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們以為自己腳踏的大地是宇宙的中心,甚至夏桀之流也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月亮都圍繞著自己轉。
這一邏輯看似荒謬,但也有其合理性,就個人而言,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自己都是無可爭議的主角,而這種感覺延伸到更大的範圍後,自己所在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主角。
為自己心中的宇宙中心。但實際上,無論我們自己,還是我們腳下的大地,甚至於天空中光芒萬丈的太陽,都和宇宙的中心毫無關係。
在我們腳下的大地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叫做地球,它和其他七顆行星一起圍繞著太陽周期性地運動,而太陽本身也只是一顆恆星,它同樣處在運動中,它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銀心做著周期運動,大約2.26億年可以繞地球一周。
太陽在我們心中是獨特的,如果我們只把它的範圍限制在太陽系內,那麼這種認知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我們把它的範圍擴展到整個銀河系,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認知是多麼淺薄,因為在銀河系裡,恆星的數量超過了1000億顆,這僅僅是最保守的估計,如果更大膽一點的話,它可能會達到4000億顆。
假如宇宙只是如此,那麼它仍在我們所知的範圍內,可以說,宇宙中的星系就像銀河系那樣多得無法計數,如果不給出一個數字的話,也不會少於萬億個。假如我們站在一個由上萬億個星系組成的巨大宇宙前,我們是否還能想起什麼是太陽?你是否還記得宇宙中有一顆行星叫地球?還有人認為,地球上存在著一種稱為人類的生物,這就是宇宙的核心嗎?
人對宇宙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很明顯,宇宙也並非由人而存在,人更不可能成為宇宙的創造者。
如此巨大的宇宙從何而來呢?難以想像的是,曾有一次如此巨大的宇宙是一個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它是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彎曲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的點,因為奇點中的某一平衡被打破,奇點發生了爆炸,在瞬間,時空和物質爆發了。
宇宙空間的氣體和塵埃逐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像雲霧一樣的大天體,現在我們稱它為星雲。
這是一個巨大的星雲,太陽系的前身,保守估計,這個星雲的直徑可以超過十幾光年。隨後,星雲物質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開始凝聚並坍塌,而在坍塌過程中,由於角動量的增加,它們開始旋轉,這種旋轉使得星雲物質逐漸變平,形成一個星雲盤,在星雲盤的中心位置,一個質量很大的天體形成,因為物質非常密集。
在太陽形成之後,巨大的引力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物質聚集到自身,而在星雲的邊緣,一些邊緣物質會凝聚成行星,然後相對質量較大的行星通過碰撞合併在較小的行星上,清空自己的軌道,慢慢形成今天太陽系的樣子。
環繞太陽運行的八大行星中,有一顆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其質量適中,最終在這顆行星上出現了生命的種子,並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誕生了另一種被稱為「人」的智慧生命,這種生命形式由於其自身認知能力有限,曾經一度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這讓人覺得我們在觀察一個蟻群,當它最終爬上一座土丘後,它驕傲地宣布它已經佔據了整個世界,它也不知道,因為自己太小,它甚至沒有意識到身邊有一個叫「人類」的觀察者。但是,人和螞蟻不同,人是一種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可以通過不斷發展自己的文明來擴展自己的認知,認識更廣闊的世界,甚至在將來的某一時刻破解宇宙中所有未知的奧秘,但是,人類對宇宙的渺小無關緊要的認識並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