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冷知識,解凍冷芝士,增漲你姿勢。
我是狐狸弟弟。
地核位於地球核心的部分,
距離你腳下2890公裡的地方,
就是地核的邊界,
它的半徑約有3470公裡,
主要成分是鐵元素和鎳元素,
這是一臺自帶電池的發動機,
它是驅動地球的動力。
冷知識一:地核學,未曾向前一步
上世紀30年代,
丹麥物理學家英奇萊曼,
證實了地核的存在,
直到現在,將近一百年來,
我們對於地核認知,和英奇時代比較,
幾乎沒發生什麼太大的變化,
這是因為,人類對於地核的研究,
仍然處於原地踏步的階段。
冷知識二:地球的裡溫度,比太陽的表溫度還高。
太陽最冷的地方,
是它的表面,最低溫度約5500℃
地球最熱的地方,
是它的內核,最高溫度約6800℃
這條知識告訴我們,決勝之道,就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冷知識三:磁場實驗
比如你想辦法,生成
兩個「大大的電波」簡稱……
你分別從地球南北、和東西的方向,
用兩個你剛才生成的大波穿越地球,
然後你會發現,
大波從南北穿越地球的速度,
要明顯大於東西穿越的速度。
然後你證明了地球磁場的存在。
冷知識四:地球是怎麼樣實現自發電的?
地核的穩定狀態,形成在35億年前,
之後的地核,開始高密度的固化,
地核的「內核」是固態的,「外核」是液態,
在它們中間存在200km-250km的高密度的流體層,
在此之間,暗濤洶湧。
在地核中的鐵的熔點是被大幅度提高的,
隨著內核固化和密度的日漸增加,
質量輕的元素被向外驅趕,
進入到了地核的上層,
在「圓」的結構下,這種力產生了「對流」的循環,
這樣的循環作用,保持了磁場穩定的動力。
冷知識五:地核的內核溫度最高,為什麼不是融化的?
因為地核的內核,
處於一種高壓力的狀態,
固態內核是被巨大壓力壓成的。
同時,地核也有向外的壓力,
有地球物理學家推斷,
因為「熱」和「壓力」的存在,
在地核邊界可能存在大量的黃金。
同樣,碳在地球上是很普遍的,
鑽石,是碳在高壓力下的等軸晶系的排列,
所以,朋友,你想致富嗎?
你和你夢想的距離,就差一把鐵鍬?
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冷知識六:無法觸碰的地核
人類對於「上天」的宇宙的探索,
最遠的航行是120個天文單位,
149600000km等於1個天文單位,
你自己算好吧……
然鵝,人類對於「下地」的探索,
是非常非常……非常舉步維艱的。
目前人類向下「挖的」最深的坑,
位於俄羅斯摩爾曼斯克科拉半島,
它的深度是12.262km,
以我們人類現在的技術只能到這裡,
這樣的深度在地球半徑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更不要提觸碰地核,這樣短的情況下,就連…
在外面蹭蹭的資格都沒有……
冷知識七:地核的冷卻
很多人都在杞人憂天,
萬一地核熄滅了腫麼辦?
地球變得跟火星似的,我們就不能天天美美噠了……
事實是,
從地球形成的45億年前,到現在,
地球的地核總共冷卻了大約101℃,
按照這個速度的話,保守估計……
我也不知道啥時候地核會熄滅……
有地球物理學家觀測,在近幾年中,
地核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持續下降,
這難免會激起一些人內心的恐懼。
但是更多的地球物理學家認為,
這是地球「磁場反轉」前的預兆,
磁場反轉在地球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
太陽的周期是每隔11年,對調一次磁場,
然後,太陽還是太陽,沒什麼變化,
這年頭,誰還沒個生理周期啊,對吧。
不管磁場與地核後面的命運怎樣,
這一切就交給後代人來鑑證吧,
前提是,你得有個後代。
有的時候,你的舉手之勞,
可以溫暖一個作者的心,
這裡是每天講科學的狐狸弟弟,
你不收藏一下嗎?
你不關注一下嗎?
以後找不到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