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建築師劉衛兵:「安逸」就是川西林盤的滋味兒

2020-11-30 小崔觀察

在著名建築師劉衛兵眼裡,成都平原是一個中國農耕自流灌溉體系中傳統聚落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塊土地,川西林盤正是這個盆地裡的真正人文餘緒,「把鄉村營造工作室放進田間小院,能沾地氣,能與從土上長出的老建築對話」,在談到林盤創新,他說:「」就像果樹嫁接,你得先保住原有的粗枝老乾必須有生命力,新的果實才會有好。

「川西林盤聚落讓人覺得很安逸,也改變我生活和處事的節奏」中國著名川籍建築師劉衛兵在學術年會上說到。

11月2-5日,由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長沙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新時代鄉村振興(長沙)峰會暨第二十一屆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學術年會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大會舉辦的《2018全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優秀建築規劃作品展》中,劉衛兵帶領四川大衛設計選送的《中國川西林盤聚落有機更新系列》名列首位。

劉衛兵作為國內鄉村建築設計下鄉的倡導者,不僅曾被邀請到聯合國世界城市論壇、中國美麗鄉村論壇等發表演講,其作品也獲得了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中國民族建築事業傑出貢獻獎等獎項。和大多數鄉村設計實踐不同,劉衛兵主持的團隊未待在城市裡,而是在田野鄉間設立大衛鄉村營造工作室,並得到鄉民的認可和參與。

會上,劉衛兵表示,林盤是典型傳統耕讀文化的活化石,這種人居傳統正是成都生態宜居的真正本底,「把鄉村營造工作室放進田間小院,能沾地氣,能與從土上長出的老建築對話」,在談到林盤創新,他說:「就像果樹嫁接,你得先保住原有的粗枝老乾必須有生命力,新的果實才會有好味道。」

給川西林盤「物是人非」的權利

「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看不過素打扮。」劉衛兵用成都人的老話形容了川西林盤的鄉土審美取向,而他同時也認為,林盤一詞本身就是成都土話 ,而林盤裡的生活其實才是川西真正的鄉村本色,也是成都獨特的古蜀文化積澱所在。

「一個地域經常都有一個典型的傳統人居聚落,比如福建的土樓、陝北的窯洞等等,歷史造就了這些地區地標性民居建築。」劉衛兵表示,成都現在定位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但成都更是一個悠閒享樂的城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川西林盤滋養出成都人與生俱來的滿足感」,對「安逸」的追求中反應出成都的閒適文化氛圍,正是這座城市的範兒。

劉衛兵認為,林盤生活對於很多成都人是最動心的兒時記憶,也是古蜀文化的載體,是本土建築師最應該去觸摸的地域建築樣本。他呼籲城市創新中能有更多的有故事的林盤保留下來。「現在生態宜居公園建設裡急需真正重視了一個重要的本土的東西,就是林盤。林盤沒有了,蜀韻就沒有了。一個城市的魅力在於特質,而這需要有歷史留下來的陳釀,所以得讓林盤在城市更新中有「物是人非」的權利」。

以人類文明的高度去思考鄉建從汶川大地震後的村落重建至今,劉衛兵一直帶領團隊在成都進行鄉村營造。常有人問劉衛兵為什麼關注農村,而他總說蜀地的農業遺產不僅屬於成都,林盤和都江堰對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仍有現實意義。

劉衛兵認為我們大衛鄉村營造工作室設在鄉間,就是要去觸摸大地、傾聽鄉音,才有源於生活的林盤復興。大家說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國。古蜀先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開始從旱地作物改引種水稻,從此大米飯成主口味兒。劉衛兵解釋說,「都江堰自流灌溉的水潤澤萬頃稻田,成都人農耕作息後隨田散居的聚落,從飛機上往下看,在蛛網般的水田溝渠中星羅棋布的綠島就是川西林盤」。

作為一名建築師,他對鄉土民居情有獨鍾,對劉衛兵來說,以更全面的視角來觀照川西林盤,是重要的。劉衛兵認為,在這方面,成都漫長而豐富的人文歷史沉積為他帶來了許多啟發。「問道青城山」, 成都平原的邊緣即是仙山。俗事與修煉的轉換,不需要長途跋涉,「你花半天時間,就可以從城市中心的天府廣場來到道教名山上的天師洞,途中你便看見沃野平疇上,一簇簇炊煙嫋嫋的川西林盤,修道如種田,我認為林盤就是體悟「天人合一」的生活道場」劉衛兵說,「成都這種氛圍註定了安靜閒逸的生存觀」。(崔菊)

相關焦點

  • 劉衛兵:川西林盤是獨特的可持續生態系統
    以大文豪蘇東坡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命名的《蜀道風流》第五集《不可居無竹》,更是以精美的畫面向世人呈現了世界上稀有的鄉愁文化載體——川西林盤,它是蜀地延續數千年的獨特的生態文明。我國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梁思成先生再傳弟子劉衛兵結合自己多年對川西林盤的深入研究,在片中娓娓道出其中的生態之美。
  • 劉衛兵:留住林盤,成都才有歷史
    長期從事鄉村設計實踐的著名建築師劉衛兵被聘為創會理事,作為成都市鄉村振興戰略「十大工程」之一的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作的發起人,他關注民生,積極倡導當代建築對地域文化的體現,其設計理念備受關注。近日,中國網記者就成都如何更好地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獨家專訪了劉衛兵先生。        中國網:您如何看「可持續發展」這個當下熱點的話題?
  • 劉衛兵主持項目《南溪遙》獲國家「精瑞科學技術獎」:為川西林盤有...
    中國網訊(張果 周國利) 2020年12月13日下午,第十七屆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瑞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成都建築師劉衛兵主持的川西林盤聚落更新項目《南溪遙》以全生命周期的設計理念、先進的綠建分析理論脫穎而出,獲得本屆「精瑞科學技術獎•更新與改造設計獎」。
  • 劉衛兵 | 林盤,最重要的是保住那股鄉土氣息
    川籍建築師劉衛兵主持設計的《蜀韻田源——中國川西林盤聚落有機更新》,在日前公布的2018全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優秀規劃建築設計方案作品競選中榮獲全國第一,他撰寫的論文——《河流孕育的古蜀聚落》被評選為「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第二十一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
  • 先鋒人物劉衛兵 : 我在田壩頭做設計
    峰會組委會特別舉行頒獎儀式,12位來自全國各省市在中國美麗鄉村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士,被授予「鄉村振興先鋒人物」榮譽稱號,成都建築師劉衛兵代表四川獲此殊榮。鄉村振興先鋒人物獎        初冬的一天,中國網記者見到了載譽歸來的劉衛兵。蜀地冬季少日,霧靄重,但他的臉上卻蕩漾著陽光一樣燦爛的笑容。
  • 成都建築師劉衛兵的設計哲學:留住四川的故事和鄉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在成都著名建築師劉衛兵最新的設計圖紙裡劉衛兵說,這樣的選材和設計,就好像輸入了密碼一樣,讓現代的語言與過去的沉澱作呼應。這也是他在做老舊街區或房屋改造設計時,常用的「暗喻」。「對舊院的改造,就是要處理好與當下周遭以及過往的關係,不能和時代脫節,更不能與歷史斷線。」
  • 專訪劉衛兵:精瑞科學技術獎堅定了我探索的方向
    相比以往,今年的精瑞獎更多關注存量更新與運營項目,以及數字經濟對行業發展轉型有深刻影響的創新實踐案例的發掘與獎勵。其中建築師劉衛兵主持的四川省大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鄉村營造工作室完成的川西林盤聚落更新項目-「南溪遙」以全生命周期的設計理念、先進的綠建分析理論脫穎而出,成為本屆精瑞人居—「設計類」獲獎項目。
  • 水墨酣暢,氣韻生動——劉衛兵繪畫作品欣賞
    劉衛兵,1967年生,教授級高級建築師。現為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建築學會資深會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歷史文化專家組成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SBCI(可持續建築與氣候倡議組織)成員,英國建築研究院BRE-GLOBAL(國際綠色建築評估機構)成員。曾獲得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中國民族建築文化保護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金獎、中國民族建築事業傑出貢獻獎。
  • 專訪首屆AIA中國建築獎得主劉衛兵:建築是有靈魂的
    此獎項被視為全球建築界關注大中華地區建築最權威之一,來自全球360多名建築師、評論家等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中國建築設計界的重要歷史時刻。來自中國成都的著名建築師劉衛兵憑藉作品《布後》獲得首屆AIA中國建築獎。此前,該作品曾獲中國建築學會人居生態國際方案競賽建築金獎。
  • 市政協委員劉衛兵:加強川西林盤保護 助推成都鄉村振興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高旭 朱海丹 劉雨)2月26日報導 「從2012年開始,我就一直在堅持關注川西林盤,這一次看到川西林盤保護修複寫入了羅強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讓我十分欣慰。」市政協委員劉衛兵在做客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網絡訪談間時表示,川西林盤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需要科學地開發利用。「川西林盤可以說是四川以及成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地方文化特徵的產業形態和居住形態。我們應該抓住川西林盤作為古蜀文化和農耕文明結晶一個鮮活的載體,利用這個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
  • 川西林盤哪個最值錢?9個林盤公布GEP
    今天(22日),在道明鎮竹藝村一個會議廳,成都市川西林盤生態價值核算項目成果發布會暨培訓會舉行。現場發布《川西林盤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範》(簡稱「《技術規範》」)、《川西林盤綠色發展指南》(簡稱「《發展指南》」)。
  • 川西林盤+大熊貓IP「潘兜的林盤」綜合體落戶
    成都日報2021-01-17 07:46「潘兜的林盤」綜合體項目效果圖藏身天府新區腹地,川西林盤式建築,獨具特色的熊貓主題文化……日前,四川天府新區舉行2021年1月份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暨集中開工儀式,在20個集中簽約項目中,「潘兜的林盤」籤約落戶天府新區鄉村振興功能區
  • 成都鄉村網紅打卡地誕生的背後:川西林盤的生長邏輯
    發源於古蜀文明時期的川西林盤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吸引來村民、遊客、項目、資本的青睞,讓「住」在林盤成為一種新時尚。  村民住進林盤:  修復保護 再造鄉村美學  杜甫曾有詩云,「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描寫的就是居住在林盤裡的愜意。
  • 保護川西林盤 盤活鄉村經濟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經過千年的歷史演變,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多樣性的鄉村景觀,作為川西地區具有代表意義的鄉村景觀,川西林盤以其文化、生態及景觀脫穎而出。
  • 川西林盤,蜀地無二的精神原鄉
    在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成都平原——家,是川西林盤。  如果你也曾暢想過,尋一處青山,覓一汪秀水,植兩畝蔥翠,蓋一座小樓,讓青苔順著牆垣自由鋪開,靜享「居住于田園宅院聚落,休憩於林盤綠洲,工作於現代產業園」的多元共生文化,那麼,川西林盤無疑就是那個理想的精神原鄉。  匯聚全球智慧 讓川西林盤煥然新生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再美麗的事物也面臨時光的侵蝕。
  • 成都1000個川西林盤告訴你什麼叫「岷江水潤、茂林修竹」
    昨日,記者從市農委獲悉,《成都市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臺,將充分依循傳統川西林盤「田、林、水、院」空間格局,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整治,塑造「中國川西林盤聚落」,在川西壩子逐步呈現「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錦繡畫卷。  統籌山水林田湖 三種模式統籌推進  什麼是川西林盤修復?
  • 從「鮮道·幸福裡」看成都川西林盤的「再造」
    位於「西控」核心區域的崇州市,充分運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塑造以林盤為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遵循「一個林盤聚落催生一個規上服務業企業」思路,以優美環境聚人聚商聚業,把鄉村生態價值轉化為農民增收實效。其中,白頭鎮大雨村實施的「幸福裡」林盤項目就是較好的代表。
  • 都江堰豬圈咖啡:餵豬槽當咖啡桌 這是川西林盤內的文藝聚集地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 羅田怡 賴芳傑步入豬圈咖啡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林木深深的川西林盤聚落,筆直茂盛的林木撐起一片綠蔭天空。茂林樹下,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此品一杯川西蓋碗茶,偷得一份浮世閒涼。廢舊自行車,石磨盤,豬槽食……宋建明坦言,當初創辦豬圈咖啡的信念之一,便是將兒時的回憶搭配川西林盤的自然景觀,激發前來遊客的鄉愁共鳴。「在未來旅遊業的發展中,鄉村旅遊將佔據重要的一部分。」宋建明表示,鄉村旅遊的核心特色在於其本身的文化。在跟隨當地政府外出遊學先進經驗後,結合成都市提出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2016年6月,宋建明學成歸家,將附近的豬圈改造成為咖啡廳。
  • 川西林盤和特色鎮全球徵集設計方案出爐
    下一步主辦方將助推這些方案落地實施打造川西林盤的文旅新名片川西林盤優勝方案「水雲間·花田驛」依託傳統農業、川西林盤、稻田景觀等資源,以農耕文化傳承為核心,以田園休閒文化為形象,設計打造都江堰市楊家院子林盤。「花漾美村·頤養家園」
  • 藝術邂逅川西林盤 點亮成都人的生活 為期一個月的成都首屆天府...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雷遠東 攝影報導金黃的稻田上,設計大師的作品聳立;曠野之中,行人緩緩穿行,去探索藝術與川西林盤的完美邂逅。夜幕降臨,成都邛崍卻愈發奪目了起來,幾個年輕小夥組成的樂隊輕快地彈唱,音樂律動著每一顆自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