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在固定表面積和陽光強度的條件下,把光能轉為電能的能力,就是轉化效率。
現在,根據最新一期的《科學》,研究人員打破世界紀錄,在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類別中,實現了29.15%的轉化率。
對於這種類型的太陽能板,長久以來,我們的目標是超30%的轉化率,如今已觸手可及。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將矽與金屬滷化物鈣鈦礦配對的串聯太陽能電池是一種超越單電池效率極限的有前途的選擇。我們報告了單片鈣鈦礦/矽串聯結構,其電能轉換效率為29.15%。」
鈣鈦礦和矽實際上都被單獨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半導體材料:矽電池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太陽能農場的標準配置。
鈣鈦礦是新興的挑戰者,科學家認為鈣鈦礦在實用性方面最終會超越矽。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嘗試不同的鈣鈦礦化合物組合併添加其他材料(在這種情況下為矽)。所謂的串聯電池使用兩種半導體,可以捕獲更寬的光譜,從紅外光(由矽捕獲)擴展到可見光(由鈣鈦礦化合物捕獲)。
更好的消息是,將鈣鈦礦和矽結合在一起不會顯著增加成本。價格低廉對於儘快地推廣太陽能技術至關重要。
在實驗裡,科學家使用的是1 cm x 1 cm的面板,因此未來還需要在更大規格上重複實驗。團隊表示這應該沒有問題。經過300小時的模擬,串聯電池仍保留了95%的初始效率,這是另一個利好信號。
這是值得慶賀的時刻,但科學家們並未停步:先前的研究表明,串聯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效率應該能夠遠高於30%,研究小組說「關於後續突破的初步想法已經在討論中」。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just-beat-another-solar-cell-efficiency-world-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