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對我們人體來說危害是巨大的,但現在很多癌症的患病率非常高,患病後死亡的機率也非常高,因此很多的人都不願意提及到癌症。現在很多的人對於癌症其實存在著非常多的誤解,如果把這些誤解信以為真,就會影響患癌後的治療效果。
例如患上癌症後,只要不吃發物,就能「餓死」癌細胞,這個理解是否正確呢?下面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看待癌症。
患上癌症後,只要不吃發物,就能「餓死」癌細胞?是真實的嗎?
發物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其實發物就是,當人體攝入之後,有可能會加重病情或者使之前病情復發的食物,正常的人在食用之後,也有可能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雖然癌症患者對於食物需要忌口,但並沒有不可以吃發物的說法,也就是說並不是對所有的發物都要忌口。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平時吃的雞蛋也屬於發物中的一種,因為雞蛋當中含有的異體蛋白可能會導致人出現過敏情況。但是雞蛋的蛋白質在進入人體之後,可以提高抵抗力,如果少量食用之後,身體沒出現異常症狀,就是可以食用的,對病情的恢復是很有幫助的。
不過也有一些發物是需要癌症患者忌口的,例如菸酒、辛辣的食物,若在進食之後,可能會不斷的刺激身體內的病變細胞,進而有可能加快病變細胞的生長,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還會使治療的效果下降。對於只要不吃發物,就能「餓死」癌細胞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癌細胞在我們身體當中,營養攝入充足的時候,會不斷與正常細胞搶奪營養,從而加快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因此就會有人選擇斷食來避免癌細胞搶奪營養。但實際上,斷食之後癌細胞依然會不斷的生長,對正常細胞搶奪營養的行為並不會停止,進而癌細胞還沒有「餓死」,正常細胞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很有可能會使癌細胞趁虛而入,進而使病情加重。
所以在患癌之後,對於發物我們並不能完全忌口,對於營養價值比較高的,例如雞蛋、肉類等,可以適當的少量食用,食用後病情沒有進一步發展,那麼就不需要忌口。同時飲食方面一定要保持清淡,不能隨意斷食,也不能隨意服用保健品。
在患癌之後,因為身體內癌細胞會不斷的搶奪營養,所以癌症患者需要攝入的能量要比正常人要高,不然會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這樣對病情的恢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不斷患者的病情發展到什麼程度,對於自己的飲食要格外注重,一定要滿足身體所需。若發現身體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可以遵醫囑使用一些營養試劑,這樣對病情的恢復是很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癌症雖然是非常可怕的一種疾病,但我們對於癌症一定要有科學正確的認知,像不吃發物就能餓死癌細胞這種說法,千萬不能信以為真。類似這樣的說法還有很多,例如癌症有靈丹妙藥、得了癌症不治療活得更久、偏方治療效果更好等,我們一定要對這些說法有正確的認識,走出誤區並進行積極的治療。