是用豬槽改造的,凳子是由打穀子的拌桶改造。
  • 劉衛兵:留住林盤,成都才有歷史
    長期從事鄉村設計實踐的著名建築師劉衛兵被聘為創會理事,作為成都市鄉村振興戰略「十大工程」之一的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作的發起人,他關注民生,積極倡導當代建築對地域文化的體現,其設計理念備受關注。近日,中國網記者就成都如何更好地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獨家專訪了劉衛兵先生。        中國網:您如何看「可持續發展」這個當下熱點的話題?
  • 既有鄉愁又有野趣 小小林盤演繹歸園田居
    這裡不僅有川西特色的林盤,還有重慶路花海、無根山健身步道、讀書臺道觀等旅遊資源,依山傍水的天然稟賦,讓大雨村具備了林盤開發和發展鄉村民宿、體驗式休閒旅遊的發展潛力。自5月20日正式開放以來,「鮮道·幸福裡」一時名聲大噪,很快成為了崇州的又一網紅打卡地。「現在到我們這裡吃中餐、吃火鍋,遊客要提前一個星期預約才行。」
  • 川西林盤和特色鎮未來什麼樣?24個方案 繪出鄉村新圖景
    11月7日,歷時大半年的首屆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規劃設計方案全球徵集活動有了最新結果,24個優勝、獲獎方案出爐,主辦方為獲獎者頒獎。下一步,主辦方將助推優勝方案落地實施,打造川西林盤的文旅新名片。
  • 首屆成都特色鎮(街區)和川西林盤設計徵集活動應徵方案評審圓滿完成
    人民網成都7月13日電 (王軍)7月10-11日,首屆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規劃設計方案全球徵集活動專業組川西林盤項目應徵方案評審會在成都舉行。至此,圍繞公眾組、專業組從6月29日持續到7月11日的應徵方案系列評審會全部結束。
  • 川西林盤和特色鎮規劃設計方案全新出爐!公園城市鄉村表達新範式
    下一步,主辦方還將助推這些方案落地實施,打造川西林盤的文旅新名片,通過以特色小鎮、川西林盤為核心,以山水田林湖草為本底,以快達慢遊交通和高品質服務設施為依託來系統構建「大地景觀單元」,探索公園城市鄉村表達新範式、塑造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新場景。
  • 助力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成都為24個特色鎮(街區)和川西林盤方案...
    、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首屆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規劃設計方案全球徵集活動總結會暨新時代全國鄉村規劃師制度高端對話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舉行,特邀嘉賓、優秀鄉村規劃師、優秀方案規劃設計單位代表等數百人齊聚一堂,共話鄉村振興。
  • 成都1000個川西林盤告訴你什麼叫「岷江水潤、茂林修竹」
    昨日,記者從市農委獲悉,《成都市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臺,將充分依循傳統川西林盤「田、林、水、院」空間格局,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整治,塑造「中國川西林盤聚落」,在川西壩子逐步呈現「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錦繡畫卷。  統籌山水林田湖 三種模式統籌推進  什麼是川西林盤修復?
  • 川西林盤和特色鎮全球徵集設計方案出爐
    下一步主辦方將助推這些方案落地實施打造川西林盤的文旅新名片川西林盤優勝方案「水雲間·花田驛」依託傳統農業、川西林盤、稻田景觀等資源,以農耕文化傳承為核心,以田園休閒文化為形象,設計打造都江堰市楊家院子林盤。「花漾美村·頤養家園」
  • 市政協委員劉衛兵:加強川西林盤保護 助推成都鄉村振興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高旭 朱海丹 劉雨)2月26日報導 「從2012年開始,我就一直在堅持關注川西林盤,這一次看到川西林盤保護修複寫入了羅強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讓我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